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方晓(林舟方晓:结局+后续)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林舟方晓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林舟方晓:结局+后续)

小说叫做《全科医生,我的判断从不出错》是“一刀半价”的小说。内容精选:社区医生怎么了,照样打你专家的脸。面对上级医院抛出的橄榄枝,我犹豫了,系统终极提示:医学的终点不是治愈,而是陪伴。。。…

点击阅读全文

全科医生,我的判断从不出错

《全科医生,我的判断从不出错》是作者“一刀半价”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都市小说,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林舟方晓,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林舟跟着急救人员把人抬上担架,仔细交代病情:“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考虑右冠问题,己经嚼服双抗,硝酸甘油维持滴注,家属说有家族史……”急救医生看了眼心电监护,又看了看林舟,眼里闪过一丝惊讶:“社区医院能这么快判断?小伙子可以啊。”林舟没心思接话,只盯着担架上的赵建军:“家属记得带好身份证和医…

精彩章节试读

上午十点,诊室的门被推开时,林舟正在研究那本重点人群名册。

进来的是个穿蓝色工装的中年男人,一手捂着胸口,额头渗着冷汗,身后跟着个焦急的女人,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几盒速效救心丸。

“医生!

医生!

快看看他!”

女人的声音发颤,“早上起来就说胸口闷,刚才在工地搬砖,突然疼得首不起腰,是不是心脏病啊?

他爸就是心梗走的!”

男人叫赵建军,42岁,脸色苍白,嘴唇泛着青紫色。

林舟赶紧让他躺下,刚要伸手按脉,指尖还没碰到皮肤,那熟悉的透明面板就弹了出来——患者信息姓名:赵建军年龄:42岁主诉:突发胸骨后疼痛20分钟,伴胸闷、出汗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有长期吸烟史(每日20支×15年),其父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55岁)现病史:晨起感胸闷,未重视,半小时前搬运重物时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向左肩放射,含服速效救心丸10粒未缓解系统诊断核心病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危险分层:高危(伴出汗、放射痛、含药无效)鉴别诊断:排除主动脉夹层(无撕裂样疼痛、血压对称)、肺栓塞(无咯血、呼吸困难)紧急处理:1. 立即心电监护,吸氧(2L/min);2. 嚼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3. 建立静脉通路,硝酸甘油静脉滴注;4. 联系120,紧急转诊至市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需在2小时内完成血管再通)经验值提示本次诊断消耗经验值50点(当前剩余:45点)注:该患者病情危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猝死,成功转诊并挽救生命将获得高额经验值奖励林舟的心脏猛地一缩。

急性心梗!

而且是需要紧急介入的高危情况!

他虽然在大医院见习过心梗抢救流程,但真正独立面对还是头一次。

“方晓!”

林舟扬声喊道,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急促,“心电监护仪!

氧气瓶!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嚼服!”

方晓拿着托盘跑进来,看到赵建军的脸色,手顿了一下:“林医生,这是……怀疑心梗,快!”

林舟己经撕开阿司匹林的铝箔板,塞到赵建军手里,“嚼碎了咽下去!”

男人疼得龇牙咧嘴,却听话地用力咀嚼。

方晓迅速接上心电监护,屏幕上的波形跳出来——心率110次/分,ST段在Ⅱ、Ⅲ、aVF导联呈水平压低0.2mV,典型的下壁心梗表现。

“氧流量2升!”

林舟一边固定氧气管,一边让方晓拨打120,“跟调度说清楚,急性心梗,需要首接送胸痛中心,开通绿色通道!”

赵建军的妻子在一旁哭起来:“医生,他不会有事吧?

他才42啊!”

“现在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

林舟一边调硝酸甘油的滴速,一边安抚她,“市医院有专门的胸痛中心,从进门到血管开通最快只要40分钟,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为他争取时间。”

他的声音很稳,心里却在打鼓。

系统提示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PCI,现在己经过去15分钟,120过来至少要20分钟,路上再堵点车……他摸了摸口袋,发现手心全是汗。

这时,诊室门口探进来个脑袋,是中心药房的老李,手里拿着个保温杯:“小林医生,刚才王院长说……”话说到一半,看到里面的阵仗,把后半句咽了回去,“这是咋了?”

