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全文版明末之木匠天子》朱由校魏忠贤抖音热文_朱由校魏忠贤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小说叫做《明末之木匠天子》,是作者“玄武仙墓”写的小说,主角是朱由校魏忠贤。本书精彩片段:十六世纪,一个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就在西方各国积极开拓,锐意进取之际,身处东方的明帝国,却在天灾人祸之下,悄然崩塌。来自后世的明史爱好者朱校,重生成为天启帝朱由校,且看他如何革新、强军,带领明帝国屹立世界之巅,开创出独属于大明的大航海。。。…
《明末之木匠天子》由玄武仙墓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重生、历史、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朱由校所吸引,目前明末之木匠天子这本书最新章节第289章 追封武穆,明末之木匠天子目前已写64.8万字,书荒必入小说推荐!
一、作品简介
朱由校魏忠贤是《明末之木匠天子》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玄武仙墓”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杨涟摆了摆,示意下人退下左光斗也凑上前来:“韩大人之前遭受了不少非议,今日突然邀请我等过去,想来此事不小,杨兄切莫耽搁”“嗯!”杨涟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将手中的公文处理完了之后,这才起身,与左光斗一同离开了官署另一边,身在乾清宫内的朱由校仍是眉头紧锁的翻阅着户部的账册一个国家,想要正常运转,最不能缺的就是钱与粮可是眼下的大明,偏偏最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尽管朱由校准备依靠魏忠贤帮助自己搞钱,…
二、书友评论
一位国公的儿子因为调戏妇女进到大牢里被阉割了,最后的处理结果是负责人罚奉半年?另一位国公看到他强抢民女会觉得他死不足惜?是不是太小看了一位成年国公啊
茅氏家族的“武备志”详细记载过“郑和海图”的事,修撰“武备志”的主要人物茅坤、茅国缙都是在兵部担任过职位,茅坤当年在刘大夏的手下做过车驾清吏司郎中,时间是嘉靖中后期。茅坤正是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所以可以大量的读到兵部重要书籍,这里面包括“郑和海图”,所以才有了“武备志”,由此可以看出“郑和海图”并没有被刘大夏烧毁。
还有我发现作者把文臣,武将,宦官三大势力的平衡压的很好
三、章节推荐
第44章 问题的解决之道
第45章 东林党分裂计划
第46章 王体乾的心思
第47章 忘了什么也不能忘了搞银子
第48章 御马监
四、作品阅读
可惜,周永春不是东林党,因此,想要通过辽东掌权的东林党人,自然将他当做了针对的目标,想要将他从辽东巡抚的位置上搞下去。
“党争…..!”
看完袁应泰的弹劾题本之后,朱由校不由轻笑一声,眼中寒芒愈盛。
大明灭亡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党争,东林党则是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注意到了熊廷弼于题本当中催问饷银一事。
随即朱由校扭头看向一旁的王安:“王大伴,朕如果没记错的话,先帝登基之初就曾调拨了两百万两帑银,送去辽东吧?”
王安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恭声道:“回皇爷的话,确有此事!”
朱由校面无表情,继续问道:“如果辽东的将士们迟迟未能拿到饷银,或是饷银不足,又会如何?”
“这……”
一听这话,王安不由身形一颤,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了朱由校一眼,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有什么话就说!”
见到王安如此模样,朱由校面上露出一丝不悦的神色。
“回皇爷的话,那群武夫久居边关,不识王化,只认钱粮,不认其他,若是饷银不足,难免会暴起闹事……”
说着,王安双膝一软扑通跪了下去,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
朱由校见状,不由面色一沉,很快就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按理说,此时距离饷银拨付已经过去了那么多的时间,即便饷银暂时没有送到辽东,但是消息也应该传到了才是。
可是身为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却依旧在题本当中催问饷银一事,这只能说明,关于泰昌帝拨付饷银一事,熊廷弼并不知情,消息被人刻意掩盖了下去。
按照最坏的结果推算,一旦饷银不能及时到位,辽东士兵定会因为心中不满,而被有心之人利用,引起哗变,定会使得辽东不稳。
而辽东一旦发生不稳,身为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定然难辞其咎。
因为熊廷弼一直被归为楚党,之前担任御史的时候,就曾大肆攻击东林党人,双方可谓是苦大仇深。
再上饷银拨付,一直是由户部负责,而今担任户部尚书的韩爌,正是东林党人的元老之一。
因此,眼下有理由、有能力这么做的人,除东林党之外,再无他人。
“好啊,好一帮文人君子…..”
想通其中关键的朱由校,不禁轻声呢喃出声,眼眸深处也是杀机毕露。
这封题本,在朱由校登基之前,就已经送到了内阁,看来东林党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如今被自己识破,朱由校自然不会任由他们得逞。
“魏忠贤!”
“奴婢在!”
被点名的魏忠贤,当即快步来到朱由校的面前,跪了下去。
朱由校阴沉着脸,寒声说道:“朕命你即刻率领东厂,调查辽东饷银一事,但凡发现敢有向辽东饷银下手之人,即刻抓捕,绝不姑息!”
“是,皇爷!”
魏忠贤当即恭声领命,随后快步退了出去。
看着魏忠贤离开之后,朱由校拿起袁应泰得那封题本,看向了下方内阁的票拟,居然是以辽东巡抚事关重大,不宜轻动。
看到这里,朱由校不禁轻笑一声,很快便猜到这条票拟应该是出自首辅方从哲之手。
随即,朱由校拿起朱笔,在票拟上,写下了“准”字,同意了内阁的意见。
随后,朱由校将袁应泰与熊廷弼的题本收了起来,准备过两天再送还内阁。
小说《明末之木匠天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