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九八:商海扬帆!林泽林建国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在线免费小说重生一九九八:商海扬帆!(林泽林建国)
《重生一九九八:商海扬帆!》是网络作者“云海湖水”创作的穿越重生,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林泽林建国,详情概述:这部小说以林泽的重生奋斗为主线,串联起中国经济从“追赶”到“领跑”的四十年,最终落脚于“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的核心主题,既有商战的爽感,也有时代的厚重。…
主角林泽林建国出自穿越重生《重生一九九八:商海扬帆!》,作者“云海湖水”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林泽笑了笑,接过父亲手里的布包,里面是个保温饭盒,打开一看,是温热的粥和咸菜,“您咋来了?”“你妈不放心,让我早早就过来等着。”林建国接过他的包袱,掂量了一下,“货呢?没跟你一起回来?”“太大件,发物流了,后天到。”林泽喝着粥,温热的粥滑进胃里,熨帖得很,“进了些牛仔裤、T恤,还有一百台随身听,都…
免费试读
绿皮火车驶进县城车站时,天刚蒙蒙亮。
林泽背着空荡荡的包袱,脚刚沾到站台的水泥地,就被一股熟悉的土腥味裹住了。
没有广州的湿热,初秋的清晨带着点凉意,远处的田埂上笼着层薄雾,空气里飘着庄稼的清香。
他深吸了口气,像是要把这阔别几日的乡土气息都吸进肺里。
十几个小时的颠簸让他浑身骨头都在响,眼下乌青一片,可心里那股劲儿却没泄——货己经托物流公司发了,按约定,后天就能到。
出站口,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踮着脚往里望,是父亲林建国。
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工装,手里攥着个军绿色的布包,见林泽出来,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迎上来:“回来了?
路上没出啥岔子吧?”
“爸,没事。”
林泽笑了笑,接过父亲手里的布包,里面是个保温饭盒,打开一看,是温热的粥和咸菜,“您咋来了?”
“你妈不放心,让我早早就过来等着。”
林建国接过他的包袱,掂量了一下,“货呢?
没跟你一起回来?”
“太大件,发物流了,后天到。”
林泽喝着粥,温热的粥滑进胃里,熨帖得很,“进了些牛仔裤、T恤,还有一百台随身听,都是好货,回来肯定好卖。”
林建国没再多问,只是看着儿子眼里的光,那是他许久没见过的样子。
高考完那段时间,这孩子整天耷拉着脑袋,像只斗败的公鸡,可这趟广州跑下来,腰杆都首了。
他拍了拍林泽的肩膀:“回家,你妈还等着呢。”
回家的路上,林建国才絮絮叨叨地说,这几天张叔又来过一次,没提还钱的事,就问了句林泽啥时候回来。
“我跟他说你去广州找你远房表哥了,看看能不能找点活干。”
他压低声音,“先瞒着,等货卖了再说。”
林泽点头:“知道了爸。”
他明白父亲的顾虑,现在八字还没一撇,说再多也是空的。
到家时,陈秀兰正站在门口张望,见他们回来,眼圈一下子红了:“可算回来了,饭都热了三回了。”
她拉着林泽的手,摸了摸他的胳膊,“咋瘦了?
路上没好好吃饭?”
“妈,我壮着呢。”
林泽笑着挣开她的手,“这不是回来了嘛,您赶紧给我做点好吃的,补补。”
早饭桌上,林泽把进货的情况跟父母说了说——牛仔裤两百条,T恤一百件,随身听一百台,总共花了七千多,除去贷款的五千,还欠了李胖子和张老三两千西的货款,说好卖了货就给他们汇过去。
“咋还欠着钱?”
陈秀兰皱起眉。
“妈,这是行规,好多批发商都允许先欠一部分,卖了再结。”
林泽解释道,“我跟他们说好了,这批货卖得好,以后还从他们那进货,他们才肯赊的。”
其实是他把身上最后一点钱都垫进去了,实在不够,才硬着头皮跟李胖子磨了半天,对方看他实在,又有老王的面子,才松了口。
林建国没说话,只是默默喝着粥,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货回来之后,打算咋卖?”
“先去集市摆摊。”
林泽早就想好了,“咱们这每逢三、六、九赶集,人多,最适合卖这些新潮玩意儿。
等卖顺了,再看看能不能租个小门面。”
“摆摊?”
陈秀兰有点犹豫,“那多让人笑话啊,你刚考完大学……妈,挣钱不丢人。”
林泽放下筷子,认真地说,“等咱们把债还了,您的病看好了,我再去上大学也不迟。
再说了,摆摊咋了?
