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阀(沈砚沈琮)完整版免费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沈阀(沈砚沈琮)
《沈阀》,是作者大大“金陵大萝卜i”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沈砚沈琮。小说精彩内容概述:魂穿青年沈砚,天崩开局,无系统,利用现代知识,为母报仇,后期点亮硫磺火药科技树,海洋争霸.以巨舰利炮碾碎倭寇、慑服南洋、裂土辽东 、舟山,终成九锡亲王。金瞳长子辨矿铸炮,幼子掌军守疆,舟山沈氏裂海封王。丹书铁券,永镇东南——终成一代门阀,非王非帝,却令万国金鳞旗低!…
穿越重生《沈阀》,男女主角分别是沈砚沈琮,作者“金陵大萝卜i”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我们需要银钱,需要离开这里的盘缠和本钱。这是眼下唯一的办法。”他何尝不知道这是贱卖?何尝不痛恨那老木匠趁火打劫?但他没有时间犹豫,更没有资本讨价还价。沈琮的逼迫近在眼前,每拖延一刻,风险就增大一分…
精彩章节试读
夜凉如水,月黑风高。
子时将至,沈府偏院角落更是漆黑一片,唯有沈砚陋室中一点如豆的灯火,摇曳不定,映照着他凝重而苍白的脸庞。
青萍紧张地搓着手,不时透过门缝向外张望,声音发颤:“三郎,真的……真的要卖吗?
还只卖三成价……这可是林小娘留下的最后一点念想了……”沈砚的目光扫过屋内狼藉,最终落在那根粗壮的金丝楠木房梁上。
在昏暗的光线下,它依然透着一股沉稳厚重的气息,与这屋子的破败格格不入。
这何尝不是母亲在这冰冷宅院中最后的一点体面和坚持?
他心如刀割,但眼神却愈发坚定。
“念想留在心里就好。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他的声音低沉却清晰,“母亲若在天有灵,也绝不会希望我们守着这根木头坐以待毙。
我们需要银钱,需要离开这里的盘缠和本钱。
这是眼下唯一的办法。”
他何尝不知道这是贱卖?
何尝不痛恨那老木匠趁火打劫?
但他没有时间犹豫,更没有资本讨价还价。
沈琮的逼迫近在眼前,每拖延一刻,风险就增大一分。
这三成价款,虽是杯水车薪,却可能是他启动孤航计划的第一块、也可能是唯一一块垫脚石。
“可是……”青萍还想说什么,院外传来了极轻微的、有规律的叩门声。
两人俱是一惊。
沈砚深吸一口气,对青萍点了点头。
青萍壮着胆子,轻轻打开一条门缝。
门外,白天那须发花白、眼神精明中带着一丝忐忑的老木匠探进头来,身后跟着两个沉默寡言、体格粗壮的学徒,推着一辆裹了布条以减少噪音的板车。
“三……三郎,”老木匠压低了声音,快速说道,“丑话说在前头,这买卖风险太大,要是被大郎君或者夫人知道,小老儿我这饭碗可就砸了……就按白天的价,三十五贯钱,现钱交割,梁我们立刻拆走,今夜之后,你我从未见过!”
三十五贯!
沈砚的心猛地一抽。
根据原主的记忆和方才他暗自估算,这根上好的金丝楠木梁,若是正常市价,至少值一百二十贯!
这三成五都不到!
简首是明抢!
但他脸上不动声色,只是微微颔首,声音沙哑:“可以。
但我要现钱,足陌的铜钱,或者成色足够的银铤。”
他强调了“足陌”和“成色”,宋代典当行和民间交易常有“省陌”(不足一百文当一百文)和劣银的坑人手段,他必须警惕。
老木匠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似乎没料到这病怏怏的庶子居然还懂这些门道。
他干笑两声:“三郎放心,小老儿做手艺生意,讲信誉。”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锭大小不一的银铤和一些串好的铜钱。
“这是二十两雪花银,按官价折西十贯,但市面上银贵,您也知道,折您三十五贯不吃亏。
另外这里是五贯足陌的铜钱,一共西十贯,您清点一下。”
老木匠快速说道,眼神却有些闪烁。
沈砚没有立刻去接。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宋代金银兑换比率波动很大,且常有虚估。
绍兴年间,理论上是一两银换两贯铜钱,但实际流通中,因白银稀缺,往往能换到两贯五百文甚至更多。
这老木匠按官价二贯一两折算,明显是占他便宜。
而且那银铤的成色,在灯光下看来,也并非他所说的“雪花银”,微微发青,恐怕掺了铅锡。
“市价银贵,至少按一两兑两贯五百文算。
这二十两,作价五十贯。
你这银,成色不足七成,再打七折,作价三十五贯。
铜钱五贯,共计西十贯。
倒也勉强。”
沈砚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精准地点破了其中的算计。
“或者,你按足色银、市价算,我们再议。”
老木匠和他身后的学徒都愣住了,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的少年。
这哪里还是那个传闻中懦弱无知、不问外事的沈家庶子?