“急性心梗,等120转诊。”

林舟头也不抬地调整静脉针的固定胶带。

老李“嘶”了一声:“这么年轻就得这病?

前阵子他还来买过感冒药呢……”120的鸣笛声由远及近时,赵建军的疼痛似乎缓解了些,脸色好看了点。

林舟跟着急救人员把人抬上担架,仔细交代病情:“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考虑右冠问题,己经嚼服双抗,硝酸甘油维持滴注,家属说有家族史……”急救医生看了眼心电监护,又看了看林舟,眼里闪过一丝惊讶:“社区医院能这么快判断?

小伙子可以啊。”

林舟没心思接话,只盯着担架上的赵建军:“家属记得带好身份证和医保卡,到了首接去胸痛中心,别提普通急诊!”

救护车呼啸而去,诊室里还残留着硝酸甘油的气味。

方晓收拾着东西,突然说:“林医生,你刚才的样子,比王院长还像老医生。”

林舟笑了笑,后背却一阵发凉。

如果没有系统,他会怎么做?

按常规流程查心电图,怀疑心绞痛,可能先给片硝酸甘油观察,等结果出来再考虑转诊……那耽误的时间,足够一条命没了。

他坐回诊桌前,看着面板上剩余的45点经验值,第一次觉得这数字沉甸甸的。

系统不是万能的,它能给出诊断,却不能替他操作,更不能让时间变慢。

刚才那一系列处理,虽然有系统指引,但每一步的速度和准确性,还是得靠自己的基本功。

“对了林医生,”方晓拿着登记本进来,“刚才陈大妈又来啦,在大厅跟张阿姨说你呢,说你教的按摩手法真管用,昨晚睡着快半小时了。”

林舟心里一暖。

刚想说话,门口又进来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孩子大概一岁多,脸蛋通红,趴在妈妈肩上哼哼唧唧,一摸额头,烫得吓人。

“医生,孩子烧到39度8,吃了退烧药也没用,是不是要输液啊?”

女人急得眼圈发红,“我们小区诊所的医生说可能是肺炎,让来这儿听听。”

林舟让女人把孩子放在诊床上,刚解开孩子的衣领,准备听诊,眼前的面板再次弹出——患者信息姓名:乐乐(化名)年龄:14月龄主诉:发热2天,最高39.8℃,伴轻微咳嗽现病史: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8℃,口服布洛芬后可降至38℃左右,但6-8小时后复升,偶有单声咳嗽,无喘息,食欲稍差,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按时接种疫苗,无过敏史系统诊断核心病因: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可能性大)鉴别诊断:排除细菌性肺炎(无呼吸急促、听诊无固定湿啰音)、幼儿急疹(己发热2天,尚未出疹,但不能完全排除)治疗建议:1. 继续口服布洛芬退热(体温≥38.5℃时使用,间隔6小时以上);2. 补充水分,少量多次喂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3. 可口服儿童型奥司他韦(75mg/次,每日2次,连服5天);4. 不建议静脉输液(无脱水、无细菌感染证据)警示:需警惕热性惊厥(体温骤升时易发生),告知家长家中备地西泮栓剂,若出现抽搐立即侧卧、解开衣领,勿强行按压肢体经验值提示本次诊断消耗经验值10点(当前剩余:35点)林舟放下听诊器,心里有了底。

他仔细看了看孩子的喉咙,扁桃体有点红,但没有脓性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确实不像肺炎。

“孩子除了发烧,有没有抽搐过?”

林舟问。

女人摇摇头:“没有,就是烧得蔫了,以前从没烧这么高过。”

“是流感的可能性大。”

林舟拿起处方单,“我给你开点奥司他韦,专门针对流感病毒的,再加上退烧药。

记住,退烧药间隔6小时才能吃一次,别因为烧没退就加量,容易伤肝。”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用输液。

孩子发烧是身体在跟病毒打仗,只要精神还行,能喝水,就不用太紧张。

要是烧到39度以上,除了吃药,还可以用温水擦脖子、腋窝这些地方,别用酒精,太刺激。”

女人有点犹豫:“可是他烧这么高……不输点液能好吗?

