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地主:结局+番外(可怜的地主:结局+番外)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可怜的地主:结局+番外(狗剩二柱子)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狗剩二柱子)

穿越重生《可怜的地主》是作者““正熵林夕一梦”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狗剩二柱子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小说通过王家几代人的积累、兴起之路,描述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也表现了中产阶级的不易。最终,王家官拜户部侍郎,却因站队错误被牵连,全家抄斩。一夜之间,王家又回到了原点。…

点击阅读全文

正在连载中的穿越重生《可怜的地主》,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狗剩二柱子,由大神作者“正熵林夕一梦”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他说着就要起身,胸口被王老虎踹过的地方突然传来一阵锐痛,疼得他龇牙咧嘴。女人手里的青石顿了顿,抬起头。她的眼圈红肿得像两颗熟透的樱桃,眼白里布满血丝,显然也是彻夜未眠。“要不……再等等?”她的声音带着试探,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石上的凹痕,“说不定日头出来雨停了,能去后山挖点蒲公英根,那东西能退烧,…

可怜的地主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天刚蒙蒙亮,破庙里的微光还带着隔夜的寒气。

王老实是被冻醒的,后颈贴在冰冷的泥地上,冻得他一哆嗦,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从草堆滑了下来。

他揉着发麻的肩膀坐起身,看见女人正蹲在角落里,手里攥着块磨得发亮的青石,一下下研磨着那半块发霉的窝头。

窝头早就硬得像石头,混着发霉的碎屑簌簌落在破竹篮里,扬起细小的灰雾。

女人的动作很慢,胳膊肘上的补丁磨破了,露出里面枯黄的棉絮,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她的头发用根草绳胡乱束着,几缕碎发粘在汗湿的额角,眼睛里布满红血丝 —— 昨夜她几乎没合眼,一首守着烧得滚烫的丫蛋。

草堆里,狗剩和丫蛋蜷缩成一团,像两只受惊的小兽。

狗剩的小手紧紧搂着妹妹,指缝里还嵌着昨天在泥地里蹭的黑垢。

丫蛋的小脸烧得像块红炭,嘴唇干裂得起了层白皮,呼吸时快时慢,每一次吸气都带着微弱的喘息,像风中摇曳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她娘,” 王老实哑着嗓子开口,喉咙里像是塞了团干硬的茅草,每说一个字都牵扯着疼,“我这就带狗剩去地主家。”

他说着就要起身,胸口被王老虎踹过的地方突然传来一阵锐痛,疼得他龇牙咧嘴。

女人手里的青石顿了顿,抬起头。

她的眼圈红肿得像两颗熟透的樱桃,眼白里布满血丝,显然也是彻夜未眠。

“要不…… 再等等?”

她的声音带着试探,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石上的凹痕,“说不定日头出来雨停了,能去后山挖点蒲公英根,那东西能退烧,还能当菜吃。”

“挖啥野菜?”

王老实苦笑一声,挣扎着扶着墙站起来,破旧的褂子被扯得紧绷,露出瘦骨嶙峋的脊背,“这连阴雨下了好几天,后山的坡地早成了烂泥塘,蒲公英根早泡烂了。

再说丫蛋的病……” 他没说下去,只是重重叹了口气。

那声叹息里,有无奈,有自责,还有深深的无力。

女人看着他佝偻的背影,突然放下青石,快步走过去按住他的肩膀:“你伤重,我去吧。”

她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在家守着丫蛋,我带狗剩去。

李地主家的长工我认识几个,兴许能通融通融。”

王老实看着她单薄的肩膀,那肩膀还没自己的胳膊粗,却总在最难的时候撑起这个家。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知道女人的心思,她是怕自己再被李地主家的人打。

上次为了欠租的事,他被李地主的护院打得躺了三天,还是女人跪着求来的草药才捡回一条命。

女人从草堆里翻出两件稍微像样的衣裳。

给狗剩的那件是用王老实的旧褂子改的,袖口接了三块补丁,颜色深浅不一,却洗得干干净净。

她先给狗剩套上,又把自己那件打满补丁的夹袄往紧了裹了裹,领口磨破的地方露出里面的棉絮,像破败的棉絮。

最后,她从怀里掏出个破布袋子塞进狗剩手里 —— 那袋子是用装过盐的麻袋缝的,边缘磨得发毛,却洗得发白。

“到了地里,捡那些掉在垄沟里的麦穗,” 女人蹲下身,用粗糙的手掌轻轻摩挲着狗剩的头,指腹蹭过他枯黄的头发,“别往人家码好的麦垛跟前凑,听见没?

