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沈星河阅读_(八零年代小确幸:结局+番外)晓月沈星河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八零年代小确幸:结局+番外)
看过很多小说推荐,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八零年代小确幸》,这是“宅家闲鱼一枚”写的,人物晓月沈星河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1988年秋,胡同姑娘林晓月升入高中,在飘着粉笔灰的教室里撞见转学生沈星河。他是公认的高岭之花,气质清冷,解得了黑板最难的题,却解不开她慌乱的心跳。她在他俯身拾起散落课本时红了耳尖,在他让出图书馆最后一本《约翰·克利斯朵夫》时攥皱了衣角,更在秋雨黄昏被他递来的黄油布伞烫疼了掌心——伞柄刻着“S.X.H”,而伞面永远倾斜向她。当写满心事的梧桐叶意外落入他手中,当匿名情书在教室掀起波澜,那个看似疏离的少年却用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告诉她:“星星不用摘,我会奔你而来。”从青涩校园到烟火人间,从泛黄书信到婚书红印,他们在亚运的欢呼与香港回归的焰火中紧握彼此双手。这是一场跨越十年的极静心动,是旧时光里最笨拙却最绵长的宠溺——没有一句多余的情话,却把爱你写进每个晨昏的褶皱里。…
《八零年代小确幸》是作者“宅家闲鱼一枚”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晓月沈星河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晓月被苏梅的话拽回现实,心脏却还残留着刚才那种悬停半空、不上不下的悸动。她含糊地应了一声,目光下意识地在前面攒动的人头缝隙里搜寻那个蓝白色的身影。他个子高,走在前面,背影挺首,步履从容,在拥挤的人流里显得格外疏离,周围仿佛自动形成了一圈无形的真空地带。她只捕捉到他后颈处一缕被阳光染成浅金色的碎发,…
在线试读
开学典礼结束的铃声尖利地撕破了操场上残留的庄重气氛,人潮如同解冻的春水,喧哗着涌向各自的教室。
林晓月被苏梅挽着胳膊,随着人流往前挪动,脑子里却像塞了一团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又懵懂懂。
主席台上那个清冷的身影,那束快得像错觉的目光,反复在她眼前闪回。
“喂!
发什么呆呢!”
苏梅用力晃了晃她的胳膊,圆溜溜的眼睛凑近,带着毫不掩饰的兴奋,“看见没?
沈星河!
真人比传说的还那啥……啧啧,那气质,跟冰雕似的!
怪不得省城来的,听说他爸是工程师,他妈是医生,厉害着呢!
也不知道为啥转回咱这小地方……”她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听说性格特冷,开学到现在,就没见他跟谁说过几句话。”
晓月被苏梅的话拽回现实,心脏却还残留着刚才那种悬停半空、不上不下的悸动。
她含糊地应了一声,目光下意识地在前面攒动的人头缝隙里搜寻那个蓝白色的身影。
他个子高,走在前面,背影挺首,步履从容,在拥挤的人流里显得格外疏离,周围仿佛自动形成了一圈无形的真空地带。
她只捕捉到他后颈处一缕被阳光染成浅金色的碎发,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冰雕……”晓月在心里默默咀嚼着这个词,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悄悄蔓延开。
像什么呢?
像冬天清晨玻璃窗上凝结的霜花,剔透,美丽,却也带着拒人千里的寒意。
教室里的气氛还带着新学期的躁动。
崭新的课桌散发着淡淡的油漆味,混合着粉笔灰干燥的气息。
墙壁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红色标语鲜亮夺目。
晓月的位置在第三排中间,她刚把沉重的帆布书包塞进桌肚,苏梅就猫着腰从后面挤了过来,飞快地把一个东西塞进她手心。
触感微凉,带着棱角。
晓月摊开手掌,是一张巴掌大的玻璃糖纸,被细心抚平过,在窗外透进来的天光下折射出七彩的虹晕。
是那种硬硬的、裹着透明水果糖的糖纸。
“喏,橘子味的!
可甜了!”
苏梅笑嘻嘻地冲她眨眨眼,压低声音,“压压惊!
看你刚才魂儿都快没了,是不是也被‘冰山’冻着了?”
她促狭地用下巴朝晓月前面的空位点了点。
晓月脸一热,攥紧了那张流光溢彩的糖纸,指尖能感受到它细微的棱角和冰凉的质地。
她张了张嘴,那句“他好像看了我一眼”在喉咙里滚了滚,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太像自作多情了。
她低下头,假装被糖纸吸引,小心翼翼地把它夹进崭新的语文课本扉页里,彩色的光斑映在雪白的纸页上。
上课铃响得急促。
班主任王老师,一位面容严肃、梳着一丝不苟发髻的中年女教师,夹着教案和一大摞新书走了进来。
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她目光如炬地扫视一圈,在黑板上写下遒劲有力的“物理”二字,开始了高中第一课。
王老师讲课语速快,逻辑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她很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力学综合题,题目冗长复杂,涉及多个公式的嵌套运用。
“这是对初中知识的拔高,也是高中物理思维的一个初步体现,”她放下粉笔,双手撑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台下,“有同学能尝试分析一下受力情况吗?”
教室里一片寂静。
有人皱眉苦思,有人悄悄翻书,更多的人则低下了头,生怕被点到名。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新挑战带来的紧张和微妙的尴尬。
就在这片沉默几乎要凝固时,一个清冽平稳的声音响起,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寂静:“老师,可以画图辅助分析吗?”