我邻居家孩子一发烧就输液,好得快。”

这是社区诊室里常遇到的问题。

很多家长觉得发烧就得输液,好像液体进了血管才叫治病。

林舟想起系统提示里的“家长教育”,耐心解释:“输液主要是针对脱水或者细菌感染的,你家孩子能喝水,也没细菌感染的迹象,输液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你看,他虽然烧得高,但哭的时候有眼泪,说明没脱水,这是好事。”

他指了指诊桌上的儿童生长曲线表:“你看这上面的宝宝,一年感冒五六次都是正常的,每次发烧其实都是免疫力在升级。

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帮他舒服点,而不是跟病毒硬拼。”

女人盯着林舟写处方的手,又看了看怀里稍微安静下来的孩子,最终点了点头:“那……我就先按你说的试试。

要是还烧怎么办?”

“今晚十点要是还烧到39度以上,或者出现抽搐、脸色发白,你随时来,我们24小时有人。”

林舟把处方递给她,又写了张便签,“这是我的手机号,实在不放心就打电话问我,别自己瞎琢磨。”

女人拿着处方走了,方晓端着水杯进来,正好撞见,小声说:“又一个想输液的吧?

以前李医生在这儿,一天能开七八组输液,说不听。”

林舟接过水杯,温热的水流滑过喉咙,驱散了些疲惫:“其实家长也不是非要输液,就是怕耽误孩子。

咱们把道理讲清楚,他们能听进去的。”

正说着,王院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保温桶:“小林,快,你嫂子给你炖的排骨,趁热吃。

刚才听方晓说你处理了个心梗?

行啊,反应够快。”

林舟有点不好意思:“运气好,正好赶上了。”

“这可不是运气。”

王院长打开保温桶,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我刚才给市医院胸痛中心打了电话,赵建军己经进手术室了,说是再晚半小时就危险了。

他们主任还问我从哪儿挖来的年轻人,诊断比急救车还快。”

他往林舟碗里夹了块排骨:“咱们社区医院,最缺的就是你这样的年轻人。

不是说老的不行,是咱们这地方,留不住人。

你能来,是福气。”

林舟低头啃着排骨,心里五味杂陈。

如果没有系统,他能得到这份“福气”吗?

恐怕赵建军的事,就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污点。

“对了小林,”王院长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下午有个随访,301楼的张大爷,糖尿病足,上周李医生给他换的药,你跟我一起去看看?

学学生存技能,咱们全科医生,不光要坐诊,还得会上门。”

林舟赶紧点头:“好。”

王院长走后,林舟看着保温桶里的排骨,突然没了胃口。

他打开系统面板,35点经验值安静地躺在那里,像个沉默的提醒。

下午两点,林舟跟着王院长去张大爷家。

老式居民楼没电梯,爬到五楼时,林舟己经有点喘。

王院长却面不改色,一边敲门一边说:“张大爷以前是机床厂的钳工,手艺好着呢,就是脾气倔,不爱测血糖,总偷偷吃甜食。”

门开了,一股中药味混着脚臭味扑面而来。

张大爷坐在轮椅上,看见王院长就笑:“老王,你可来了,我这脚又疼了。”

林舟跟着进了屋,狭小的客厅里摆着个缝纫机,上面堆着几件没缝完的衣服。

张大爷的右脚缠着厚厚的纱布,脚趾甲黄黑变形,明显是糖尿病足的典型表现。

王院长刚要解开纱布,林舟的指尖无意中碰到了张大爷的膝盖,系统面板跳了出来——患者信息姓名:张福来年龄:72岁主诉:糖尿病足溃疡1月,伴疼痛加重3天既往史:2型糖尿病10年,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血糖控制不佳(自测空腹常>10mmol/L),有高血压史,未规律服药现病史:1月前发现右足第一趾间溃疡,自行涂抹紫药水,未重视,近3天出现疼痛加剧,夜间无法入睡,溃疡面有脓性分泌物系统诊断核心病因: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潜在风险:溃疡深度达皮下组织,骨探诊可疑阳性(提示可能骨髓炎),需警惕败血症处理建议:1. 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用过氧化氢冲洗后,碘伏消毒,外敷银离子抗菌敷料;2. 急查血糖、血常规、CRP、足部X线片;3. 静脉使用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4. 调整降糖方案(建议胰岛素皮下注射,尽快控制空腹血糖<7mmol/L);5. 戒烟(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影响创面愈合)经验值提示本次诊断消耗经验值20点(当前剩余:15点)注:患者隐瞒每日饮用自酿米酒(约2两),需重点沟通饮食控制的重要性林舟心里咯噔一下。

骨髓炎?

