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航之时,遇你掌灯(林婉清林建华)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推荐偏航之时,遇你掌灯林婉清林建华

现代言情《偏航之时,遇你掌灯》,讲述主角林婉清林建华的甜蜜故事,作者“海盗船长终将驶向黎明”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国企女职工 体制内领导,相差十岁,双洁,救赎☆25岁的林婉清突遭家庭变故,无奈放弃进入体制内的梦想,进入一家国企,一次大型会议上遇到了35岁的政界新贵顾承思,顾承思欣赏她的乐观善良,也莫名感受到她目光里不经意透出的一丝忧伤,他一步步靠近她,引领她,助她一同揭开当年父亲蒙冤的真相,最终林婉清完成了家庭救赎与自我成长,也收获了来之不易的幸福,原来他们的缘分要从很久之前说起……

点击阅读全文

偏航之时,遇你掌灯

主角林婉清林建华出自现代言情《偏航之时,遇你掌灯》,作者“海盗船长终将驶向黎明”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林婉清抬起眼,脸上立刻漾开一个恰到好处的感激笑容,清澈的眼眸弯成了月牙:“好啊,王姐。正好有点馋了。”她利落地将屏幕上做到一半的数据表存档,关掉显示器。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刚才的疲惫和压抑只是错觉…

阅读最新章节

夏末的余威仍在东海市上空盘桓,空气粘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东海环保集团环境评估部偌大的办公室里,空调卖力地吞吐着冷气,却驱不散林婉清心头的沉闷,那是一种比炎热更令人烦躁的压抑。

键盘敲击声单调而密集,如同某种永不停歇的背景噪音。

林婉清纤细的指尖在键盘上跃动,将一串串冰冷的数据从泛黄的扫描件或格式混乱的电子表格中,小心翼翼地录入到评估部的统一系统里。

屏幕的光映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眼下淡淡的青黑透露出连日来的疲惫。

这份工作——核对整理青塘河区域近五年分散、杂乱的历史监测数据——是组长张涛“特意”指派给她的,美其名曰:“小林啊,你是高材生,但实践出真知嘛。

基础数据最能磨性子,也能让你最快熟悉咱们东海的‘水情’。”

林婉清抿了抿失去血色的唇,将心底那丝被刻意刁难的不快,连同无数个翻涌的念头,一同用力压了下去。

几个月前那个捧着毕业证书、满心憧憬体制内生活的林婉清,早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风暴撕得粉碎。

如今,她只是东海环保集团环境评估部一个需要这份薪水养家的新人林工。

她必须像蚌一样,将所有的棱角、不甘,深深包裹在温顺、沉默、毫不起眼的硬壳之下,这个家,再也经不起一丝风浪了。

“婉清,中午一起下去?

楼下新开了家‘老汤面馆’,听说猪骨汤熬得特别地道。”

邻座的王莉探过头,圆圆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像一缕微风吹进了沉闷的空间。

她是部门里少数几个对林婉清释放出善意的同事,一个工作了七八年、业务扎实、性格敦厚的大姐。

林婉清抬起眼,脸上立刻漾开一个恰到好处的感激笑容,清澈的眼眸弯成了月牙:“好啊,王姐。

正好有点馋了。”

她利落地将屏幕上做到一半的数据表存档,关掉显示器。

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刚才的疲惫和压抑只是错觉。

午餐时间,小小的面馆人声鼎沸,充斥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和同事间的谈笑声。

环境评估部、监测技术部几个相熟的同事拼了一桌,话题很快从上午的工作吐槽,转向了更轻松的家常里短。

“哎,林工,”坐在林婉清对面的李锐,一个消息灵通、颇爱八卦的男同事,咽下一口面条,状似不经意地开口,镜片后的眼睛带着点探究,“看你年纪不大,家是本地的吧?

父母身体都挺好的?

做什么工作的呀?”

