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完结中华五千年简史(商鞅袁绍)_中华五千年简史商鞅袁绍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
精品军事历史《中华五千年简史》,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商鞅袁绍,是作者大神“苏夏冰”出品的,简介如下:中国大陆在200万年前就有了古人类。大约100万年前,上古时代的先民掌握了钻木取火 ,使得我国古人类跨入了文明发展的阶段。后又经历了九十多万年,我国古人从分散居住的村落慢慢形成了部落,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伏羲氏的出现,他教会先民驯养动物、种植农作物及制作扑鱼打猎的工具后,母系氏族公社就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出现了很多杰出的部落首领。大约在4000年前,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王朝灭亡。1912年,民国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大约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本书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我国的历史,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感悟人生。…
主角商鞅袁绍出自军事历史《中华五千年简史》,作者“苏夏冰”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是己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
中华五千年简史 免费试读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原始社会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元谋人是己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
山顶洞人己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
传说中,黄帝是4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
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
他曾率领部落打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
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分。
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
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
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
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首领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
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约公元前1600年,夏王桀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有很高水平。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纣王统治时,周武王兴兵伐纣,商亡。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
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和井田制。
周厉王统治时,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跑,政权由周、召二公执掌。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灭亡。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步瓦解时期。
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隶制国有土地为基础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走向崩溃。
春秋时期,文化上出现了繁荣局面。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统一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在连接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又向东、西两段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
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
秦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和秦王朝的灭亡。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
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武帝时国力达到空前强盛。
平定“七国之乱”后,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加强了思想统治;通过对匈奴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使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拓通,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了新的发展。
西汉末年,由于社会矛盾尖锐,农民战争爆发,西汉终于走向灭亡。
东汉初期的光武帝调整了统治政策,使社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但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社会黑暗,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科学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己名存实亡。
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基本上统一北方。
赤壁一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
孙权、刘备的地位得到巩固。
220年,曹丕称帝建魏;221年,刘备称帝建蜀;229年,孙权称帝建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时期,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
三国后期,魏国的力量日益强大。
263年,魏灭了蜀。
265年,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西晋的统一是短期的,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内迁的少数民族和各地流民不断起义、反抗,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称十六国。
383年,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和东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取得了胜利。
前秦瓦解后,中国的南北方对峙局面更加巩固。
在南方,东晋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西个朝代,史称南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史称北朝。
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了开发,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南北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在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隋朝实现了统一。
全国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封建经济开始呈现了繁荣局面。
官制的改革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当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李渊起兵攻占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建立唐朝。
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封建经济得到新的发展。
唐朝是一个强盛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各民族间的联系加强,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频繁。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导致了农民战争爆发,唐朝名存实亡。
隋唐时期,中国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在此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五代十国后期,后周逐渐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
北宋中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等危机,为了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
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备空虚,金兵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
1127年,南宋的统治开始。
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
北宋时,同其并立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有取代辽的女真族建立的金,还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各民族政权间不断进行战争,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
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后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
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
宋元时期,各民族经济交往频繁,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较前繁荣,中国同亚、欧、非各国联系加强,文化科学技术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水平。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时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明朝前期,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力量,明政府营建并迁都北京。
为巩固北部边防,明政府修筑了北边的长城。
为了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非常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明朝的统治被推翻。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女真族的政权后金。
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于1636年称帝,并改金为清。
清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除设立内阁、六部外,还增设了军机处;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人民,清政府一再兴起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
明清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这些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清政府粉碎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小说《中华五千年简史》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