这眼神,这算计,分明比积年的老商人还精!
老木匠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确实打了以次充好、虚低银价的主意,没想到被一眼识破。
他看了看那根金丝楠木梁,又看了看沈砚那双在昏暗灯光下异常清澈冷静的眼睛,最终一咬牙:“三郎好眼力!
就……就按您说的,西十贯!
但这风险……银货两讫,概不反悔。
今夜之后,两不相欠。”
沈砚斩钉截铁。
“成交!”
老木匠不再犹豫,重新点算银钱。
这次拿出的银铤成色明显好了不少,虽然仍达不到雪花银标准,但至少也有八成五到九成。
算上铜钱,差不多值西十贯。
沈砚仔细验看了银钱,特别是用指甲暗暗掐了一下银铤边缘,感受其软硬,又掂了掂分量,确认大致无误后,才点了点头。
“动手吧,快些。”
老木匠如蒙大赦,立刻示意两个学徒上前。
他们显然是老手,工具齐全,动作麻利且尽量轻声,先用临时木柱支撑房顶,然后熟练地开始拆卸那根主梁。
过程中灰尘簌簌落下,小屋仿佛在颤抖。
沈砚紧紧攥着那包沉甸甸的银钱,感觉不到丝毫喜悦,只有一种财富被强行剜走的屈辱和紧迫。
这笔钱,比他预想的还要少,但时间己不容他再找下家。
不到半个时辰,房梁被成功卸下,小心翼翼地抬上了板车,用麻布盖得严严实实。
“三郎,保重。”
老木匠匆匆一拱手,带着学徒和板车,如同鬼魅般迅速消失在沉沉的夜色中。
陋室失去了主梁,屋顶塌陷了一角,露出漆黑的夜空,冷风嗖嗖地灌进来,更显破败凄凉。
青萍看着这一切,忍不住又低声啜泣起来。
沈砚将银钱贴身藏好,感受着那冰冷的重量。
他没有时间伤感。
“青萍,别哭。”
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异常冷静,“记住,这只是开始。
我们失去的,会加倍拿回来。
但现在,我们需要计划下一步。”
他盘算着这西十贯的用途。
租船、招募水手、购买初始的补给和贸易品……每一项都耗资不菲。
按照宋代的购买力,西十贯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户几年的收入,但对于一次远航探险来说,仍是捉襟见肘,尤其是他瞄准的还是风险极高的硫磺矿。
他想起了宋代典当行的利率。
如果这西十贯不是作为本金,而是作为借贷的利息呢?
一个模糊的念头闪过,但他立刻否决了。
高利贷是陷阱,一旦沾染,很难脱身。
他必须用这有限的资金滚动起来。
“本金…月息…复利…”他下意识地喃喃自语。
虽然不走借贷路子,但计算生意的本息回报是必要的。
他需要估算,这笔钱投入航海的预期收益和风险。
一个简单的复利模型在他脑中成形:假设投入本金B,预期月回报率为r(这取决于航行成功与否和硫磺贸易的利润),n个月后的本息和应为 S = B × (1 + r)^n。
对于他这次冒险而言,r可能极高(如果成功找到硫磺并安全带回),也可能是负的百分之百(如果船毁人亡)。
而n,他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第一次航行,积累资本,n最好小于等于3(即三个月内)。
这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疯狂赌局。
而他手中的西十贯,就是最初的、也是全部的赌注。
屋顶破洞吹入的冷风让他打了个寒颤,也让他更加清醒。
梁木己典当,退路己断。
接下来,他必须用这屈辱换来的西十贯,加上母亲用生命守护的海图与密码,去搏一个渺茫的、充满惊涛骇浪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