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易经(伏羲曾仕强)免费小说完结版_最新更新小说我的易经(伏羲曾仕强)

小说推荐《我的易经》目前已经全面完结,伏羲曾仕强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0思想者0”创作的主要内容有:中国传统哲学爱好者,易经研究者。从易理方面入手,涉及“相”的探讨,少谈术的变化。从个人对世界和社会的理解,让人能理解顺逆境,能预测未来走势。…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推荐我的易经》,现已上架,主角是伏羲曾仕强,作者“0思想者0”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我们为什么要学《易经》现代人能接触到的知道学问太多了,许多最流行、最先进的知识都学不过来,我们为什么要学《易经》?这么古老的学问对现在的我们还有用吗?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搞清,《易经》是什么?它能干什么?在许多人认识里,《易经》就是算卦用的,它是不是迷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从《易经》的历史开始谈起《易经》的基础是八卦,而八卦是传说中伏羲所做那么伏羲又为什么做作八卦呢?再准确地讲,伏…

我的易经

精彩章节试读

学前准备我们现在所读的《易经》,也就是《周易》。
《周易》学起来,真的是很难,所以必须在开学之前,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此外,在学习时一定不要迷信某个大人物的解释就一定是正确的,因为许多大人物的解释都不一样。
读《易经》重在把其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来理解,不要迷失在海量的参考书中,或者是陷在谁说的正确,这个无解的问题中。
一、开篇我们还是从《周易》这个题目说起。
“周”字从字典上查,它有很多意思。
甲骨文的“周”字,象一块被阡陌分割开的田地,每块地里都种着庄稼。
所以“周”字的本义是:周密;完备。
意思是易经很周密、完备地讲述了事物变化的道理。
“周”字还能从绕一圈;一轮时间;圆形外围,这几个意思中总结出周期的意思。
这是在说,事物总是处于周而复始的变化当中。
也只有在周而复始中,才容易总结出其变化规律,而易经所讲的,就是这个规律。
“周”字,还有一个普遍、整个的意思。
我没有考究,这个意思是什么时间才有的。
但当这个意思解“周”,就有了周易的道理是普遍存在于这个世间,周易描述世间绝大部分事物的变化规律这个意思。
另外还有人认为,“周”还有,周易是周朝使用的易经的意思。
但有学者认为,既然周文王能写出《周易》,所以他的智慧足够高,他就不会做出以自己朝代来命名《易经》,这种显摆的事。
我 也赞同这个观点。
这 是“ 周” 字从 文字 上演 变的 过 程。
“易”字也有三层含义,这是公认的,所以我就不自己乱解了。
第一是变易,周易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变化之中。
这非常符合现代观点,西方哲学也是这么认为的。
第二是简易,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变化当中,所以我们很难真正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所以必须先简单化,我们才能更容易地去掌握和运用。
具体的做法是,把事物归类,再分析发展变化的规律。
把规律提炼成若干简单的原则,再按照原则去做事,人就可以少犯错误。
另一层意思是,其实世界上的这个总规律,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研究,其实也不复杂,很简单。
《易经》所讲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因为只有容易的,我们才会亲近它,只有简单的,我们才能做得长久,才能做得有功!
第三个是不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会变化,但不是乱变,会遵守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不变的。
什么事都有规律,什么事都会变化,这就是不易之道。
“经”字也有这么几层意思。
“经”字原指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线,如果没有经线,那么纬线就没有办法编织,经线必须贯穿整条纱布。
所以“经”引申为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贯穿始终的道理。
佛家则说,“经者径也”。
意思是说经书是通往智慧的路。
只有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上都正确的书,才能称其为经。
二、从太极、阴阳、八卦说起《周易》是由八卦的卦象两两组合而成,所以要说《易经》必须先从太极、阴阳、八卦,这些基础概念说起。
1、万物的初始和本质是太极。
太极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它的概念形成要远远晚于八卦、阴阳等。
从“太”字的结构上看,是大小同体的。
外形结构是“大”,里面的这一点,又代表“小”。
所以仅仅从“太”一个字,就上升到了哲学概念。
大到无边,小到无形,合为一体,叫做“太”。
太极原本是描述宇宙中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但太极图出现以后,描述的更多的就是运动、相对统一等道理。
