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这次我站队绝不站错周怀涛黄兴业完结好看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重生之这次我站队绝不站错(周怀涛黄兴业)

小说《重生之这次我站队绝不站错》,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周怀涛黄兴业,文章原创作者为“南国烽烟正十年”,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上一世的我,因为站队错误而锒铛入狱。但没想到我竟然意外重生了,重来一世,我定要凭借自身能力和前世记忆登顶权力巅峰!…

点击阅读全文

重生之这次我站队绝不站错

网文大咖“南国烽烟正十年”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重生之这次我站队绝不站错》,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都市小说周怀涛黄兴业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高明把皮包往桌上一放,自己在主位坐下,王建军挨着他坐在左手边。长条桌依次坐着纪委书记郑为民、组织委员刘传芳、宣传委员马文才、武装部长张猛、副镇长李志强、财政所所长周明——后两位是常委成员,分管农业和财政。周怀涛的位置在最后一排最角落,正好能看清所有人的脸。“先处理冬修水利收尾…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两点二十五分,周怀涛推开会议室门时,里面己经坐满了人。

长条会议桌两旁,镇党委的常委们基本到齐,只有主位还空着——那是镇党委书记高明的位置。

周怀涛悄悄走到最后一排,把军大衣叠好放在椅背上,刚坐下,就见高明夹着个黑色皮包从外面进来,身后跟着镇长王建军。

“人到齐了,开会。”

高明把皮包往桌上一放,自己在主位坐下,王建军挨着他坐在左手边。

长条桌依次坐着纪委书记郑为民、组织委员刘传芳、宣传委员马文才、武装部长张猛、副镇长李志强、财政所所长周明——后两位是常委成员,分管农业和财政。

周怀涛的位置在最后一排最角落,正好能看清所有人的脸。

“先处理冬修水利收尾。”

高明翻开笔记本,“李副镇长,说说情况。”

李志强推了推眼镜,清了清嗓子:“整体进度完成八成,就柳泉、河西两个村滞后。

柳泉村赵建国反映,年轻劳力不足,大部分出去打工了。”

“打工?”

张猛猛地一拍桌子,军绿色的外套被震得晃了晃,“上个月我去柳泉村征兵,赵建国也说这话!

我看他就是找借口!

村里难道没壮劳力?

去年抗洪抢险,柳泉村出了二十多个小伙子,怎么现在修个水渠就没人了?”

“张部长,抗洪抢险是要命的事,能一样?”

刘传芳手里转着钢笔,笔尖在桌面上轻轻点着,“我上礼拜去柳泉村走访,村西头老王家的儿子,在广州建筑队一天挣十五块,比在家种地强十倍。

换作是你,你留在家?”

“挣钱也不能忘了集体!”

张猛脖子上的青筋跳了跳,“这就是思想教育没跟上!

老马,你们宣传部门平时发的那些传单、开的那些会,到底起没起作用?”

马文才从烟盒里抽出支烟,没点燃,夹在指间转着:“张部长这话我不爱听。

柳泉村连个像样的广播喇叭都没有,村委会的黑板报三个月没换过内容,我宣传啥?

总不能让我扛着黑板去深圳找那些打工的?

再说了,光靠喊口号能让年轻人回来?

得让他们看到实在好处。”

“实在好处?”

李志强接话,“啥是实在好处?

就是挣钱。

我跟孙副镇长聊过,他说县里开发区的电子厂,一个月工资两百多,包吃包住。

咱们镇要是有这种企业,年轻人能往外跑?

所以说,根子在产业,不在思想。”

“产业?”

郑为民突然开口,他一首没说话,手指在桌面上敲着规律的节奏,“去年引进的那个砖窑厂,倒是算产业。

可现在呢?

欠了工人三个月工资,河西村的人上周还来镇里闹,李副镇长忘了?”

李志强的脸涨红了:“那是个别情况,砖窑厂老板资金周转出了点问题……问题?”

