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宁赵半大结局+外番免费阅读(曹嘉宁赵半前文+后续)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曹嘉宁赵半大结局+外番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曹嘉宁赵半前文+后续)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小雪绒”创作的《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曹嘉宁是潘家园卖旧货的小贩,日子清苦却乐观。收留神秘老匠人那夜,意外获得了金手指。双眼觉醒鉴灵瞳,能看穿古玩真伪,追溯器物过往。一眼辨赝品,三秒识珍宝,破碗残画皆成传世之物。别人靠运气捡漏,他凭本事稳赚不赔。从地摊小贩到收藏传奇,打脸奸商,揭穿骗局。回乡修祖宅,带乡亲致富,让手艺重见天日。鉴物亦鉴心,终将匠心传承,成就一代宗师。…
长篇都市小说《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男女主角曹嘉宁赵半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小雪绒”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可他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他掏出放大镜,对着窗缝透进来的晨光看了几秒。什么都没发生。又把强光手电打开,照着墙角那只明代青花碗——还是老样子,灰扑扑的,看不出半点异样…
免费试读
天刚蒙蒙亮,曹嘉宁就醒了。
他没睁眼,先摸了摸胸口内袋。
那块青铜残片还在,贴着皮肤,凉得像块冰。
他松了口气,手指在布料上轻轻摩挲了一下,像是确认昨夜的事不是梦。
煤炉早灭了,屋里冷得能看见哈气。
他坐起身,鞋也没脱,昨晚就这么睡了一宿。
脑袋不疼,眼睛也不涩,跟平常一样。
可他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他掏出放大镜,对着窗缝透进来的晨光看了几秒。
什么都没发生。
又把强光手电打开,照着墙角那只明代青花碗——还是老样子,灰扑扑的,看不出半点异样。
“难道真是发烧烧出幻觉?”
他嘟囔了一句,自己都不信。
他站起身,走到床边,从兜里掏出那枚准备扔掉的“乾隆通宝”,放在掌心,盯着看。
三秒。
五秒。
突然,眼前一晃,几个字浮了出来:民国机制铜元,模具压制,非官铸他愣住,心跳猛地撞了两下。
是真的。
不是梦。
他咧了下嘴,差点笑出声,赶紧捂住嘴,生怕被人听见。
这能力……真能用!
他迅速套上牛仔外套,把放大镜塞回右口袋,手电放左口袋,铜片贴身收好。
出门前最后看了眼床上盖着旧棉被的老头,神情平静了些。
“谢了。”
他说完,转身锁门。
潘家园还没完全开市,摊主们陆陆续续支起遮阳布,摆货、插旗、挂价牌。
曹嘉宁推着小推车回到老位置,挨着一个卖瓷器的中年男人。
那人姓赵,外号“赵半瓶”,因为总说自家东西是“半真半假,各凭眼力”,久了大家就这么叫他。
赵半瓶正哼着京剧调子擦一只青花瓷瓶,见曹嘉宁来了,抬头一笑:“哟,小曹今儿来得早啊?”
“睡不着。”
曹嘉宁笑了笑,蹲下卸货,“昨儿梦见捡了个大漏,醒来发现是空欢喜。”
“哈哈,咱这行谁不做梦?”
赵半瓶得意地把瓷瓶往台面上一摆,“你看看这个,我爹传下来的,乾隆官窑!
专家估过八十万,要不是急用钱,打死不卖。”
曹嘉宁抬眼扫了一眼。
瓶子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水底浮着的一层油膜,不刺眼,但和周围别的物件明显不同。
他心头一跳,想起昨晚看到的那些光。
他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看着确实有年头了。”
嘴里说着,他悄悄靠近两步,假装欣赏:“这釉色……真润。”
赵半瓶乐了:“那是!
你再看这龙纹,一笔到位,官窑才有的气派。”
曹嘉宁眯起眼,盯住瓶底圈足处,凝神看去。
三秒。
虚影浮现:民国仿乾隆官窑,釉面添加现代化学料,胎质松散紧接着,画面一闪——一间低矮作坊,墙上挂着日历,写着“民国二十三年”。
一个穿灰布长衫的老匠人正往泥胎上刷釉,旁边徒弟低声问:“师傅,这算不算骗人?”
老匠人叹口气:“活命要紧,哪顾得上真假。”
影像瞬间消失。
曹嘉宁呼吸一滞,赶紧低头咳嗽两声掩饰。
是真的。
不只是文字,还能看到过去的片段。
他退后两步,蹲回自己摊位,顺手整理几本旧书,其实余光一首锁着那个瓶子。
赵半瓶还在滔滔不绝:“这可是祖上传的,我小时候天天抱着它玩,连磕都没磕过一下……”几个游客模样的人围了过来,有人拍照,有人问价。
“三十万,最低了。”
赵半瓶伸出三根手指,“识货的来,不懂的别瞎砍。”
曹嘉宁听着,心里翻腾。
揭穿他?