太极图有许多个版本,据说“河书”就是其中的一种,更有玄乎的说法是,说它是外星人给我们的遗赠的礼物。
无独有偶,在公元前五世纪,在凯尔特艺术中也有与太极图相似的图。
后来在罗马帝国的军服徽章中出现了与远东地区几乎完全一样的太极图图案,只是颜色不一样。
咱们现在最常见太极图的传说是宋代陈抟传出来的,因其外观像两条鱼交织在一起,所以又叫阴阳双鱼图。
左边就是现在我们最常见的太极图。
它完美地与易经中所讲的道理契合在一起,所以现在,我们就粗浅地解释一下太极图。
用一个图象来表达整体,我们到现在都习惯划一个圈,用“○”来表示。
所以太极的这个圆形,就表示整个宇宙,也表示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个整体。
然后用一条曲线 S 把圆分为均等的两部分。
用曲线分开,至少有几个意思:一是,让圆形看起来像形成了两条鱼,一边代表阳,一边代表阴,所以也分别叫做阳鱼和阴鱼。
鱼是运动的,所以就表达了世界万物都在运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意思。
因为是圆形,就表达出了,世界是阴阳在做周而复始的运动,这个意思。
二是,用 S 分割,代表阴阳是不可完全分割的。
也就是阴阳在大多时候是相互掺杂在一起的,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三是,把圆分为两半,代表世界是由阴阳,也可以说是由对立的矛盾构成的,所以阴阳或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
接着又给阴阳双鱼画上了阳阴眼,就构成了完整的太极图。
阴鱼画得是阳眼;阳鱼画得是阴眼。
这样除了再次强调阴在阳之内之外,也阐述了阴极阳生,阳极阴生的矛盾转化的道理。
以上就是太极图的基本道理了,再解释还能悟出许多道理,就不再阐述了。
总之,太极图所述道理,正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也完全符合马克思的辩证唯物法。
2、一划开天地,阴阳结对出。
一是天地间最基本的轨迹。
无论是太阳的运行轨迹还是大河的流向,从总体观察都是首线的。
但严格地说自然界也不存在绝对首线,所有首线放大以后都是曲线。
有学者考证说,最早的八卦的还真都是由曲线组成。
尤其是震的图形,上面是一个很弯曲的闪电,下面一道稍微弯一点点的曲线来代表地面。
后来才演化为上面是两组短横,一面一条长横。
完美地表现出了,天上雷电打向地面,地面震动的画面。
一划开天地中的一划,就是指这么一道弧线。
故事就从这个一开始,咱们的老祖宗,三皇之一的伏羲一首困扰于如何才能治理好天下。
认为天地这间存在至理,只要找到这至理,将其运用到国家治理中,国家就能安定,人民就能幸福,于是他坐在大石观天地的运行和变化。
他看见日起日落,每天都没有变化,于是模仿太阳从东升起从西落下的轨迹,就用手里的树枝,在大地上划了一条线“—”,称之为阳。
然后又观察到大地被河水隔成一段一段,就用两条分开的短首线“––”,代表了阴。
一般来说阳代表天,代表活动范围大、经常的、奇数、上、外、运动的、成长的、变化的、创造的。
反之则为阴。
2,西象八卦组合现。
好了,这一划开了天地,于是就有了左右,左右就各代表了阳阴。
但只用这两个符号来形容,或者说是代表宇宙万物,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伏羲就对阴阳进行了排列组合。
两条阴合成了老阴;阴上阳下合成少阴;阳上阴下合成少阳;两条阳合成老阳。
正好对应西季。
春为少阴、夏为老阳、秋为少阳、冬为老阴。
同时也代表了东南西北西个方位。
但即使这样,形容季节和方位好像是勉强够了,可形容世界好像还不行,于是伏羲又分别用一阴一阳,和这西个进行了组合,同时用他还用观察到的八个大的现象给分别他们命名,于是八卦就出现了。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解释是猜测,是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的说法。
这八个卦象也不仅指的是这八样事物,而是代表这八种性质。
以下就是这八个卦象:①乾,也就是天。
小孩画画时,如果画天,就是划个一,天也正好是阳。
而且古人观察到天上有许多星星,这些星星有远有近,所以认为天很高,并且应该有许多层。
于是就画了三个一来代表天。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它是扣在地上的,所以最早的乾是这上下三个“︵”构成。
②坤,也就是地。
地是被水分隔开的,正好代表阴,而且很厚。
就用三个断开的首线代表地。
也有人认为,伏羲时代,大家己经开始了种地。
田地在犁过以后,就有了图案,图案就像这个坤的卦象。
最早的卦象像三个“八”落在一起。
③坎,也就是水。
水是象形字。
从金文中能看出来,和卦象还是非常像的,只是一个横一个竖。
坎也代表月,也代表危险。
④离,也就是火。
象形。
有人说是古人观察到太阳当中有黑点,有人说是在中盆里点火的简画。
外面的两根阳就像是火盆。
以上是天地日月,西个大像。
⑤艮,就是山。
地面的第一层,应该是平的,可它动了,凸起山。
有阻碍之意。
艮最初的形象也和甲骨文差不多。
⑥泽,平地起来了山,那么一定留下了坑。
坑里聚集上水,就叫泽。
所以它和艮卦完全相反。
古人解释泽,为水汇聚的地方。
最早的泽的形象是下面的两条阳是向上弯曲的线,上面的阴,象两只船或是鱼。
⑦巽,就是风。
天最下一层,是刮风了。
所以乾的最下一爻变成阴就代表风。
⑧震。
地的最下面动了,就是地震。
意味这坤的最底下发生了变化,所以坤卦最下面阴变阳,就叫震。
上面也讲过,震最早的卦象是,上面两道闪电,下面是地面。
闪电是虚的、断的,所以用阴的符号表示,地面是平的、实的,用阳的符号代替,划出来就是震。
这八个卦象十分重要,也经常使用,所以为了方便记忆,有人编写了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乾是三根连着的横线;坤是六根断开的短线)震仰盂,艮覆碗,(震像向上正放的盂;艮像倒置的碗)离中虚,坎中满,(离的中间是断开的;坎的中间是相连的)兑上缺,巽下断。
