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状元柳如燕如燕柳承宗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阅读全文才女状元柳如燕(如燕柳承宗)
主角如燕柳承宗的古代言情《才女状元柳如燕》,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王潘安”,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加倍努力写好每个故事!…
热门小说《才女状元柳如燕》是作者“王潘安”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如燕柳承宗,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街角的茶摊旁坐着个老者,穿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头发用根木簪绾着,面前摆着个空茶碗。他手里把玩着块黑黝黝的铁块,看着不起眼,眼神却清亮得很,像藏着星子。“哪来的老东西,也敢管你家爷的事?”歪帽公子转身就想推老者,手还没碰到人,就被老者手里的铁块轻轻一挡。那动作慢得像拈花,可歪帽公…
才女状元柳如燕 阅读精彩章节
清明刚过,京城的青石板路还洇着雨后的潮气,柳如燕跟着母亲留下的老嬷嬷走在东街上,鼻尖萦绕着青团的甜香与新茶的清苦。
她今天穿了身藕荷色的襦裙,裙摆绣着几枝淡紫的丁香,头上没插那支显眼的剑形簪子,只别了朵新鲜的海棠——老嬷嬷说,“姑娘家逛街,总要有点姑娘家的样子”。
“三小姐,慢点走,当心脚下的水洼。”
老嬷嬷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买的胭脂和丝线,见如燕蹦蹦跳跳地凑到糖画摊前,不由得放柔了声音。
如燕正盯着摊主用糖稀画“龙凤呈祥”,忽然被身后一阵喧哗惊得回头。
只见几个穿绸缎衣裳的公子哥围着个卖花女,其中一个歪戴帽子的正伸手去抢姑娘篮子里的白兰花,嘴里还嚷嚷:“小娘子,这花送爷几朵,保你今天生意好。”
卖花女吓得往后躲,篮子里的花掉了一地。
如燕眉头一皱,刚要上前,就听旁边传来个苍老的声音:“几位公子,强取豪夺,可不是君子所为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街角的茶摊旁坐着个老者,穿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头发用根木簪绾着,面前摆着个空茶碗。
他手里把玩着块黑黝黝的铁块,看着不起眼,眼神却清亮得很,像藏着星子。
“哪来的老东西,也敢管你家爷的事?”
歪帽公子转身就想推老者,手还没碰到人,就被老者手里的铁块轻轻一挡。
那动作慢得像拈花,可歪帽公子却像撞在墙上,“哎哟”一声摔在地上,疼得龇牙咧嘴。
其他几个公子哥见状,骂骂咧咧地围上去。
老者依旧坐在竹凳上,手里的铁块在指尖转着圈,看似随意地一挡一挑,没见他用什么力气,那几个公子哥就东倒西歪地摔了一地,爬起来时都懵了——明明没挨揍,身上却像散了架。
“怪人!”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几个公子哥连滚带爬地跑了。
卖花女连忙上前给老者磕头:“多谢老神仙救命!”
老者摆摆手,捡起地上的白兰花,帮她放进篮子里:“姑娘,以后再遇着这种人,别躲,你越躲,他们越得寸进尺。”
他说话时,目光扫过如燕,眼睛微微一亮。
如燕刚才看得真切,老者的动作看似平淡,却暗合“流云十三式”里的“卸力”巧劲,只是更炉火纯青,仿佛举手投足间都藏着招式。
她心里一动,拉着老嬷嬷走上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晚辈柳如燕,见过前辈。”
老者眯着眼打量她,目光在她腰间一扫——那里系着个小巧的香囊,里面其实藏着柄三寸长的匕首,是二哥特意为她打制的防身利器。
“柳家的丫头?”
老者笑了,露出几颗泛黄的牙齿,“你爹柳承宗,当年在江南跟人比棋,可是个不肯认输的性子。”
如燕又惊又喜:“前辈认识家父?”
“何止认识。”
老者拿起桌上的空茶碗,朝摊主喊了声“再来碗茶”,才对如燕道,“二十年前,我跟你爹在岳阳楼对弈,他输了棋,非要把家传的砚台押给我,说‘将来女儿若是有出息,就让她来赎’。”
老嬷嬷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话:“老神仙莫不是江湖上人称‘铁手书生’的元老先生?
当年您可是凭着一手‘流云剑’,在北境杀过三个匈奴王的。”
老者哈哈大笑:“什么铁手书生,早就成了铁手老儿了。”
他接过摊主递来的茶,抿了一口,对如燕道,“丫头,刚才看你想动手,怎么又停了?”
如燕脸一红:“前辈出手更快,晚辈不敢班门弄斧。
而且……”她想起父亲的话,“强出头不如巧化解,就像您刚才那样,不动声色就解决了麻烦。”
元老先生眼里的赞许又多了几分:“你爹把你教得不错。
知道吗?
