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背面的答案:结局+番外(唐小蓉陈朝阳)免费阅读完整版_(课本背面的答案:结局+番外)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唐小蓉陈朝阳)
小说叫做《课本背面的答案》,是作者“科技树与玫瑰”写的小说,主角是唐小蓉陈朝阳。本书精彩片段:唐小蓉的人生,是从课本第一页开始的,但真正的答案,却写在背面。1995年,她在祖母的油纸伞下第一次听到《刻舟求剑》,不明白为何有人会在船上刻记号找剑。2004年,她在地理试卷上工整写下“劳动力丰富低廉”,被老师夸赞“思路清晰”。2013年,她从师范毕业,月薪2800元,加班到凌晨时忽然懂了——自己就是那个“低廉劳动力”。三代人的命运在这本书里交织:祖母不识字,却藏起低保存折供她读书;父亲下岗前是“先进工人”,临终却说“别学我”;而她,苦读二十年,最终在旧书店的泛黄课本里,看到当年被撕掉的涂鸦。那些课文,原来早预言了一切——《陈情表》是亲情的债务,《送东阳马生序》是寒门的挣扎,《记承天寺夜游》是孤独的月光。当五十岁的唐小蓉站在长江游轮上,听到陌生孩子背诵“轻舟已过万重山”,她摸了摸口袋里母亲留下的工牌。那些年轻时倒背如流的句子,此刻才真正浮现答案:教育的闭环,就是让你在读懂课文的那天,发现自己成了注解。…
《课本背面的答案》,是作者大大“科技树与玫瑰”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唐小蓉陈朝阳。小说精彩内容概述:“写完了没?”“写完了。”唐小蓉合上本子,塑料书皮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母亲伸手拿过作业本,眯着眼看了看。她的指尖有层厚厚的茧,蹭在纸页上沙沙响…
精彩章节试读
唐小蓉第一次真正听懂“劳动力优势”这个词,是在一个闷热的夏夜。
窗外的纺织厂大喇叭正在播放新闻,女播音员的声音像一根绷紧的棉线,刺穿潮湿的夜色:“……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她趴在缝纫机旁的小板凳上写作业,铅笔尖在“优势”两个字上戳出一个黑点。
母亲坐在缝纫机前,脚踩着踏板,咔哒咔哒,布料像流水一样从她指间滑过。
汗水顺着她的鬓角往下淌,在灰蓝色的工装领口洇出一圈深色。
“妈,‘劳动力优势’是啥意思?”
缝纫机的声音没停。
母亲的手指捏着布边,针脚细密得像一排牙齿。
“就是人多。”
她头也没抬,“人多,活就好干。”
唐小蓉低头看自己的作业本,上面抄着今天政治课的内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吸引外资的重要优势。”
她盯着“低廉”两个字,突然想起上周陈朝阳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的——“就是工人多,工资低。”
窗外的广播还在继续:“……要进一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缝纫机的踏板突然停了。
母亲从抽屉里摸出一卷红线,低头咬断线头,吐在地上的碎线像几滴血。
“写完了没?”
“写完了。”
唐小蓉合上本子,塑料书皮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母亲伸手拿过作业本,眯着眼看了看。
她的指尖有层厚厚的茧,蹭在纸页上沙沙响。
“字写得不错。”
她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比妈强。”
唐小蓉没说话。
她知道母亲不识字。
缝纫机又响了起来。
她趴在桌上,听着广播里的新闻和缝纫机的咔哒声混在一起,像某种奇怪的二重奏。
远处传来纺织厂换班的汽笛声,悠长的呜咽像一条被拽首的棉线。
“妈,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针尖突然扎进了母亲的食指。
她“嘶”了一声,把手指含进嘴里,血珠在舌尖化开,像一颗融化的水果糖。
“问这个干啥?”
“老师让写作文,《我的家庭》。”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脚又踩起了踏板。
“二百八。”
唐小蓉在心里算了算。
陈朝阳说他爸爸一个月挣一千二。
“那……‘低廉’是啥意思?”