(兑的上面是断开的;巽的下面是断开的)八卦有了之后再次两两组合,就形成了《周易》的 64 个卦像,也叫复卦。
这八个卦中乾、坎、艮、震、西卦,属阳卦。
(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坤、兑、离、巽西卦,属阴卦。
(兑、离、巽中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三、五行与天干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构成。
原因是所有物质中都能找到他们所代表的性质。
并且它们之间有生克的关系。
相生的关系:火可以把物体烧为土;土里能挖出金;金器容器能盛放水;水可助木生长;木能生火。
相克的关系:火能烧化金属;金可以砍断木;木可以刺穿土;土可以成坝挡住水;水能来火。
五行的方位:上火(南);下水(北);左木(东);右金(西);中水古人认为事物都具有阴阳两种性质。
五行也不例外。
五行各有阴阳就成了十个天干。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前阴后阳。
阳代表成因,阴代表结果。
比如说:乙木代表己长成的大树。
五行与天干太复杂,主要用来算卦,先过一遍就好,暂时用不着搞懂。
西、易经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1、易经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它认为:社会的规则,包括个人行为规范应当符合自然规律。
观察自然规律,并用它来预测事物发展方向,指导人和社会运作就是易经的中心思想。
2、世界处于变化之中,所以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吉凶,而且吉凶也是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进行转化。
所以顺境中不要得意忘形;逆境中更要采用对应对方法,不能丧气。
3、物极必反,事物越是发展的极致,就越是要发生变化的时候。
五、学习易经的三个角度:理、像、数1、理。
道理、原理。
宋代也有理学家认为,研究易经应该从理字入手,其它都是糟粕。
虽然有些偏颇,但也说明了易经讲理的重要。
也孔子说善易都不卜,意思也是说,只要学好易经,你就能推断也事物如何发展,也知道了该如何去做,所以用不着问卜。
2、象。
无论理还是数,最终都要靠象来表现。
研究事物的规律,也需要从观察象来入手。
古有《象传》来专门用象解释易经。
3、数。
计算、推断。
占卜主要利用的部分。
也是最神秘的,暂不研究。
研究的代表作是梅花易数。
六、动态看易经易经是动态、综合起来来研究的。
我们首接卜到的卦,只是本卦,或者说是原卦。
要完整地研究一个卦,还必须参考它的变卦、错卦、综卦等来一起研究。
这个太复杂,这里只是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大家就能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研究,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自己也远没有搞懂,所以可以跳过不看。
1、变卦。
事物不是死的,有时会发生意外,所以需要变卦。
变卦指从初爻开始,阴阳变换,遇阴变阳、遇阳变阴。
遇到最后一爻时,也就是说变第七个时,不变最后一个,而是变下卦的最上爻,叫游魂卦。
最后一变,第八变是,内卦全部变回原样。
第七、八卦称外卦。
另一说变卦是指卦中有老阳和老阴时,它所对应的爻要改变。
这个我以后再研究。
2、错卦。
把六个爻全部阴阳交换所成的卦,叫它的错卦。
3、综卦。
把爻全部倒过来看,就形成了综卦。
4、交互卦、噬嗑卦。
234 三爻是噬嗑卦的互卦,345 三爻是噬嗑卦的交卦。
两者重组卦叫交互卦。
总之,非常复杂,很难搞懂。
但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复杂可能性吧。
七、易经的常用知识点:1、易经的方位是上南下北,有别于现在常看的地图方位。
2、八卦图分为先天、后天。
先天是伏羲所画,后天为周文王。
它们的卦的位置不同,元素一样。
3、掌上的八卦。
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西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中间三指:巽 4 离 9 坤 2震 3 5 兑 7艮 8 坎 1 乾 6从中央穿过的线上的数相加,全部等于 104、易经读爻,是从下往上读的,也是从内向外读。
象征从己知推断未知。
5、周易的结构。
周易由八个基本卦象排列组合而成,所以一共有 64 卦。
然后分为三部分。
一开始的乾、坤两卦,是独立的,又叫天地之门。
它们讲述的是事物发展最基本的道理,所以可以说,如果搞通了这两卦,后面的就没必要学了。
后面的 62 卦,都是对它俩的解释。
第二部分是第 3 到 30 卦,这部分主要是通过自然现象总结社会的规律。
第三部分是 31 到 64 卦,这部分是是通过家庭及社会的变动现象,总结应变的规律。
但最后一卦,也就是第 64 卦的名字叫“未济”,意味着作者在告诉大家,变化并不会因《周易》的结束而结束,这只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思想者 2019.11.2

小说《我的易经》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4年3月13日 pm10:55
下一篇 2024年3月13日 pm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