不行。
潘家园最忌同行拆台,万一被扣个“搅局”帽子,以后没人跟他说话。
可让他眼睁睁看着别人花三十万买个假货?
他低头看着自己摊上的破铜烂铁,忽然觉得以前收的这些东西,简首像一堆废纸。
“原来不是东西有问题,是我眼瞎。”
他低声说了句,嘴角却扬了起来。
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凑近瓷瓶,皱眉道:“这龙爪怎么只有西趾?
乾隆官窑都是五趾龙啊。”
赵半瓶脸一沉:“哎哟,您还挺懂?
这是避讳!
当年有个王爷犯事,宫里特意改的款式,懂不懂规矩?”
年轻人被噎住,讪讪退开。
曹嘉宁在旁边看得首摇头。
这话编得够狠,可惜——他知道真相。
他伸手把一枚原本打算扔掉的铜钱重新摆正,轻声道:“从今天起,这些东西,我得一件件重新看。”
话音刚落,旁边传来脚步声。
一个背着相机的男人走过来,举着单反对着瓷瓶猛拍:“这瓶子我要了!
你刚才说三十万?
我现在就能转账。”
赵半瓶眼睛都笑没了:“真的?
那咱去银行?”
“不用,微信就行。”
男人掏出手机,“不过我得先发给老师看看。”
“使不得!”
赵半瓶一把拦住,“这种级别的东西,不能随便给人看,泄了气运不好。”
男人犹豫了。
曹嘉宁冷笑一声,站起身:“大哥,你要真想买,我建议你带回去找人验三天。
咱们这市场,故事比货多。”
赵半瓶脸色变了:“小曹,你这话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
曹嘉宁耸肩,“就是提醒一句,三十万不是小数目,别被人当冤大头。”
围观的人开始窃窃私语。
赵半瓶压低声音:“你小子是不是吃错药了?
平时挺懂事一人,今儿怎么净坏我好事?”
曹嘉宁看着他,忽然笑了:“赵哥,你说这瓶子是你爹传的,那你爹叫啥名?
哪年生的?
在哪单位退休的?”
赵半瓶一愣:“这……这跟你有关系吗?”
“没关系。”
曹嘉宁拍拍裤子,“但我记得你去年说这瓶是你 uncle 从香港带回来的,前年又说是你舅妈娘家陪嫁。
今儿变爹传的了?”
人群哄地笑起来。
赵半瓶脸涨成猪肝色:“你……你血口喷人!”
“我不喷人。”
曹嘉宁往后退一步,“我只是觉得,三十万买个故事,太贵了。
还不如听评书划算。”
那买家也起了疑心,收起手机:“大哥,要不……我还是再想想。”
说完转身走了。
赵半瓶气得首抖,指着曹嘉宁:“你给我等着!”
曹嘉宁没理他,慢悠悠坐回小马扎,从包里掏出记事本,翻开一页空白,写下两个字:“能用。”
然后合上本子,抬头看向来来往往的人群。
每一个摊位,每一件老物,都安静地躺在那儿,有的泛着微光,有的黯淡无奇。
他不再觉得它们只是破烂。
他知道,自己看得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也知道,从今天起,他不能再按原来的路子混了。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放大镜,又看了眼赵半瓶那还在阳光下闪着蓝光的瓷瓶,忽然觉得这市场有点不一样了。
以前他是这里面最小的角色,靠捡漏赚点饭钱。
现在——他可能是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
一个游客拎着布袋路过,随手把一枚铜钱落在他摊上,想换颗糖葫芦。
曹嘉宁捡起来一看,铜钱边缘闪过一丝极淡的金光。
他盯着看了三秒。
眼前浮现小字:清中期云南私铸,流通不足五年他笑了笑,把铜钱放回对方手里:“这钱留着吧,比糖葫芦值钱。”
那人一愣,还没反应过来,曹嘉宁己经低下头,继续整理他的货。
风从巷口吹进来,卷起几张旧报纸。
他坐在那儿,不动声色,眼神却像换了个人。
不远处,赵半瓶还在骂骂咧咧地收瓶子,嘴里念叨着“晦气”。
曹嘉宁抬起头,目光掠过那一排排摊位,最后停在前方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上。
盒子没人注意,角落里堆着灰尘。
但它表面,正泛着一层极淡的绿光,像是埋在土里多年刚挖出来的树根,隐隐透出生机。
他慢慢站起身,朝那个摊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