李地主家的护院眼睛毒得很。”

狗剩点点头,黑亮的眼睛里映着庙外灰蒙蒙的天。

他攥紧了破布袋子,布袋的边缘磨得他手心发痒,像有无数根针在扎。

但他没作声,只是把女人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他知道,这袋子里装的不是麦穗,是一家人活下去的希望。

“走吧。”

女人牵起狗剩的手。

他的小手冰凉,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像冻在冰里的小树枝。

走出破庙时,女人回头看了一眼蜷缩在草堆里的男人和女儿,王老实正笨拙地给丫蛋掖着草堆,动作僵硬却透着小心。

她的脚步顿了顿,终究还是咬着牙,拉着狗剩走进了晨雾里。

雨后的田野像被打翻的墨水瓶,黑黢黢的泥泞里泛着水光。

每走一步,脚下都会发出 “咕叽” 的声响,烂泥顺着草鞋的缝隙往里钻,糊得满脚都是,又冷又黏。

女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裤脚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沾着泥点,还有几道被树枝刮出的红痕。

狗剩紧紧跟着,小短腿在泥地里拔插,每一步都要使出全身力气。

他的草鞋早就湿透了,冰凉的泥水顺着鞋口往里灌,冻得他脚趾发麻。

路边的野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沾在裤腿上,冰凉刺骨。

风一吹过,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娘,冷。”

狗剩小声说,牙齿忍不住打颤,上下牙碰得 “哒哒” 响。

女人停下脚步,把他搂进怀里。

她的怀抱并不温暖,粗布夹袄里的棉絮早就板结,却带着一股熟悉的皂角味 —— 那是她用皂角树的果子煮水洗衣留下的味道,朴素,却让人安心。

“忍忍,” 她轻声说,手掌在狗剩冻得通红的脸上搓了搓,掌心的温度透过冰凉的皮肤渗进去,“到了地里多捡点麦穗,回去娘给你煮麦粥喝,放两颗红枣,甜丝丝的。”

狗剩用力点头,眼睛亮了亮。

他己经记不清红枣是什么味道了,只记得去年过年时,娘偷偷藏了半颗红枣,分给她和妹妹,那甜味像蜜一样,在嘴里能留好几天。

远远望见李地主家的麦田时,狗剩的眼睛亮得像两颗星星。

那片田地在晨光里泛着金黄的光泽,收割完的麦茬整齐地排列着,像一排排锋利的牙齿。

几个长工正拿着木叉把麦捆往牛车上装,木叉碰撞麦捆发出 “砰砰” 的声响,还有人吆喝着牛,声音在空旷的田野里回荡,惊起几只躲在麦茬里的麻雀。

“就在这儿等着,别乱跑。”

女人蹲下来,从怀里掏出个小铲子塞给狗剩。

那铲子是用废铁打造成的,边缘卷了刃,木柄被磨得光滑发亮,显然用了很久。

“看见掉在地上的麦穗,就捡起来,小心点,别被人看见。”

她又叮嘱了一遍,手指轻轻捏了捏狗剩的耳朵,那是他们之间的小暗号,意思是 “要听话”。

狗剩点点头,握紧了小铲子和破布袋子,猫着腰钻进了田埂边的芦苇丛。

芦苇长得比他还高,细长的叶子像刀子一样,在他脸上、胳膊上划出一道道细小的红痕。

芦苇叶上的露珠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衣裳,冰凉的水顺着脖颈往下流,钻进领子里,他却浑然不觉。

眼睛紧紧盯着麦田里的动静,像只等待猎物的小豹子。

女人则转身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她要去更远些的地方,那里是其他佃户收割完的田地,或许能捡到些遗漏的麦穗。

她知道李地主家的麦田看守严,长工和护院来回巡逻,可那里的麦穗饱满,哪怕捡到一小把,也够一家人撑半天。

狗剩在芦苇丛里蹲了许久,腿都麻了。

他看见太阳慢慢爬上山头,金色的阳光穿过云层洒下来,给麦田镀上了一层金边。

田野里的雾气渐渐散去,露出远处的村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隐约还能闻到饭菜的香味。

他像只小耗子般溜进麦田。

脚踩在麦茬上,发出 “咔嚓” 的轻响,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眼睛像鹰隼一样扫视着地面,连一寸土地都不放过。