靠自己双手挣钱,比啥都强。”
他这话刚说完,院门外就传来了敲门声,是花欣。
“阿姨,叔叔,泽哥回来了吗?”
花欣的声音脆生生的,带着点雀跃。
陈秀兰笑着去开门:“回来了,刚到家。”
花欣蹦蹦跳跳地走进来,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个刚蒸好的白面馒头:“我妈蒸了馒头,让我给你们送几个。”
她看到林泽,眼睛弯成了月牙,“泽哥,你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要在广州待好久呢。”
“事办完了,就回来了。”
林泽接过竹篮,“又让你家破费了。”
“啥破费呀,就几个馒头。”
花欣摆摆手,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一圈,“泽哥,你去广州,是不是跟我妈说的一样,去进货了?”
她妈是街道上的“消息通”,张叔讨债的事早就传遍了街坊。
林泽没瞒她:“嗯,进了点衣服和小电器,打算去集市上卖。”
“摆摊啊?”
花欣眨了眨眼,“我跟你一起去呗?
我放暑假呢,也没啥事,能帮你看看摊子,收收钱。”
林泽愣了一下,他倒是没想过让花欣帮忙。
可转念一想,自己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尤其是人多的时候,又要招呼顾客,又要收钱,容易出岔子。
花欣心细,又是街坊,信得过。
“你不怕累?
赶集挺辛苦的,得起大早。”
“不怕!”
花欣拍着胸脯,“我在纺织厂上班,啥累没受过?
泽哥你放心,我肯定能帮上忙。”
陈秀兰在一旁笑着说:“有欣丫头帮忙,我也放心些。”
她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踏实的姑娘。
正说着,院门外又传来了动静,这次是米亚。
她穿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连衣裙,手里拿着几本书,站在门口,似乎有点犹豫。
“米亚?
你咋来了?”
陈秀兰笑着招呼她,“快进来坐。”
米亚走进来,目光落在林泽身上,顿了一下,才说:“阿姨,我来给林泽送书。
前几天他说想看看经济方面的书,我找了几本,想着他要是回来了……” 她把书递过来,是几本大学教材,《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概论》,封面上还有手写的笔记。
林泽心里一动,他确实跟米亚聊过几句经济形势,没想到她真的把书送来了。
“谢谢你啊,还麻烦你跑一趟。”
“不麻烦。”
米亚摇摇头,目光扫过桌上的粥碗,又看了看花欣手里的竹篮,似乎明白了什么,“听说你去广州了?”
“嗯,刚回来。”
林泽接过书,认真地说,“谢谢你的书,我正好想看看。”
米亚点点头,没再多问,只是说:“我爸让我问问林叔叔,厂里昨天发了通知,下周一要开下岗职工座谈会,让大家都去参加,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政策。”
林建国叹了口气:“知道了,我到时候去。”
米亚没久留,说了几句就走了。
林泽看着她的背影,手里捏着那几本沉甸甸的书,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这姑娘,看着清冷,心思却细。
花欣在一旁小声说:“泽哥,她好像不太高兴?”
林泽笑了笑:“想多了,她就是这样的性子。”
他把书放进屋里,心里却盘算着,等这次赚了钱,不仅要还债,还得想办法帮帮那些和父亲一样面临下岗的工人——米亚说的对,光靠他一个人摆摊不行,得让更多人有活干。
两天后,物流公司的电话打到了镇上的小卖部,让林泽去提货。
林建国特意请了半天假,和林泽一起推着板车去了镇上。
货确实不少,三大包衣服,两大箱随身听,堆在板车上,像座小山。
父子俩轮流拉着板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汗水浸湿了衣衫,可脚步却轻快得很。
路过集市口时,几个相熟的街坊凑过来看热闹。
“建国,这是弄啥呢?
进了这么多货?”
林建国咧着嘴笑,露出一口黄牙:“我家泽娃弄的,打算在集上卖点小玩意儿。”
他没说具体卖啥,可那语气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林泽看着父亲挺首的腰杆,心里热乎乎的。
他知道,这一车货,不仅是他的希望,也是这个家重新挺首腰杆的底气。
回到家,花欣也赶来了,三个大人加上一个半大的姑娘,七手八脚地把货卸下来,堆在堂屋的角落里。
打开一包牛仔裤,靛蓝色的布料在阳光下泛着光,花欣拿起一条比划着:“泽哥,这裤子真好看,比供销社卖的强多了!”
林泽拿起一台随身听,按下播放键,里面传来当时正流行的歌,音质清晰。
他笑了笑,看向窗外——明天就是初九,赶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