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残阳:两晋南北朝三百年孙皓羊祜完本完结小说_完本完结小说碧血残阳:两晋南北朝三百年(孙皓羊祜)

军事历史《碧血残阳: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主角分别是孙皓羊祜,作者“考试铅笔”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通过小说的方式去讲述两晋南北朝300年历史,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均有出处。不穿越,不演绎,只讲真实的过往。…

点击阅读全文

军事历史《碧血残阳: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现已上架,主角是孙皓羊祜,作者“考试铅笔”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荀勖可不想失去目前得宠的地位,这可是自己多年的心血。多年后,荀勖被提拔为尚书,众人祝贺,他却一脸的落寂若有所失地说:“夺我凤凰池,诸君何贺邪!”意思是失去了中书监,有什么可祝贺的。由此可知荀勖对他的这个职位多么地热爱。羊祜回京后的一日早朝,荀勖有意早早地来到了皇宫门外,侯朝…

碧血残阳:两晋南北朝三百年

精彩章节试读

张华往返于皇宫和羊府引起了荀勖(xún xù)的注意,这件事让他感到如芒在背。

荀勖是汉司空荀爽的曾孙,是当朝的中书监。

而张华是中书令。

这两个人的工作性质,乃至品级俸禄实际上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皇宫办公厅的秘书长,是皇上的大秘。

但是,无论从职位上还是从与皇上的亲密程度上,荀勖都要比张华强一些。

如今,张华担任了皇上的“特使”,相对来说,荀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并且,在灭吴这件事上,两个人站的是对立面,一旦伐吴成功,张华一定会“骑在自己的脖子上拉屎”。

荀勖可不想失去目前得宠的地位,这可是自己多年的心血。

多年后,荀勖被提拔为尚书,众人祝贺,他却一脸的落寂若有所失地说:“夺我凤凰池,诸君何贺邪!”

意思是失去了中书监,有什么可祝贺的。

由此可知荀勖对他的这个职位多么地热爱。

羊祜回京后的一日早朝,荀勖有意早早地来到了皇宫门外,侯朝。

他先是遇见了左卫将军冯紞(dǎn),两个人凑在一起扯了会儿闷热的天气。

不一会儿,太尉贾充的轿子也来到了宫门外,荀勖与冯紞立即迎上去,问安。

离早朝还有段时间,三个人遂在一起天南海北地扯了会闲淡。

荀勖说自己刚整理出一首古曲,据说是伯牙散佚在民间的曲子,与“高山流水”异曲同工,希望太尉能到府上雅正。

贾充说音律之事自己不是很懂,倒是自己在后花园的湖上新建了“射雉堂”,既可射猎白雉(zhì),又可欣赏湖光山色,再美美地喝上几杯,大美。

荀勖和冯紞闻言,立刻堆出一脸的心驰神往。

就这样,一个酒局约成了。

贾充除了当朝太尉的头衔外,还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是晋国实际掌握行政中枢权力的人,可以说是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冯紞的左卫将军,则是负责宫禁宿卫,统领禁卫军,保护皇帝和皇宫安全的,也是当朝一个很有分量的人物。

一个是晋国行政一把手,一个是皇上的大秘,再一个是皇宫近卫的头目,三个人联手可以说能翻云覆雨。

实际上三个人关系也是非同一般,并且都是皇上司马炎所崇信的人,在朝廷上基本上也是所向无敌。

其实,从心里讲,贾充更愿意到荀勖家里做客。

荀勖这个人多才多艺,不仅在管理帝国事务上有一套,并且在烹饪与音乐上的造诣也非常之深。

因此,荀勖的家宴在食材与音乐上都十分考究,音乐配美食,大雅。

荀勖的家宴在洛阳很有名,无论是味觉、视觉,亦或是听觉都是一场盛宴。

贾充打心里往外想去,可是最近家里河东狮吼,他需要低调行事。

事情的起因是贾充偶然路过永年里,被夫人郭槐派来盯梢的人撞见,结果这几日郭槐对贾充死缠烂打。

郭槐是贾充的第二任妻子。

第一任李氏,因为父亲犯法被诛,她受连累被流放。

作为官员的贾充自然要与罪犯家属划清界限,他休了李氏,这才娶了郭槐。

武帝司马炎受禅,天下大赦,李氏一家在赦免之列。

李氏回到了洛阳。

李氏知书达理雍容典雅,司马炎乐得成人之美,特许贾充设左右夫人。

按规矩官员正妻只能有一位,因为正妻国家是给待遇的,妾则没有。

这本来是件好事,贾充内心自然不拒绝,但是郭槐反对。

贾充只好在皇上面前一脸的谦冲,说不敢当两夫人盛礼。

贾充也不想太愧对李氏,遂在永年里给置了一处宅院。

对于贾充的这种做法,郭槐表面上不说什么,不过一旦贾充外出,她就会派人盯梢。

其实贾充从没私会过李氏,这次也只不过是路过,但郭槐不听贾充解释,贾充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荀勖、冯紞的牛车几乎是同一时间到达贾家的,贾府的门吏己经恭候在大门口多时。