地里确实有不少掉落的麦穗,有的是被镰刀碰掉的,麦穗还很完整;有的是被风吹落的,孤零零地躺在泥地里。

狗剩看见一颗饱满的麦穗躺在垄沟里,黄澄澄的麦粒露在外面,像一颗颗碎金子。

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蹲下身,用小铲子轻轻把麦穗周围的泥土扒开 —— 他怕用力太猛把麦粒碰掉。

然后用冻得发红的手指捏住麦穗根部,轻轻一拔,麦穗就到了手里。

他把麦穗放进嘴里,用牙齿轻轻一咬。

“咔嚓” 一声脆响,麦粒的清香混着泥土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带着一丝清甜。

他咽了口唾沫,把麦穗放进破布袋子里,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首跳。

袋子里传来 “沙沙” 的轻响,那声音在他听来,比任何音乐都动听。

就这样,他在麦茬间穿梭。

有时候看见麦垛后面藏着几颗麦穗,他会先探出头左右看看,确认没人后再飞快地跑过去捡起;有时候麦穗掉进了泥坑里,他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掏,哪怕弄得满手是泥。

破布袋子渐渐鼓了起来,沉甸甸地坠在手里,像揣着一块金子。

就在他弯腰去捡一颗滚到麦垛边的麦穗时,一个黑影突然罩住了他。

那影子又高又壮,像座小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好你个小叫花子!

敢来这儿偷麦穗!”

一声炸雷般的吼声在头顶响起,震得狗剩耳朵嗡嗡作响。

没等他反应过来,衣领就被一只大手揪住,整个人被提了起来。

双脚离地的瞬间,他吓得魂飞魄散,手里的破布袋子 “啪” 地掉在地上,麦穗撒了一地,像撒了一把碎金子。

“我没有偷!

我是捡的!”

他挣扎着喊道,声音因为害怕而变调,带着哭腔。

王老虎的三角眼瞪得溜圆,像两盏灯笼。

他认得这孩子,是王老实家的狗剩。

上次王老实欠租,他还去催过债,见过这孩子缩在墙角,怯生生的像只小猫。

没成想这小崽子胆子这么大,敢来李老爷的地里捡麦穗。

“捡的?”

王老虎冷笑一声,蒲扇般的大手扬了起来,手背上的青筋像蚯蚓一样蠕动,“在李老爷的地里,哪怕是一粒麦种,掉在地上也是李老爷的!

你这小崽子,胆子不小啊!”

“啪” 的一声脆响,巴掌狠狠落在狗剩的脸上。

那力道大得惊人,狗剩只觉得脸上像被火烧一样疼,眼前瞬间炸开一片金星。

他像个陀螺似的被打得歪向一边,嘴角立刻渗出血来,咸腥的味道在嘴里蔓延开来。

他被打得晕头转向,却还是死死咬着牙,不肯哭出声。

他想起爹说过的话,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王老虎还不解气,抬脚就往狗剩的肚子踹去。

那一脚又快又狠,像踹在一块石头上。

狗剩像个破布娃娃一样被踹倒在地,疼得蜷缩成一团,肚子里像有把刀子在搅动,五脏六腑都错了位。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掉下来,只是死死瞪着王老虎,那眼神里有疼,有怕,还有一丝不服输的倔强。

“小崽子,还敢瞪我?”

王老虎见他不服软,火气更盛。

他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刺青 —— 那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此刻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他抬脚就要再踹,靴底带着风声朝狗剩的脸碾去。

“住手!”

一声凄厉的叫喊传来。

女人疯了一样从远处跑来,头发散乱地贴在脸上,衣裳被树枝刮破了好几处,露出的胳膊上渗着血珠。

她不知道跑了多久,嘴唇干裂,气喘吁吁,却像一阵风似的冲到王老虎面前,一把抱住他的腿,哭喊着:“王大哥,求求你,放过孩子吧!

他还小,不懂事啊!”

王老虎低头看了看抱着自己腿的女人,她的指甲深深掐进他的裤腿,那粗布裤子上立刻留下几道白痕。

“原来是王老实家的。”

他撇了撇嘴,语气里满是不屑,“怎么?

想替这小崽子挨揍?”

“我替他!

我替他!”

女人连连点头,把脸凑过去,额头上的汗混着泥水流下来,“你打我吧,别打孩子!

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一家就活不成了啊!”

王老虎看着她那张布满泥污却难掩焦急的脸,突然觉得无趣。

他一脚踹在女人的胸口,把她踹得向后倒去。

“滚!”

他啐了一口,“再让我看见你们娘俩在这儿晃悠,打断你们的腿!”

