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凡心:结局+番外(镜尘灵均)全文在线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镜尘灵均)儒道凡心:结局+番外在线阅读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镜尘灵均)

小说推荐《儒道凡心》,讲述主角镜尘灵均的甜蜜故事,作者“不哈哈不好”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太虚圣宗天才镜尘,因宗门对黑潮天灾中凡人的漠视,弃仙骨入凡界,创无需灵气、凭读书明志聚文气的“儒道”,誓护凡人自保明理。他收管豫、李阳、左丘三徒,弟子们或济王朝、或融儒仙以身合道、或遍植书院传儒道。面对修仙宗门打压围剿,镜尘以“浩然正气”对战、凭“护民之理”论道,即便频繁沉睡亦不改初心。最终儒道破修仙独尊,凡界书院林立。百年后,“沉睡碑”前孩童听着他们的故事,“仁者爱人”的诵读声,见证儒道昌隆。…

点击阅读全文

《儒道凡心》内容精彩,“不哈哈不好”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镜尘灵均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儒道凡心》内容概括:他心里急着“不能让他们打架”,胸口的暖意突然涌了上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强,顺着手臂传到木笔上,笔尖的白光竟凝成了一个清晰的“和”字。他没多想,抬手把“和”字往两人中间一推。白光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层薄纱,笼罩了那块争执的田地。原本红着眼的张大叔和李二叔,突然就冷静了下来,举着锄头的手也松了,连周围村民…

儒道凡心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镜尘沉睡的第三个月,青溪镇的晨雾里,多了些不一样的气息。

不是山间妖兽的腥气,也不是灾后的颓气,是老槐树下传来的朗朗书声——“凡者,非弱也,明事理、怀善念,则有气随身……”领读的是管豫,他站在木板前,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衫,手里握着根磨得光滑的木笔,比三个月前高了些,眼神也更沉定。

这三个月里,管豫没敢懈怠。

每天天不亮,他先去破屋外守半个时辰,确认师父呼吸平稳,再去山里挖野菜、采野果,分给镇上的老人和孩子;白天在老槐树下教大家认字,从“人家”教到“理善”,还把师父写的《凡道初论》拆开,一句句讲给村民听;晚上就坐在破屋门口,就着月光读《凡道初论》,试着像师父说的那样,“从字里找文气,从心里找念想”。

最开始,他的文气还很弱——就像师父第一次教他时那样,胸口只有淡淡的暖意,最多能在木笔上凝出一点白光,连写个“守”字都要耗上半个时辰。

可他没放弃,想起师父说的“文气是‘想护人’养出来的”,每次练气时,就想着“要护好师父要让村民们不再怕妖兽要让青溪镇好起来”。

不知从哪天起,那点暖意变了。

那天午后,镇东头的两家村民闹了起来——张家和李家抢一块能种庄稼的地,张大叔举着锄头,李二叔红着眼,连劝架的人都要被推开。

管豫赶过去时,两人己经快要打起来,周围的村民都慌了,怕闹出人命。

“住手!”

管豫喝了一声,往前迈了一步。

他心里急着“不能让他们打架”,胸口的暖意突然涌了上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强,顺着手臂传到木笔上,笔尖的白光竟凝成了一个清晰的“和”字。

他没多想,抬手把“和”字往两人中间一推。

白光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层薄纱,笼罩了那块争执的田地。

原本红着眼的张大叔和李二叔,突然就冷静了下来,举着锄头的手也松了,连周围村民的慌劲都淡了些。

“你们……这是干啥?”

张大叔挠了挠头,语气也软了,“不就是块地吗,大不了分着种。”

李二叔也点头:“是俺急糊涂了,不该跟你吵。”

管豫愣在原地,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刚才那股力量,和之前赶跑灰狼妖的“守”字不一样,它能平抚人的火气,能让冲突停下来。

他忽然想起师父说的“立心”境界,想起“形成文心,找到自己的道德理念”——难道,他突破了?

