大明王朝!我也要当圣祖(朱祁镇王瑾)在哪看免费小说_已完结小说推荐大明王朝!我也要当圣祖朱祁镇王瑾
《大明王朝!我也要当圣祖》是网络作者“小朔爱读书”创作的穿越重生,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朱祁镇王瑾,详情概述: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以穿越重生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王朝!我也要当圣祖》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小朔爱读书”大大创作,朱祁镇王瑾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朱祁镇心里赞了句,故意叹了口气:“可朕刚登基,总不能一上来就动太后的人……陛下!”刘中敷急了,往前凑了半步,“若是纵容这种蛀虫,将来莫说边军粮草,就是京里的官俸都发不出来!臣愿以项上乌纱担保,只要拿下那个督运官,漕运效率至少能提三成!”看着老头吹胡子瞪眼的样子,朱祁镇差点笑出声。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精彩章节试读
户部尚书刘中敷来的那天,天刚蒙蒙亮。
老头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官袍,手里攥着本厚厚的账册,站在乾清宫外候着,活像个来交租子的老农。
“刘大人倒是早。”
朱祁镇刚练完一套简化版的广播体操——这是他穿越后唯一能坚持的“运动”,此刻正擦着汗,见了刘中敷便笑着招手,“进来喝杯热茶。”
刘中敷躬身行礼,动作一丝不苟,递上账册时声音像磨过的砂纸:“陛下,这是宣德九年漕运的明细,江南粮船在通州码头延误了十七天,损耗的粮食够五千军兵吃三个月——根子就在孙继宗安插的那个督运官身上,他借着查验之名,向粮商索了三千两‘孝敬’。”
朱祁镇翻着账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忽然抬头笑了:“刘大人倒是查得清楚。
可这事……太后未必愿意管吧?”
“太后愿不愿意,臣都得说。”
刘中敷梗着脖子,山羊胡翘得老高,“先帝在位时就说过,漕运是国之血脉,谁动漕运的心思,就是动大明的根基!”
这老头是真硬气。
朱祁镇心里赞了句,故意叹了口气:“可朕刚登基,总不能一上来就动太后的人……陛下!”
刘中敷急了,往前凑了半步,“若是纵容这种蛀虫,将来莫说边军粮草,就是京里的官俸都发不出来!
臣愿以项上乌纱担保,只要拿下那个督运官,漕运效率至少能提三成!”
看着老头吹胡子瞪眼的样子,朱祁镇差点笑出声。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硬骨头就得用激将法。
“刘大人稍安勿躁。”
他慢悠悠地给老头续上茶,“朕不是不动,是得找个‘由头’。
你想啊,若是太后主动把人交出来,是不是比朕强出头好?”
刘中敷愣住了:“太后怎会主动……她会的。”
朱祁镇眨了眨眼,压低声音,“昨天英国公进宫,跟朕说京营缺马,想从太仆寺调一些过来。
太仆寺卿是孙继宗的亲家,您说……这马能顺利调出来吗?”
刘中敷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陛下是想……朕什么都不想。”
朱祁镇端起茶杯,挡住嘴角的笑,“朕只知道,漕运的损耗得补,京营的马也得给。
至于太后选哪头,就得看她怎么掂量了。”
这招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孙太后想用外戚拿捏他,他就用漕运和军饷逼孙太后自己动手——毕竟,比起一个小小的督运官,京营的兵权更重要。
果然,当天下午,孙太后就传旨,说“督运官办事不力,着即革职查办”,连带着还罚了太仆寺卿半年俸禄,让他“速将良马调拨京营”。
王瑾拿着旨意进来时,笑得见牙不见眼:“陛下,太后这是……自己砍自己的胳膊啊!”
“砍胳膊总比砍脑袋强。”
朱祁镇正在给那只鹦鹉喂食,闻言挑眉,“她这是想告诉朕,别逼得太急。”
鹦鹉大概是被喂熟了,此刻正站在他胳膊上,用喙梳理着羽毛,忽然冒出一句:“皇帝聪明!
皇帝聪明!”
“哟,这就叛变了?”
朱祁镇乐了,“看来孙太后的花生不如朕的香。”
正说着,张辅的小孙子张懋被家丁“押”了进来。
这小子约莫十二三岁,穿着件湖蓝色锦袍,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还带着点不服气,见了朱祁镇也不下跪,梗着脖子道:“我爷爷让我来给陛下赔罪,可我没做错事!
听评书怎么了?
比在书房背《论语》有意思多了!”
朱祁镇看着他这模样,想起自己中学时偷偷去网吧的日子,忍不住笑了:“谁说听评书是错的?
朕也爱听。
尤其是‘岳飞传’,你听过吗?”
张懋眼睛一亮:“陛下也听?
我最爱听‘枪挑小梁王’那段!”
“巧了,朕也是。”
朱祁镇拉着他坐下,“不过朕觉得,岳将军能打胜仗,不光是枪法好,更重要的是懂兵法。
你想不想学?”
张懋愣了:“学兵法?
我爷爷不让我碰,说我年纪小……他不让你碰,朕让你碰。”
朱祁镇从书架上抽出本《孙子兵法》,塞到他手里,“从今天起,你每天进宫来,朕陪你一起读。
读完了,朕请你听天桥最好的评书先生说书。”
这招叫“曲线救国”。
拉拢张辅,不如拉拢他最疼的小孙子。
一个天天跟皇帝混在一起的勋贵子弟,将来就是他在勋贵集团里最好的传声筒。
张懋捧着兵书,眼睛亮得像星星,刚要说话,就见李瑾又颠颠地跑来,手里捧着个锦盒:“太后听说张小公子进宫了,特意让奴婢送些点心来。”
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几碟精致的蜜饯果子,朱祁镇拿起一颗扔进嘴里,忽然对鹦鹉道:“你说,太后是不是很疼朕?”
鹦鹉扑腾着翅膀,扯着嗓子喊:“太后疼朕!
太后疼朕!”
李瑾的脸僵了僵,大概是觉得这鸟有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等李瑾走了,张懋忍不住问:“陛下,这鹦鹉是太后送的?
怎么净帮着您说话?”
“因为它聪明啊。”
朱祁镇摸着鹦鹉的羽毛,笑得意味深长,“知道谁给的花生多,知道谁才是真能让它安稳过日子的人。”
张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低头翻看起《孙子兵法》,忽然指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句话问:“陛下,这是不是说,得知道敌人想什么,才能赢?”
“没错。”
朱祁镇看着窗外宫墙的方向,那里影影绰绰有太监在走动,“不仅要知道敌人想什么,还得让敌人以为,你什么都不知道。”
他知道,孙太后不会善罢甘休。
漕运和太仆寺的事,不过是小打小闹。
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但他不急。
他有硬骨头刘中敷帮他盯着钱粮,有老将张辅撑着军权,还有个捧着兵书的小不点做“卧底”,更有一只会说“太后疼朕”的鹦鹉当“间谍”。
这盘棋,他慢慢下。
毕竟,软刀子割肉,才最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