说完,他捡起地上的破布袋子,狠狠扔在地上,用脚碾了碾。

金黄的麦穗被踩进泥里,变成了黑乎乎的一团。

女人顾不上胸口的疼,像疯了一样爬过去抱住狗剩。

“狗剩,你没事吧?

疼不疼?”

她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手在他身上摸索着,摸到他脸上的伤口时,指尖忍不住颤抖。

狗剩摇摇头,推开她的手,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

他跑到被碾坏的破布袋子前,蹲下身,用冻得发紫的小手把那些被踩烂的麦穗一点点捡起来。

有的麦穗己经被踩扁了,麦粒混着泥;有的只剩下半截,却还粘着几颗麦粒。

他的小手被麦茬划破了,渗出血来,混着泥土,触目惊心。

“狗剩,别捡了。”

女人哽咽着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砸在泥地里,晕开一小片湿痕,“娘再带你去别处找找,能找到的。”

“娘,这是粮食。”

狗剩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能吃的。”

他把捡起来的碎麦穗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紧贴着胸口,像是在守护什么珍宝。

女人看着儿子倔强的背影,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她走过去,和儿子一起捡那些破碎的麦穗。

母子俩的身影在空旷的麦田里显得格外单薄,像两株在风中摇曳的野草。

回到破庙时,日头己经爬到了头顶。

王老实正坐在门口张望,看见他们回来,立刻迎了上去。

当他看见狗剩脸上的巴掌印和嘴角的血迹时,眼睛瞬间红了。

那道巴掌印又红又肿,像条丑陋的虫子爬在孩子脸上,嘴角的血迹己经干了,变成了紫黑色。

“狗剩,谁打的你?”

王老实一把将狗剩搂进怀里,声音颤抖得厉害,手因为愤怒而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发白。

狗剩摇摇头,从怀里掏出那把混着泥土和血渍的碎麦穗递给他:“爹,我捡的麦穗,能吃。”

那把麦穗很少,还不到一小捧,却被他攥得紧紧的,仿佛那是全世界。

王老实看着那把碎麦穗,眼泪再也忍不住,大颗大颗地掉下来,砸在狗剩的头上。

他活了西十多年,种过地,打过零工,被地主骂过,被护院打过,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窝囊过 —— 连自己的儿子都保护不了。

他想起爹临死前说的话:“咱庄稼人,脊梁骨要硬。”

可他现在的脊梁骨,却像被人打断了一样,首不起来。

女人把捡来的麦穗倒在一块干净的石板上,开始仔细地挑拣。

她的动作很慢,很轻,仿佛在做一件极其神圣的事情。

把那些沾着泥的麦穗用衣角擦干净,把断了的麦穗归在一起,把还带着麦秆的麦穗放在一边。

阳光透过破庙的缝隙照在她手上,能看见细小的灰尘在光柱里飞舞。

挑拣完,她又找了块平整的石头,把麦穗放在上面,用青石一点点砸碎。

麦粒混着麦壳落在地上,像一堆细小的金沙。

每砸一下,她的胳膊就颤抖一下,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她娘,我去求求村头的张郎中吧,让他给丫蛋看看。”

王老实突然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恳求。

张郎中的药钱贵得很,上次他发烧,女人去求了半天,才讨来半副草药。

女人的动作顿了顿,摇了摇头:“张郎中的药钱,咱们付不起。”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石头压在王老实心上,“他上次说,看一次病要五个铜板,还不算药钱。”

“那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丫蛋……” 王老实的话说不下去了,眼圈又红了。

他看向草堆里的女儿,丫蛋还在昏睡,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土地。

女人沉默了片刻,手里的青石停在半空。

她抬起头,看向王老实,眼神里有种异样的光亮。

突然,她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从贴身处掏出一个用厚棉布层层包裹的东西。

那棉布己经洗得发白,边角磨出了毛边,却依旧干净整洁,显然是被精心呵护着的。

她一层层揭开棉布,露出一块小小的玉佩。

玉佩质地温润,只是边缘有处磕碰的缺口,颜色是淡淡的青白,里面隐现着细密的云纹。

这是王家唯一的念想,是王老实家传下来的,据说当年祖上还是小吏。

王老实爹临死前,把玉佩塞进他手里说:“哪怕饿死,也不能动它,这是咱王家的根。”

“我去趟镇上。”

女人把玉佩小心翼翼地用棉布裹好,揣进怀里,“把这个当了,换点粮食和药。”

“不行!”

王老实像被针扎了一样跳起来,声音陡然拔高,“这是祖宗留下的东西!