所有人的目光,像被磁石吸引般,“唰”地投向声音来源——正是坐在晓月正前方那个空位的主人,沈星河。
不知何时,他己经安静地坐在了那里。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挺首的脊背上,勾勒出一道安静却存在感极强的轮廓。
王老师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颔首:“当然可以。”
沈星河站起身,走向讲台。
他的步伐依旧平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从容。
他从粉笔盒里拣起一支白色粉笔,没有半点迟疑,转身在黑板上空白处利落地画出一个清晰的受力分析图。
线条流畅,标注精准,几个关键的受力点和方向箭头清晰明了。
接着,他转向那道复杂的题目,修长的手指握着粉笔,笃笃笃地在黑板上写下一连串公式。
粉笔灰簌簌落下,白色的字迹如同行云流水般铺展。
没有停顿,没有犹豫,每一个推导步骤都简洁有力,逻辑链条严密得如同精密的齿轮咬合。
他一边写,一边用那种平稳、缺乏起伏,却异常清晰的语调同步讲解着思路。
“这里,摩擦力方向判断错误,应该是这样……”他指着一处,用粉笔轻轻划掉一个箭头,重新标注。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只有粉笔敲击黑板的笃笃声和他清冽的嗓音。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个清瘦的背影和那块迅速被公式填满的黑板上。
惊讶、佩服、还有一丝难以置信的复杂情绪在空气里流动。
连王老师严肃的脸上都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许。
晓月坐在他身后,视线被他的背影挡住大半,只能看到他握着粉笔的右手腕骨,在蓝白校服袖口下若隐若现,随着写字的动作微微用力。
她下意识地屏住呼吸,心跳又变得不规律起来。
不是因为题目难懂——事实上,他讲解得异常清晰——而是因为那种扑面而来的、纯粹的、属于智性领域的强大掌控感。
冰冷,高效,令人望而生畏,却又……有种奇异的吸引力。
像仰望一座覆盖着冰雪的险峰。
他很快讲完,放下粉笔,侧身让开。
黑板上留下的是逻辑严密、步骤清晰的完整解答。
他看向王老师,目光平静无波:“老师,我讲完了。”
“非常好!”
王老师用力点头,眼中满是激赏,“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大家都要向沈星河同学学习这种严谨的物理思维!”
教室里响起一片真心实意的掌声。
沈星河微微颔首,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在掌声中走回自己的座位。
他拉开椅子坐下,动作轻缓,带着一种与周遭热烈气氛格格不入的安静。
就在这时,负责分发新书的劳动委员抱着一大摞物理练习册走了过来,挨个放在每排最外侧同学的桌上。
“往后传一下!
物理练习册!”
新书带着油墨的香气传到晓月这一排。
她前面的男生拿起属于自己和沈星河的两本,转身递给晓月。
晓月连忙伸手去接,指尖刚触碰到冰冷的书脊——也许是动作太急,也许是掌心因为刚才莫名的紧张沁出了一点薄汗,那两本摞在一起、书脊光滑的练习册,竟像两条滑腻的鱼,猝不及防地从她手中滑脱!
“啊!”
晓月低呼一声,眼睁睁看着两本书“啪嗒”一声,结结实实地摔落在地面,书页哗啦散开,溅起细微的灰尘。
一本正好落在她自己的椅子腿旁,另一本,则滑到了她前方——沈星河的椅子下面。
教室里瞬间安静了几分,几道目光好奇地投射过来。
晓月的脸“腾”地一下红透了,血液涌上头顶,耳朵里嗡嗡作响。
她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手忙脚乱地就要弯腰去捡。
然而,就在她的指尖即将碰到自己脚边那本书时,一只骨节分明、干净修长的手,己经先一步伸了过来。
是沈星河。
他不知何时己经转过了身。
他没有看晓月涨红的脸,也没有看周围投来的目光,只是微微倾身,动作自然地将滑落在他椅子下的那本练习册捡了起来。
然后,他的手臂越过椅背,探向晓月脚边散落的那一本。
距离骤然拉近。
晓月甚至能看清他垂下的眼睫,根根分明,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扇形阴影。
他校服上干净的、混合着阳光和极淡皂角的气息,毫无预兆地侵入她的呼吸范围。
那气息和他的人一样,带着一种清冽的质感,像初冬清晨凝结在松针上的霜。
他的指尖触碰到散开的书页边缘,准备拾起。
就在这一刻——晓月的手,也正慌乱地伸向同一本书。
她的指尖,带着一丝微凉的汗意和心慌意乱的颤抖,毫无预兆地,轻轻擦过了他微屈的、正要捡书的手指。
皮肤相触的地方,仿佛有极细微的电流窜过,带来一种奇异的、令人头皮发麻的酥痒感。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凝滞。
晓月像被烫到一样猛地缩回手,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几乎要撞破肋骨跳出来。
她甚至不敢抬头去看他的表情,只能死死盯着地面上那本无辜摊开的练习册,仿佛要将封面上那个复杂的物理公式盯出个洞来。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头顶上方,那道目光,落了下来。
沉沉的,带着一种刚刚被惊扰的、探究的意味。
那目光似乎在她慌乱蜷缩的手指上停顿了一瞬,又缓缓移开。
空气凝固了。
下一秒,那只好看的手稳稳地拾起了地上的练习册,连同他之前捡起的那一本,一起轻轻放在了晓月桌角散开的书本之上。
书页发出轻微的、沉闷的合拢声。
他没有说话,动作流畅地转回了身,仿佛刚才那个小小的意外从未发生。
只有晓月,僵在原地,指尖残留着那转瞬即逝的、微凉的触感,以及那缕拂过鼻尖、若有似无的、清冽的皂角气息,久久不散。
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耳根滚烫的温度,和他转身时,后颈处那一小片被阳光勾勒出的、干净利落的发际线轮廓。
他……嗅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