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平凡的岁月小涛杜双伟完本热门小说_完本小说免费聆听平凡的岁月(小涛杜双伟)

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聆听平凡的岁月》,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聆听平凡的一生》是韶华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以中国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为背景,以韶华的成长经历为中心,通过复杂的家庭矛盾,表现了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刻画了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也展现了社会的巨大变革。…

点击阅读全文

聆听平凡的岁月

小说《聆听平凡的岁月》,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小涛杜双伟,也是实力派作者“聆听韶华”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就这样开始了我人生工作的第一次实习课。牛是当时最重要的劳力,能拉车、犁地,繁重的农村生活都离不开它。黎明天微微亮,母亲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往口袋里塞一个馒头。就跟着姐姐赶着牛上山了…

聆听平凡的岁月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捉迷藏,抓鸟摸鱼的日子。

一天母亲对我说∶“你长大了,该干点家务活了,家里的牛就交给你了。”

就这样开始了我人生工作的第一次实习课。

牛是当时最重要的劳力,能拉车、犁地,繁重的农村生活都离不开它。

黎明天微微亮,母亲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往口袋里塞一个馒头。

就跟着姐姐赶着牛上山了。

牛的个头不小,比我大好几倍,看着很威猛。

开始我还挺胆怯,这牛要是对付我一个小孩,我可不成它脚下之鬼。

看着姐姐拿着鞭子抽打它,快走!

快走!

它居然一点也不反抗,老老实实地走。

喔、喔!

停下,它乖巧地立刻就停下原地不动,甩着尾巴,扑打着耳朵,大眼睛眨巴眨巴。

原来牛这么好相处,它可真憨厚。

穿过河滩,路过一座小桥,桥下还有水哗哗地流淌。

穿过麦田就来到了西北角的山脚下。

草丛上的露水,打湿了我宽大的鞋子。

脚一滑一滑的,不太舒服。

每年脚总会长,母亲干脆把鞋子做大一些,这样一穿就是几年。

我干脆把鞋子脱了,光着脚走路。

草儿挠得脚有些痒,小石子硌得脚挺痒。

只有等着露水落下,再穿上鞋子。

好大一座山,只要把牛往山上一赶,就不用管。

牛就会边吃草,边往山上走。

我们只要做的就是不要让牛跑到山脚下的农田里。

什么时候回家,没有时间。

只要等到太阳升起来,皮肤感到很晒的时候,大概就到九点左右了。

往山上一看,牛己经到半山腰了,爬上山找到自己家的牛,赶着就回家了。

饿了就啃馒头,那时没有水瓶,渴了就到挨着山的人家借口水喝。

距离比较远不想跑的时候,姐姐带着我在山上找大石头。

“姐,大石头能喝吗?”

姐姐笑了笑∶“等会你就知道了。”

在一处大石头的凹坑里长满了草,扒开草,可以看见一窝子水。

下雨的时候,雨水会聚集在大石头的低洼处,草丛挡住了阳光的炙烤,保存着水。

用手捧着喝,也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下山了,不再是一头牛、两头牛,小伙伴们家的牛聚集在一起,成群结队一块赶着回家。

时间长了,牛儿也知道成群结队。

熟悉的会组成一群,不熟悉又组成一群。

路过河滩的小桥,牛儿聚集在小桥下喝水,喝足水,在路边随地的大小便。

然后再回家。

一天要放两次牛。

吃过中午饭,等太阳不是太晒的时候,赶着牛就上山了。

山边有棵柿子树,大伙们就在树下乘凉。

闲的没事,就打纸牌。

开始的时候,我不会打,只有看得分。

非常羡慕叔叔、哥哥、姐姐们打牌的欢乐。

我们只好玩自己的,丢手绢、摸树猴,把自己装扮成爸爸妈妈用树叶当做饭。

有时候他们凑不够人数,我们趁机学着玩。

时间长了,我们自己也准备一副牌玩。

饿的时候就找来干柴烤红薯、烤玉米、还有烤花生吃。

天凉快一些,就去逮蝎子。

蝎子爱钻进石头下面,翻开石头,运气好的话可以抓好几只。

到药铺里卖,大的一只一毛钱,小一点儿的几分钱。

换来钱,去小卖部买几毛钱的零食吃。

天色暗了下来,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边,赶着牛回家,愉快地一天过去了。

下雨的时候,打一把伞,风雨无阻。

幸好山脚下有一个洞很宽敞,有十多米深,二米多高,可以挡风遮雨。

有时候是过云雨,一片乌云飘过,哗哗地就下了起来,让人猝不及防,浑身湿透。

片刻的功夫,乌云飘走了,太阳又炙烤着大地。

这时满山的映山红,顿时染红了山谷。

红艳艳地一片一片,宛如人间仙境。

回家的时候,不忘摘一大把,插入花瓶中,用美丽点缀自己的小院。

偶尔还可以欣赏到彩虹,彩虹在天空中架一座桥。

用美丽的颜色,点缀着天空……回家的路上,还能采到一些蘑菇。

雨后,蘑菇从地里钻了出来。

带回家撒点盐烤着吃,清香原味。

爷爷告诉我,蘑菇带颜色的,戴帽子、穿裙子、穿靴子的不要采。

许多都是毒蘑菇。

麦子熟的时候,就是牛儿大显身手的时候,割点青草喂它就行了。

等到割完了麦,装一大车,把牛套上套。

牛的力气真大,是人力的好几倍。

收完麦,拉到麦场里,晒干。

然后用木棍敲打,收拾麦秆。

剩下的麦子,再经过暴晒后,拉回家存放在麦缸里。

村子的西边,有许多土窑。

爷爷说以前大家盖不起房子,就着地势掏个土窑,将就着住。

土窑的好处是冬暖夏凉。

坏处也不少,狭小不说,土质不好的话,遇到雨天很容易裂缝,倒塌把人埋在里面。

大家盖了房子,就把闲置的土窑当成磨房。

上下两层圆形石盘,上小下大,中间掏个洞串连起来。

随着圆盘的转动,麦子在两块圆盘之间被挤压摩擦,变成粉状。

再变成餐桌上的馒头。

粗糙的工艺,蒸出来的馒头颜色发暗。

也有把麦子外皮用筛子过滤干净的,剩下的面精细,做出来的馒头白净,就是比较费时费力。

收完麦子,等下点雨后,就要犁地。

先用犁套上牛,把地犁出十几公分,让土地得以松土,再用铁把把杂余的麦秆过滤掉。

一块平整的土地就弄好了。

施肥就用茅厕里的粪便,一桶一桶地运到地里,泼撒均匀。

一切就绪,种上玉米,等待秋收。

劳作的人们是辛苦的,牛儿也是最辛苦的时候,有时候一头牛要干几个家庭的活。

几十亩地下来,累得气喘吁吁,还要忍受挨打,看着挺让人心疼。

麦秆和玉米杆就堆起来,到了冬天,万物凋零,没有了草和树叶,就拿来切碎喂牛。

日子虽然过得很苦,缺衣少吃,但还算快乐,没有忧愁,没有埋怨。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5年4月7日 am10:17
下一篇 2025年4月7日 am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