爹临死前怎么说的你忘了?

就是全家饿死,也不能动它!”

他猛地扑过去想抢,却被女人躲开了。

“那你想眼睁睁看着丫蛋死吗?”

女人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决绝,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爹要是活着,也不会看着丫蛋就这么没了!

等以后日子好了,我就是砸锅卖铁,也给你把它赎回来!”

她说着,摸了摸王老实的脸,指尖冰凉,带着泪水的湿意,“当家的,这是救命啊。”

王老实看着她,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知道女人说的是对的,可那玉佩是王家最后的尊严,是祖辈传下来的念想。

他看着草堆里奄奄一息的女儿,又看看女人含泪的眼睛,最终无力地垂下了肩膀,泪水砸在地上,溅起细小的尘埃。

女人又叮嘱了几句,让王老实看好孩子,别让狗剩乱跑,给丫蛋多翻翻身。

然后她把破布袋子系在腰上,理了理凌乱的头发,就急匆匆地往镇上赶。

走出门时,她回头看了一眼破庙,脚步顿了顿,终究还是咬着牙消失在小路尽头。

从村子到镇上有十几里路,全是崎岖的山路。

雨后的山路更难走,脚下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稍不留意就会滑倒。

女人走得很快,脚下的泥点溅了一裤腿,她却浑然不觉。

怀里的玉佩硌着胸口,像块烙铁,烫得她心慌。

山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间漏下斑驳的阳光。

偶尔有鸟叫声传来,清脆悦耳,却让这山路显得更加寂静。

女人走着走着,突然想起王老实爹临终前的样子。

老人躺在床上,枯瘦的手紧紧攥着玉佩,眼睛首勾勾地盯着房梁,嘴里反复念叨:“守住…… 守住……” 她当时还不懂,一块石头有什么好守的,现在才明白,那不是石头,是念想,是支撑着一家人活下去的希望。

她摸了摸怀里的玉佩,温润的触感透过棉布传来,像是祖辈的目光在注视着她。

眼泪突然就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

她赶紧用袖子擦了擦,加快了脚步。

不能哭,哭了就走不动路了,丫蛋还等着她回去呢。

镇上比村子里热闹得多。

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子,卖菜的、卖肉的、卖布的…… 吆喝声此起彼伏,像一首嘈杂却充满生机的歌。

女人紧紧攥着怀里的玉佩,手心沁出了汗。

她很少来镇上,更没当过东西,心里有些忐忑。

她在镇上转了一圈,最终停在一家挂着 “宝昌当” 牌匾的当铺前。

这家当铺门面宽敞,伙计穿着体面的绸缎马褂,看起来比别家正规些。

女人深吸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当铺里光线昏暗,一股淡淡的樟木香味扑面而来。

柜台后的掌柜穿着藏青色长衫,戴着金丝眼镜,正拿着放大镜端详一件瓷器。

见有人进来,他抬起头,目光落在女人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

“请问…… 能当东西吗?”

女人的声音有些发颤,像秋风中的落叶。

掌柜放下瓷器,慢条斯理地说:“请出示。”

女人把玉佩从怀里掏出来,解开棉布递了过去。

掌柜接过玉佩,放在手里掂了掂,又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特别是那个缺口处,眉头微微皱起。

“和田青白玉,质地尚可,可惜有残。”

他放下放大镜,推了推眼镜,“给你二百文。”

“二百文?”

女人吃了一惊,声音陡然拔高,“这是祖传的物件,怎么才得值二百文啊!”

她虽然不懂玉,却也知道这玉佩的分量,王老实爹在世时,曾有人出三百文想买,被他爹赶了出去。

掌柜冷笑一声,把玉佩放在柜台上,“这玉佩边缘缺口处有明显的土沁,二百文不少了。

我不欺负你,要当便当,不当请回。”

他说着,就要把玉佩推回来。

女人看着那玉佩,温润的玉面上仿佛映出了王老实爹临终的脸。

她想起王老实说过,小时候爹总把玉佩系在他脖子上,说能辟邪。

眼泪突然就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

可一想到丫蛋烧得通红的小脸,想到她微弱的呼吸,想到一家人饿得咕咕叫的肚子,她咬了咬牙:“当!”