那天晚上,管豫坐在破屋门口,翻着《凡道初论》,心里忽然有了个清晰的念头:师父的儒道是“人人可学,人人自保”,而他想做的,是“让凡人能好好活着,能有地种、有饭吃、不吵架、不挨饿”。

这个念头一出来,胸口的暖意像是找到了归处,慢慢凝成了一颗透亮的“文心”——就像修仙者的金丹,却比金丹更温和,里面还映着青溪镇的模样,映着村民们的笑脸。

他终于懂了——这就是他的“立心”境,对应修仙者的金丹;而他的道,就是“养民”。

从那以后,他开始写自己的书——就像师父写《凡道初论》那样,他把自己的想法、练气的感悟、帮村民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写在捡来的树皮上,书名就叫《养民》。

随着书写,他的文气越来越稳,还慢慢悟出了三个本事,都是从“养民”的理念里生出来的。

第一个本事,是“定分止争”。

就像上次劝和张李两家那样,他能划出一块区域——用木笔在地上画个圈,或者凝出一个“界”字,区域里的恶意、杀气都会被压下去,连修仙者的灵力都会变得滞涩。

有次山里来了只比灰狼妖强些的狐妖,想闯进镇子偷鸡,管豫在镇口画了个圈,狐妖一进圈,身上的妖气就弱了大半,没等管豫动手,就自己跑了。

村民们都夸他“比修仙者还厉害”,管豫却摇头:“这不是我厉害,是‘不想吵架、不想伤人’的念想厉害。”

第二个本事,是“权衡万物”。

他能看出人和物的“价值”——比如,能看出王大叔的锄头里藏着“护家的心意”,能看出张婶的野菜汤里有“帮人的善意”,甚至能看出修仙者的灵力里有“求长生的执念”。

有次李大叔上山砍柴伤了腿,疼得站不起来,管豫握着他的手,用了“权衡万物”——他看出李大叔的“求生欲”和自己的“想帮他”是等价的,便轻轻一引,把自己的一点体力转移给了李大叔。

没过多久,李大叔就能站起来了,管豫却只是有点累,歇了会儿就好。

第三个本事,是“合众”。

他能把大家的力量合在一起,也能把自己的力量分给大家。

上个月,山里的妖兽多了起来,管豫怕它们闯进镇子,就组织村民们在镇周围练“合气”——他站在中间,用木笔凝出一个“聚”字,村民们心里想着“护镇”,身上的微弱文气就被引了过来,聚成一道淡金色的屏障,把整个青溪镇罩了起来。

有次几只妖兽撞过来,屏障晃了晃,却没破。

后来他还发现,自己能把文气分给没练过儒道的村民,让他们手里的锄头、镰刀也能凝出一点白光,能吓跑小妖兽。

“这就是《养民》里说的‘众力为强’。”

管豫把这句话写在树皮上,心里更亮堂了——他的儒道,不是一个人厉害,是大家一起厉害;不是靠文气欺负人,是靠文气帮人。

可他没敢放松。

每天去破屋看师父时,都会把《养民》的初稿念给师父听,哪怕师父还在睡:“师父,今天我用‘定分止争’劝和了两家村民,用‘合众’帮大家设了屏障……我好像懂您说的‘凡人道’了,就是让大家能好好活着,能自己护着自己的家。”

他不知道,镇外的山坡上,残阳派的两个修仙者己经来了好几次。

他们看着青溪镇外的淡金色屏障,看着老槐树下读书的村民,眼里的不屑变成了忌惮。

“这小子的力量不对劲,不是灵力,却能挡妖兽,还能影响人的心思。”

瘦高个的修仙者皱着眉,“得尽快动手,不然等他再强点,咱们更不好收拾。”

矮胖的那个点头:“听说他师父还在沉睡,咱们趁他没靠山,明天一早就带人手来,把这青溪镇的‘妖道’给除了!”

风把他们的话吹了一点过来,落在守在破屋门口的管豫耳里。

他握紧了手里的《养民》树皮,摸了摸胸口的文心——那里暖暖的,映着青溪镇的灯火,映着师父沉睡的脸。

他不怕。

师父说过,“立心”境的文心,是“找到自己的道,就不会怕”。

他的道是“养民”,是护着青溪镇,护着师父。

明天,不管来多少修仙者,他都要挡住——用《养民》的道理,用大家的文气,用他这颗想护人的文心。

月光落在破屋上,管豫把《养民》放在师父手边,轻轻说:“师父,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