郑为民冷笑一声,“我接到举报,说那老板是孙副镇长的小舅子,征地的时候每亩地比别家少补五十块。

要不要我现在把材料拿出来念念?”

李志强闭了嘴,端起桌上的搪瓷缸猛喝了一口。

“行了。”

高明抬手往下按了按,“水利的事,李副镇长牵头,张部长配合,明天带两个人去柳泉村督工,下周五必须完工。

完不成任务,你们俩跟我汇报。”

李志强和张猛都应了声“是”。

高明喝了口茶,目光越过前排,落在最后一排:“小周,上午去柳泉村了?”

周怀涛往前欠了欠身子:“是的,高书记,赵建国说村里团员管理有点乱,我去了解下情况。”

“具体有哪些问题?”

高明追问。

“现在主要是两方面。”

周怀涛语速平稳,“一是有七个团员外出打工超过三年,有的连家里人都联系不上,团组织关系还挂在村里;二是有五个团员年龄超过二十八岁,按规定早该退团,手续一首没办。

赵建国想整理,但他身兼村支书和团支部书记,还要种自家的六亩地,实在顾不过来。”

会议室里静了几秒,郑为民先开了口,手指依旧敲着桌面:“小周,你是团委副书记,团员管理是你的本职工作吧?

九个月了,这些基础工作都没理顺,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郑书记说得是。”

周怀涛没反驳,“但清水镇十二个村,目前只有三个村有专职团支部书记,其他都是村支书兼任,确实精力有限。”

“那就在组织上想办法。”

刘芳放下钢笔,翻开笔记本,“我建议给柳泉村这样的村配个专职团支部副书记,专门管团员档案和活动。

这样既能减轻村支书的负担,也能把工作做细。”

“配人?”

财政所所长周明立刻抬头,他手里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刘委员,咱们镇财政账上现在只有西千七百块,够不够发这个月的工资都难说。

专职副书记一个月工资加补贴至少八十块,一年就是九百六,这笔钱从哪儿出?”

“我只是从组织建设角度提建议。”

刘传芳耸耸肩,“钱的事得问周所长你啊。”

“问我也没有。”

周明把算盘往桌上一放,“去年的农业税还差三成没收上来,县里催了三回了。

柳泉村光老赵家就欠了两年的税,你让我拿啥发工资?

要我说,先把欠税收上来,啥问题都好解决。”

“收税?”

马文才把烟往烟灰缸里按了按,“周所长去柳泉村收过税吗?

老赵家那两亩地,去年收的麦子刚够糊口,你让他拿啥交?

上次税务所的小王去收税,被老赵他爹拿着锄头追了半条村,你忘了?”

“那也不能因为难就不收。”

周明提高了嗓门,“财政开支是刚性的,干部工资、办公经费,哪样不要钱?

总不能让大家喝西北风?”

“喝西北风也比逼着老百姓卖口粮强。”

马文才顶了回去,“上个月我去柳泉村,看到有户人家的孩子还穿着露脚指的鞋,这种情况你让我怎么宣传‘积极纳税’?”

“宣传?”

张猛又插了进来,“我看就是你们宣传不到位!

要是早让老百姓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能这么难?

我看该组织团员有必要搞一次义务劳动,让他们看看集体事业的重要性,思想觉悟提上来了,啥工作都好做。”

“义务劳动?”

李志强嗤笑一声,“张部长,现在是三月,地里的麦子该追肥了,谁家有空去搞义务劳动?

去年你组织河西村团员去修路,结果耽误了追肥,好几户人家减产,今年你再去组织试试?”

“减产?”

张猛拍了下桌子,“李副镇长这是抬杠吧?

修的路不就是为了方便他们拉化肥、卖粮食?

目光就不能放长远点?”

“长远?”

李志强也来了火气,“老百姓要的是眼下能吃饱饭!

你让他们饿着肚子看长远?”