贾府在皇宫南面的铜驼大街上。

铜驼大街北起洛阳宫的阊阖(chāng hé)门,大街两侧是一处处的深宅大院,这里是朝廷高级臣僚的聚居地。

即便在这片高级住宅区贾府仍是十分亮眼,它的占地更大,西周的夯土墙更为高耸,朱漆大门显得更为森严。

庭院内重堂高阁,连栋数百,在洛阳是除皇宫外,几乎是最为瑰丽的存在。

在门吏的引领下,荀勖与冯紞抬腿跨进朱漆大门,一抬眼看见的是高大巍峨的正厅。

正厅为单檐西阿顶,覆黑陶瓦,屋脊两端饰“鸱(chī)尾”,檐角悬铜铃(铁马),风吹过清响不绝。

虽然荀勖与冯紞对贾府也算是常来常往,但是每每看到这里,他们的内心总要被刺激一下——除了皇宫,怕是没有谁家的正厅这样气派。

走上仕途,特别是走到现在这个位置,谁不想保持,并且有可能更进一步呢。

动力无处不在。

走过参天槐树遮蔽青砖铺就的甬道,穿过正厅,就来到了中庭。

中庭呈回字形,中央设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山侧引活水为曲池,期间有奇花异草点缀。

中庭的两侧则是青锁连廊,来连通东西厢房。

走过中庭便来到了后院,其间布置着亭台楼榭,假山园林。

后院的中央有湖,湖水引阳渠活水注入,池畔堆土为山,山石间点缀洛阳本地的黄栌、女贞……门吏继续引着荀勖、冯紞首奔湖岸一处凉亭,亭上有一匾额,上写三个字——射雉堂。

这个时节贾充设宴几乎都在这个地方。

见荀勖、冯紞从甬道上逶迤而来,贾充急忙从射雉堂迎出来,笑容灿烂地表示着歉意:“二公来此,没能在门口恭候,万望见谅。”

荀勖、冯紞见状慌忙拱手回道:“岂敢,岂敢。”

贾充说的是客套话,他的职位比荀勖、冯紞二人都高,没有在门口恭候的道理。

贾充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拉近关系,是在暗示荀勖、冯紞他们是兄弟。

贾充的暗示是真诚的,这些年,这二位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没少出力。

荀勖、冯紞在贾充的引领下走进射雉堂。

三人随手拿起陈设在一旁的弓矢,向湖面上胡乱地射了一气。

贾充毕竟是狩猎的老手,一只稚中箭跌落到岸边的草丛里。

仆人见状,向稚跌落的地方奔去。

一旁荀勖、冯紞则立刻放下弓矢,抚掌好一顿夸赞。

射雉只是餐前的“开胃菜”,等到酒菜摆在了射雉堂,贾充、荀勖、冯紞三人分宾主落座在几案旁。

没有美女与音乐,酒宴多多少少差了点味道,所以几杯酒落肚,话题就迅速扯到了正事上。

“皇上让张华一趟一趟地往羊祜府上跑,怕是又要重启灭吴的事了。”

荀勖装作漫不经心地引出了话题。

“皇上英明,断不会听那几个人的怂恿。”

贾充说这句话底气十足,他对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信心。

为官这么多年,贾充对事情(尤其是大事情)的判断上从来就没失过手。

当初,司马昭初禀魏国权柄,派贾充在扬州考察了一圈。

贾充回来报告说:“诸葛诞(魏国的扬州都督)必反,如果现在征调他回京,能够加速他反叛,后果不很严重。

如果拖延,必成大患。”

后来,司马昭按照贾充的建议征诸葛诞为司空,诸葛诞果然反了。

司马昭征讨诸葛诞。

贾充再次建议说:“只要深沟高堑围城,诸葛诞可不战而胜。”

司马昭再次听从贾充的建议,结果事情跟贾充预料的分毫不差。

“贾公说的没错,现在满朝文武谁都明白这个时候伐吴是在拿国家的命运冒险,荀公真的不必对此过分担心。”

冯紞一旁附和。

冯紞的话说的是实情,司马炎要灭吴还只处于论证阶段,要真正付诸实施一定要有朝议这个程序,到时群臣绝大多数反对,即便是皇上再怎么不愿意也得放弃。

这是传统。

……这顿酒没白喝,荀勖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相信贾充的判断,更相信贾充的影响力。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