刚才那几个公子哥,领头的是礼部侍郎家的小儿子,硬碰硬,吃亏的是你。”
他放下茶碗,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递给如燕,“这个,给你。”
如燕接过来,只觉得沉甸甸的,打开一看,是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流云十三式》,字迹苍劲,边角都磨破了。
“这是……当年我创这套剑法时,本就想着,女子力气不如男子,更要学巧劲。”
元老先生的目光变得悠远,“可惜后来收的徒弟都是糙汉子,把好好的巧劲练得一身蛮力。
你爹总说你是个好苗子,今日一见,果然眼亮心细,配得上这剑谱。”
如燕连忙想把剑谱还回去:“这么贵重的东西,晚辈不能要。”
“拿着。”
元老先生按住她的手,他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却很有力,“不是白给你的。
将来你若能把这剑法练到‘剑随心动,意在剑先’,就去终南山找我。
若是练不成……”他笑了笑,“就当我老眼昏花,看走了人。”
如燕捧着剑谱,只觉得怀里像揣了团火。
她知道《流云十三式》的名头——江湖上都说这套剑法“轻如流云,快如闪电”,却没人知道完整版在谁手里,没想到今日竟能得元老先生亲授。
“前辈,您怎么知道我在学剑?”
如燕忍不住问。
元老先生指了指她的脚:“你走路时脚跟先落地,脚趾抓地,是扎马步练出来的底子;刚才那公子哥摔向你时,你下意识往左侧身,是‘灵蛇出洞’的起势。
丫头,藏得再深,骨头里的东西也藏不住。”
老嬷嬷在一旁听得啧啧称奇:“元老先生真是火眼金睛!
我们家小姐,天天在后山偷偷练剑,衣裳都磨破了好几件。”
如燕被说得不好意思,低头看着剑谱,忽然想起什么:“前辈,家父说‘剑是凶器,能护人,也能伤人’,这话您觉得对吗?”
元老先生沉默了片刻,拿起那块黑铁块,在手里搓了搓,再张开时,铁块竟变成了根细铁丝。
“你看这铁,”他慢悠悠地说,“能打成杀人的刀,也能打成绣花的针,关键在握刀握针的人。
剑也一样,心术正,剑就护善;心术歪,剑就助恶。”
他把铁丝弯成个小小的剑形,递给如燕,“丫头,记住,剑法再厉害,也不如一颗正首的心。”
如燕接过铁剑,指尖被硌得有点疼,心里却豁然开朗。
她想起上次在西街教训恶霸,当时只觉得解气,现在想来,若不是对方先动手,自己其实不该下那么重的手。
“多谢前辈指点!”
如燕再次深深鞠躬,这次是真心实意。
元老先生摆摆手:“时辰不早了,我该走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丫头,好好练剑,好好做人,别辜负了你爹,也别辜负了这剑谱。”
说罢,他转身朝巷口走去,脚步不快,却眨眼就没了踪影,仿佛真的化作了一阵流云。
如燕捧着剑谱站在原地,老嬷嬷笑道:“小姐,这可是天大的福气!
快收好了,别让人看见了。”
如燕连忙把剑谱放进老嬷嬷的竹篮里,上面盖好胭脂和丝线。
她回头看了看街角的茶摊,元老先生坐过的竹凳还在,茶碗里的茶水却己经凉透了。
“嬷嬷,我们去给王姑娘买点糕点吧。”
如燕忽然说,“听说她最爱吃东大街的桂花糕。”
老嬷嬷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好,听小姐的。”
两人走到糕点铺,如燕选了两盒桂花糕,又让掌柜多加了些蜜饯。
她想起元老先生的话,剑能护人,心更要向善,帮王姑娘解围,或许才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透过酒楼的幌子照下来,在青石板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如燕偶尔低头,能看见竹篮里露出的剑谱边角,心里既激动又踏实。
她知道,从今天起,她的练剑之路不再只是姐妹间的玩闹,也不再只是为了逞强好胜,而是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像元老先生说的那样,用剑护善,用心守正。
路过西街时,她又看见那个卖花女,正笑着给客人递花,篮子里的白兰花格外洁白。
如燕走过去,买了两朵,别在老嬷嬷和自己的衣襟上。
花香混着墨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铁腥味,在春风里漫开,像极了她此刻的心情——既有少女的明媚,也有剑客的沉静。
快到柳府时,如燕忽然停下脚步,从竹篮里拿出那本《流云十三式》,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紧贴着心口。
她能感觉到书页的粗糙,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下,又一下,坚定而有力。
她知道,这本剑谱会陪着她走过很多日子,会让她在练武场挥汗如雨,会让她在遇到危难时多份底气,更会提醒她,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要记得元老先生的话——剑法再高,不如心正;锋芒再利,不如怀善。
春风拂过,吹动她衣襟上的白兰花,如燕笑了笑,拉着老嬷嬷的手,快步朝家门走去。
阳光洒在她的背影上,仿佛为这颗刚刚埋下“侠义”种子的少女,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