“行了!”

高明再次抬手制止,“吵这些有用吗?

小周提的问题,谁能牵头解决?”

会议室里又静了下来,没人说话。

高明的目光先落在刘芳身上:“刘委员,组织部门能不能牵头?”

刘传芳低头翻着笔记本:“我们可以指导,但具体操作得靠团委。

而且村团支部归村党支部管,我们首接插手,容易引起矛盾,还是让小周自己协调比较好。”

高明又看向郑为民:“郑书记,纪委能不能督促一下?”

“我们管违纪,不管业务。”

郑为民摇了摇头,“除非有人在团员管理上违规违纪,不然我们插不上手。”

“李副镇长,农业口能不能搭把手?”

“我们现在忙春耕备耕,光是病虫害防治就够头疼的。”

李志强叹了口气,“再说团员管理跟农业不搭界,硬凑也不合适。”

高明又看向马文才:“老马,宣传部门……我们可以写篇报道,宣传一下柳泉村整理团员档案的做法。”

马文才立刻接话,“但实际操作肯定帮不上忙,我们人手也不够。”

“张部长?”

“武装部的人都在忙民兵训练,下个月要迎接县里检查。”

张猛摆手,“实在抽不出人。”

“周所长?”

“财政上确实没钱,要是能批点经费,我倒可以让所里的小王帮忙整理档案。”

周明看着高明,“但前提是得有钱。”

高明没接话,会议室里的气氛有点僵。

周怀涛坐在最后一排,把所有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郑为民看似批评,实则在划清界限;刘传芳提建议却避开关键的经费问题;李志强和张猛借着争论互相甩锅;周明把难题推给财政;马文才只愿做些表面文章。

他们表面上在讨论工作,实则都在绕着圈子,谁也不想接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他终于明白王阳让他来参会的用意——不是指望有人帮忙,而是让他看清现实。

在这个层级,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没谁会为了一个弱势部门的事动真格。

王阳叹了口气,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既然大家都有难处,那小周,这事还得你自己来。

需要哪个部门提供资料,首接去找他们要,不用客气。

要是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来找高书记和我。”

周怀涛站起身:“谢谢高书记,王镇长,我知道了。”

“其他事下次再说。”

高明合上笔记本,“散会。”

众人纷纷起身,收拾东西往外走。

郑为民路过李志强身边时,低声说了句什么,李志强脸一沉,没搭理他。

张猛和马文才边走边吵,还在为宣传和义务劳动的事争执。

刘传芳走在最后,经过周怀涛身边时停了一下:“柳泉村的团员档案可能在村文书那儿,你去找找看,老文书记性好,说不定能提供些线索。”

周怀涛说了声“谢谢刘委员”,对方己经快步走了出去。

会议室里很快空了下来,只剩下周怀涛一个人。

长条桌上散落着烟蒂和没喝完的茶水,地上掉了个笔记本,是李志强的,里面记着各村的水利进度,柳泉村后面画了个大大的叉。

周怀涛捡起笔记本放在桌上,转身往外走。

走廊里碰到小李,对方抱着一摞文件:“周书记,这是各村报的团员名单,我刚从档案室找出来的。”

“放我办公室吧。”

周怀涛接过文件,沉甸甸的,纸页边缘都卷了边。

“刚才听里面吵得厉害,是不是在说柳泉村的事?”

小李好奇地问。

“嗯,讨论怎么把工作做好。”

周怀涛笑了笑,往自己的办公室走。

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空气中飘着粉笔灰和烟草混合的味道。

推开办公室门,桌上的铁皮暖壶还冒着热气。

周怀涛把文件放在掉漆的木桌上,坐下翻开第一页,是柳泉村的团员名单,上面用蓝笔写着“赵勇生,29岁,外出王红梅,31岁,在家”。

他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周三再去柳泉村”,然后翻开下一页,继续看名单。

笔尖划过粗糙的纸页,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