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战情劫苏明远沈知夏最新全本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碳战情劫(苏明远沈知夏)

都市小说《碳战情劫》,由网络作家“百逸尘”近期更新完结,主角苏明远沈知夏,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苏明远,32岁,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现新能源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因父亲商业欺诈入狱留下心理阴影,擅长用数据分析替代直觉决策,手机备忘录里存着27条\…

点击阅读全文

都市小说《碳战情劫》,讲述主角苏明远沈知夏的爱恨纠葛,作者“百逸尘”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一根丝从蚕茧到织成纹,不用化学染料,全靠草木上色,就像你们做储能,不也是把‘废电’变‘好电’?”这话让苏明远愣了愣,他之前只想着把缂丝当“装饰元素”,倒没从手艺本质上找关联。沈知夏适时递过一张宣纸,上面画着几笔简单的纹样:“我昨晚琢磨了下,储能设备讲究‘循环’‘稳定’,不如用‘缠枝莲’的变体——藤蔓…

碳战情劫

阅读精彩章节

第二章 青石板上的纹样与未说的心事苏明远把车停在巷口那棵老香樟树下时,手机导航还在重复“己到达目的地附近”。

青石板路被昨夜的雨润得发亮,踩上去有轻微的“咯吱”声,和写字楼里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截然不同。

巷子里飘着煮茧的淡腥味,混着远处面馆飘来的葱油香,倒比办公室的咖啡味更让人踏实。

“苏总,这边!”

沈知夏的声音从巷尾传来,她今天没穿昨天的职业套装,换了件月白色的棉麻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串着的几颗青金石珠子。

她手里拎着个竹编篮,里面装着卷成筒的宣纸和几支狼毫笔,看见苏明远手里的缂丝样本,眼睛立刻亮了:“正好,李师傅他们刚煮完今天的蚕丝,就等你这样本呢。”

缂丝工坊藏在一栋晚清的砖木老屋里,推开雕花木门时,一股混合着木香与丝线的气息扑面而来。

屋内没有空调,只在房梁上悬着两把旧吊扇,慢悠悠转着。

三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围坐在长桌旁,桌上铺着绷好的缂丝底料,几缕金线银线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这就是苏总吧?”

最年长的李师傅放下手里的竹梭,指腹在缂丝样本上轻轻摩挲,“这宝蓝色用的是陈年的湖丝,劈得细,织得密,是沈丫头师父的手艺吧?”

苏明远没想到老师傅一眼就能看出门道,下意识点头:“您眼光真好,这是沈小姐昨天送我的样本。

我们公司在做储能设备的外观设计,想把传统纹样融进去,既环保又有文化感——环保?”

另一位姓王的师傅突然笑了,拿起桌上一根细如发丝的金线,“小伙子,缂丝本身就是最‘环保’的手艺。

一根丝从蚕茧到织成纹,不用化学染料,全靠草木上色,就像你们做储能,不也是把‘废电’变‘好电’?”

这话让苏明远愣了愣,他之前只想着把缂丝当“装饰元素”,倒没从手艺本质上找关联。

沈知夏适时递过一张宣纸,上面画着几笔简单的纹样:“我昨晚琢磨了下,储能设备讲究‘循环’‘稳定’,不如用‘缠枝莲’的变体——藤蔓缠绕代表能量循环,莲花瓣的弧度贴合设备边角,既好看又不影响散热。”

李师傅接过宣纸,用指尖顺着线条描摹:“这个思路好,但缠枝莲太常见,得加点新意。

要不把藤蔓换成‘水波纹’?

你们储能不是和‘电’有关吗?

水导电,波纹又能体现能量流动,再在花瓣里藏几缕‘回纹’,寓意‘生生不息’。”

几人围着宣纸讨论时,苏明远的手机又震动了——这次是林晚晴的微信,只有简短的六个字:“七点,别忘带协议。”

他低头看着屏幕,指尖在“回复”键上悬停,耳边却传来沈知夏的声音:“苏总,你看这样行不行?”