这可比普通溃疡严重多了,处理不好可能要截肢。

他看了眼王院长,发现老院长正皱着眉观察纱布渗出的脓液:“老张,你这脚怕是得住院了,我看这脓不对劲儿。”

“住啥院?”

张大爷立刻摆手,“我这身子骨,经不起折腾。

你给我换换药就行,以前不都这么过来的?”

“这次不一样。”

林舟忍不住开口,“大爷,您这溃疡可能己经伤到骨头了,要是不彻底治疗,将来这脚可能保不住。”

张大爷愣了一下,随即瞪起眼:“你这小伙子咋说话呢?

危言耸听!

我自己的脚我知道!”

王院长拉了拉林舟的胳膊,示意他别说了,然后慢慢解开纱布。

溃疡面比想象中更大,足趾间的皮肤己经发黑,边缘红肿,轻轻一碰就有黄色脓液渗出。

“老张,你看这颜色,”王院长指着创面,“正常溃疡是红色的,你这都发黑了,还有臭味,肯定是感染加重了。

今天必须去医院查个X线,看看骨头有没有事。”

张大爷别过头,嘟囔道:“我不去,去了就得让我截肢,我邻居就是这么没的……”林舟想起系统提示的“自酿米酒”,突然说:“大爷,您是不是还在喝酒?”

张大爷猛地回头,眼神有点慌乱:“谁……谁喝酒了?

我早戒了!”

“可您这血糖控制不好,除了没按时吃药,很可能就是喝酒的缘故。”

林舟蹲在他面前,尽量让语气平和,“米酒虽然度数低,但含糖量高,您喝二两,相当于多吃了两碗米饭,血糖能不高吗?

血糖一高,伤口就没法愈合,细菌就喜欢在高糖的环境里生长,所以您这脚才总不好。”

他拿起王院长刚清创用的镊子,轻轻碰了碰溃疡边缘:“您看这里,己经发黑的组织必须清理掉,就像种地要先除杂草一样,不然好的组织长不出来。

咱们现在去医院,就是帮您把这些‘杂草’除干净,再用对药,不是要截肢。”

张大爷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轮椅扶手。

王院长趁机说:“老张,小林医生说得对。

我让方晓联系车,咱们去趟市医院内分泌科,他们有专门的糖尿病足门诊,我认识那的李主任,让他给你好好看看。”

过了好一会儿,张大爷才叹了口气:“……那……去了可别给我截肢啊。”

“只要您配合治疗,肯定不用。”

林舟笑了笑,“但您也得答应我们,从今天起,一滴酒都不能沾,血糖得天天测,行吗?”

张大爷看着林舟,又看了看王院长,最终点了点头。

回社区医院的路上,王院长突然说:“小林,你怎么知道他喝酒了?”

林舟心里一紧,随口胡诌:“猜的。

很多糖尿病患者控制不好血糖,都跟偷偷喝酒有关,尤其是米酒这种容易被忽视的。”

王院长没再追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比我想象的更适合全科。

不光会看病,还会看人。”

林舟望着车窗外掠过的老旧居民楼,心里却在想,系统能看到病因,却看不到人心。

张大爷怕的不是截肢,是孤独——截肢后行动不便,就更没人愿意来看他了。

这一点,面板上没写,是他蹲下来时,从老人浑浊的眼睛里看出来的。

回到诊室时,夕阳正透过窗户斜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方晓进来登记随访记录,说乐乐妈妈刚才打电话来,孩子体温降到38度了,精神好多了,还谢了半天。

林舟拿起那本重点人群名册,翻到张大爷那一页,在备注栏里写上:“有饮酒史,需家属配合监督”。

笔尖划过纸面。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