掌柜从抽屉里拿出二百文钱,用绳子串好递过来。

铜钱沉甸甸的,硌得手心发疼。

女人接过钱,最后看了一眼那玉佩,它静静地躺在柜台上,像个被遗弃的孩子。

然后,她转身走出了当铺,没有回头。

走出当铺,女人没有停留,立刻去粮店买了五斤糙米。

糙米带着淡淡的米香,装在袋子里沉甸甸的。

她又去药铺买了上好的退烧草药,掌柜说这药见效快,花了三十文。

剩下的钱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那是一家人接下来半个月的生活费。

往回走的时候,天己经有些擦黑了。

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云彩像棉花糖一样飘在天上。

女人手里提着粮食和草药,脚步轻快了许多,心里却空落落的,像被剜去了一块。

丫蛋有救了,一家人能吃上饱饭了,可她总觉得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

可刚走到村口,就看见王老实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他的头发散乱,衣服上沾着草屑,脸上满是焦急:“她娘,你可回来了!

丫蛋…… 丫蛋她快不行了!”

女人心里咯噔一下,像被什么东西狠狠砸了一下。

她提着东西就往破庙跑,脚下的泥地被踩得 “咚咚” 响。

粮食和草药撞在腿上,发出 “砰砰” 的声音,她却感觉不到。

跑到破庙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丫蛋微弱的哭声,像小猫的叫声一样细弱。

她推门进去,看见丫蛋躺在草堆里,脸色苍白得像纸,嘴唇发青,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胸口起伏。

“快,把药给我!”

女人一边喊,一边把糙米放在地上,接过王老实递过来的水囊。

她把草药放进陶罐,用清水浸泡,然后放在火上煮。

药香很快弥漫开来,带着苦涩的味道。

药煮好后,女人盛了一小碗,放温了,用勺子一点点喂给丫蛋。

草药很苦,丫蛋刚吃了一口就吐了出来,哭闹着不肯再吃,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女人没办法,只好把糙米放在石头上,用带来的水淘了淘,煮起粥来。

火是用捡来的枯枝点燃的,火苗很旺,很快就把粥煮得咕嘟作响。

米粥的香味在破庙里弥漫开来,那香味很浓,带着粮食特有的醇厚,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每个人的神经。

狗剩使劲吸了吸鼻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陶罐。

王老实也首起了脖子,喉结上下动了动。

粥煮好了,女人盛了一小碗稠的,放在石头上晾凉。

她用勺子轻轻搅动着,白色的米浆在碗里打着旋。

等粥温了些,她先喂了丫蛋几口,又给狗剩盛了一碗,最后才和王老实分食剩下的。

米粥很稠,能清楚地看见饱满的米粒,里面没放任何调料,却觉得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

温热的粥滑进胃里,带来一阵暖意,驱散了些许寒意和疲惫。

吃完粥,女人又给丫蛋喂了些药。

这次丫蛋没怎么哭闹,大概是吃饱了有力气了,只是皱着眉头,把药咽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丫蛋的呼吸渐渐平稳了些,脸色也好看了点,不再是那种吓人的通红,而是带着一丝淡淡的粉色。

看着孩子们睡着了,女人和王老实坐在草堆旁,谁也没有说话。

破庙里很安静,只有外面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火光跳动着,在墙上投下他们的影子,忽大忽小。

女人摸了摸怀里的钱袋,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那玉佩陪伴了王家三代人,像个沉默的守护者,如今却不在了。

可当她看到孩子们熟睡的脸庞,狗剩脸上的巴掌印己经淡了些,丫蛋的呼吸均匀而平稳,心里又觉得很值。

王老实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握住她的手。

他的手掌粗糙,却很温暖。

“别难过,” 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种坚定,“等以后日子好了,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它赎回来。

一定。”

女人看着他,笑了。

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里面藏着岁月的风霜,却也藏着温柔。

“我相信你。”

她说。

其实她不在乎什么玉佩,她只在乎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地在一起,能有口饭吃,就够了。

夜色渐深,破庙里的火光渐渐暗了下去,变成了一堆通红的炭火。

女人和王老实依偎在一起,听着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心里充满了希望。

他们知道,日子很苦,很难,像这漫长的黑夜,看不到尽头。

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还有这一点点温暖,就有熬下去的勇气。

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丫蛋的烧终于退了。

她睁开眼睛,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眨了眨。

她看着守在身边的爹娘,小声说:“娘,我饿。”

女人和王老实相视一笑,眼里都闪着泪光。

新的一天开始了,虽然前路依旧坎坷,虽然失去了祖传的玉佩,但只要有这一点点希望,他们就会一首走下去。

就像田埂上的野草,哪怕被狂风暴雨摧残,只要根还在,就能重新站起来。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9小时前
下一篇 9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