母亲的手顿了一下。
“就是便宜。”
唐小蓉盯着作业本上那行字——“劳动力价格低廉”,突然觉得胃里有什么东西在往下坠。
广播里的女声还在继续:“……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母亲突然站起身,从五斗柜上拿下一个搪瓷缸。
缸身上“劳动模范”西个字己经褪色,缸底积着一层茶垢。
她倒了半杯凉开水,递给唐小蓉。
“喝口水,早点睡。”
唐小蓉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母亲的手,粗糙得像砂纸。
她低头喝水,看见自己的倒影在搪瓷缸里扭曲变形,像一条被冲散的墨迹。
夜里,她被一阵咳嗽声惊醒。
月光从窗户斜斜地照进来,在地上画出一道惨白的线。
她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看见父亲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手里捏着一张纸。
“爸?”
父亲猛地抬头,把纸揉成一团塞进裤兜。
他的眼睛在月光下泛着红,像是被砂轮磨过。
“咋醒了?”
“我听见你咳嗽。”
父亲摆摆手,从兜里摸出半包烟,抖出一根叼在嘴里,却没点。
“没事,呛风了。”
唐小蓉盯着他的裤兜,那里鼓起一个方形的轮廓。
她知道那是下岗通知单,父亲己经揣了三天。
“爸,广播里说‘劳动力优势’……”父亲突然笑了,笑声像是从胸腔里挤出来的,干涩得像是砂纸摩擦。
“优势?”
他咬着没点燃的烟,声音含糊,“对老板是优势。”
月光照在父亲的脸上,颧骨像两把锋利的刀。
唐小蓉突然发现,他的工装外套上少了厂徽。
“去睡吧。”
父亲揉了揉她的头发,掌心粗糙,蹭得她头皮发疼,“明天还上学呢。”
唐小蓉回到床上,听见父亲在厨房里轻轻哼起一首老歌。
调子跑得厉害,像是台年久失修的机器。
第二天清晨,她被广播声吵醒。
“……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母亲己经去上早班了,桌上摆着一碗稀饭和半块馒头。
父亲不在家,他的搪瓷缸也不见了。
唐小蓉慢吞吞地吃着馒头,听着广播里的女声一遍遍重复“劳动力优势”。
馒头冷得像块石头,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
学校晨会上,校长站在旗杆下讲话:“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唐小蓉站在队列里,目光越过围墙,看见父亲蹲在马路对面,正在捡矿泉水瓶。
他的背影在阳光下缩得很小,小得像课本上的一个标点符号。
放学回家的路上,她看见厂区围墙上新刷的标语:“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红漆还没干透,像一道新鲜的伤口。
晚饭时,父亲回来了,身上带着酒气。
他从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零钱,递给母亲。
“今天挣的。”
母亲数了数,没说话,把钱塞进五斗柜的铁皮盒子里。
唐小蓉低头扒饭,听见广播里又在放那首歌:“咱们工人有力量……”父亲突然把筷子拍在桌上。
“关了吧。”
母亲起身关了收音机。
沉默像一块湿透的抹布,糊在每个人脸上。
唐小蓉盯着碗里的饭粒,突然说:“今天我们学了‘剩余价值’。”
父亲的手顿了一下。
“啥?”
“就是工人创造的价值,比拿到的工资多。”
她抬起头,“老师说,这就是资本积累的来源。”
父亲盯着她看了很久,突然笑了。
“你老师说得对。”
他伸手摸了摸她的头,“所以你要好好读书,别当工人。”
夜里,唐小蓉梦见自己站在纺织厂车间里。
无数台缝纫机在她周围运转,咔哒咔哒,像一群饥饿的野兽。
她低头看自己的手,发现它们变成了母亲的——粗糙、干裂,指甲缝里塞满棉絮。
广播里响起女播音员的声音:“……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她惊醒时,窗外己经泛起鱼肚白。
厨房里传来父亲的咳嗽声,和搪瓷缸碰撞的脆响。
她摸出枕头下的作业本,翻到昨天写的那页。
“劳动力优势”西个字下面,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行铅笔写的小字:“爸爸的工号是0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