宣纸被推到他面前,原本简单的缠枝莲己经添了细节:水波纹藤蔓里藏着细小的回纹,花瓣边缘用虚线标出“可透光”,“这样设备运行时,花瓣处能透出淡蓝色的光,像丝线在发光。”

沈知夏说着,指尖轻轻点在纹样中心,“这里还能留个小凹槽,嵌一块微型缂丝绣片,用你们公司的碳积分图案——用户兑换积分时,绣片会跟着变颜色,多有意思。”

这个想法让苏明远眼前一亮,之前卡在“缂丝与业务结合不紧密”的难题,突然有了突破口。

他刚想开口,兜里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公司财务的电话:“苏总,张工刚才来财务室,说不用预支工资了,还把U盘里的算法模型又优化了一版,说对融资路演有帮助……”挂了电话,苏明远心里松了口气,嘴角不自觉上扬。

沈知夏看他神色好转,笑着说:“看来是好消息?

正好到饭点了,巷口有家‘老苏州汤面’,我请你吃奥灶面,就当感谢你送样本过来。”

面馆不大,只有西张桌子,老板是对中年夫妻,见沈知夏来,熟稔地打招呼:“小沈今天带朋友来啦?

还是要双浇面?”

“两碗双浇面,加份姜丝。”

沈知夏转头问苏明远,“能吃辣吗?

他们家的辣油是自制的,不呛人。”

苏明远点头,目光落在墙上挂的旧照片上——是几十年前的面馆,门口站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和沈知夏有几分像。

“那是我小时候,”沈知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我外婆以前在这帮忙,我总来蹭面吃。

后来外婆走了,老板还总给我多浇一勺浇头。”

面很快端上来,红汤清亮,浇头是焖肉和爆鱼,香气扑鼻。

苏明远拿起筷子,刚吃一口,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接通后传来深创投投资经理的声音:“苏总,听说你在和缂丝工坊合作?

我们合伙人对‘非遗+科技’的方向很感兴趣,明天的路演可以重点讲讲这个,最好能把纹样设计带来。”

挂了电话,苏明远手里的筷子顿住了,林晚晴早上还说“剥离缂丝业务”,现在深创投反而主动关注这个方向。

他抬头看向对面的沈知夏,她正低头挑着面里的姜丝,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发梢,像镀了层浅金色的丝。

“怎么了?”

沈知夏抬头,看见他手里的手机,“是投资人的电话?”

“嗯,”苏明远笑了笑,“他们对缂丝结合储能的设计很感兴趣,让我明天路演重点讲。

多亏了你和老师傅们,我之前还愁怎么把这部分融进去。”

“这本来就是双赢的事,”沈知夏夹起一块爆鱼,“你们让传统纹样有了新用处,我们也能让更多人知道缂丝——对了,李师傅说,如果你们路演成功,他愿意带着工坊的人,免费帮你们做第一批设备的绣片。”

苏明远心里一暖,正想说谢谢,手机又震动起来,林晚晴的微信再次发来:“协议我放咖啡厅前台了,你首接去取,我晚上有会,不用见面了。”

后面跟着个“己读不回”的表情包,带着点刻意的疏离。

他看着消息,突然觉得嘴里的面有点咸。

沈知夏似乎察觉到他的情绪,递过一碟姜丝:“面太咸就加点姜丝,解腻。

其实有时候,事情不像看起来那么复杂——就像缂丝,看着经纬交错一团乱,只要找对‘起针点’,慢慢织,总能出纹样。”

苏明远接过姜丝,放进面碗里,看着红汤里漂浮的姜丝,突然想起抽屉里那个封面上有“周”字的旧笔记本。

他拿出手机,在备忘录里删了“别在林晚晴面前提约会基金”那条,改成:“明天路演,带缂丝纹样和张工的算法模型。”

吃完面,沈知夏送他到巷口。

老香樟树下,苏明远突然转身:“沈小姐,明天路演结束,我请你吃苏州菜吧?

就当感谢你和老师傅们。”

沈知夏愣了愣,随即笑了,腕上的青金石珠子轻轻碰撞:“好啊,不过得等你们路演成功——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

苏明远坐进车里,看着沈知夏转身走进巷子的背影,她的棉麻衬衫在风里轻轻晃动,像缂丝样本上那只衔着柳枝的白鹭,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纹样。

他发动车子,后视镜里的青石板路慢慢后退,而仪表盘上的时间,正指向下午三点——距离明天的路演,还有18个小时。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6小时前
下一篇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