空气仿佛凝滞了半秒。

林婉清握着筷子的手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指关节微微泛白,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猛地一跳。

她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婉得体的浅笑,眼神平静得像一泓深秋的湖水,不起半点波澜:“嗯,是本地的。

我爸妈啊,”她语气轻快自然,带着点小辈谈论长辈时特有的亲昵,“就是普通企业职工,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都等着光荣退休呢。”

她的话语流畅,仿佛在谈论着天底下最寻常、最安稳的家庭,将那个曾经显赫、如今却如禁忌般不可触碰的“市建委副主任林建华”的名字,连同那份沉重的变故,死死地锁进了心底最幽暗的角落。

每一个字出口,都像是在心尖上轻轻划过一刀。

“哦,那挺好,安稳,省心。”

李锐点点头,似乎对这个标准答案并无深究的兴趣,话题立刻像滑溜的泥鳅一样转向了谁家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谁家刚换了新车。

其他人也附和着,小小的方桌又恢复了热闹。

林婉清暗自舒了一口气,那口提在嗓子眼的气缓缓沉了下去,却带着沉甸甸的铁锈味。

她低下头,用筷子轻轻搅动着碗里乳白色的浓汤,蒸腾的热气氤氲了她的视线,模糊了眼前喧嚣的世界。

普通职工,等着退休……每一个字都像带着倒刺的钩子,深深扎进血肉里。

下午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一封标着红色紧急字样的内部邮件弹了出来——关于成立“青塘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专项工作组的通知,邮件的措辞异常严肃,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凝重感。

通知开宗明义地强调了项目的极端敏感性:涉及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尤其点名了某几个区域)、错综复杂的沿岸居民拆迁补偿、严苛到近乎苛刻的生态修复标准,以及市里主要领导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项目由副市长顾承思亲自挂帅督战,东海环保集团被赋予核心技术支持单位的重任,要求各部门,尤其是环境评估部,必须“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以最快速度提供全面、精准的历史污染源评估和风险预测报告,为后续决策提供坚不可摧的基石。

部门经理赵明几乎是踩着邮件落款的秒针,脸色凝重地召集了紧急会议,不大的会议室里,空调的冷风似乎也带上了重量,沉沉地压在每个人肩头。

“都看到了吧?”

赵明环视一周,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青塘河项目,是市里下了死命令的‘一号工程’,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历史包袱重得像山,各方利益盘根错节,上面眼睛盯得死死的,时间节点卡得比秒表还准!

我们评估部,是这场硬仗的先头部队!

数据、模型、风险评估,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精准无误,经得起放大镜看,显微镜查!

谁负责的环节出了问题,”他目光如电,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谁就是第一责任人!

没有余地!”

他的目光在张涛身上停留了数秒:“张涛,你是技术骨干,经验丰富,这个项目的技术接口和部门内协调,你牵头负责,担子要挑起来。”

随即,目光转向安静坐在角落的林婉清,“小林,你协助张组长,重点负责青塘河沿岸,特别是老工业区那片,包括那个己经关停好些年的红星化工厂,所有相关的历史环境数据梳理整合工作,务必做到全面、细致、零遗漏!

时间紧迫,越快拿出初步成果越好!”

“明白,赵经理,保证完成任务!”

张涛立刻应声,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是,赵经理,我立刻着手,争取尽快完成。”

林婉清点头应下,声音平稳,但心底却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骤然荡开一圈不安的涟漪。

红星化工厂……这个名字像一道冰冷的闪电,瞬间劈开了她努力维持的平静。

父亲出事前那段时间,焦头烂额、彻夜难眠,电话里压抑的怒火和疲惫,似乎……都与那个区域某个陷入僵局的项目有关!

这个念头像毒蛇般窜起,她猛地一个激灵,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用尖锐的痛感强迫自己冷静。

专注工作!

不要联想!

她一遍遍在心底告诫自己,仿佛念诵着保命的咒语。

会议结束,林婉清像上了发条的机器,立刻投入战斗。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集团尘封的档案数据库权限,开始搜索下载与红星化工厂相关的所有历史环境监测数据——水、土壤、大气,一个都不能少。

屏幕的冷光映着她专注而略显紧绷的侧脸,那专注之下,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悸。

在浩如烟海的电子档案中,一份十几年前的《东海市环境年鉴》电子版吸引了她的注意。

她随手点开,快速浏览着泛黄的页面。

一则简短的报道跳入眼帘——第三届东海青年环保论坛圆满落幕,特邀省厅青年才俊分享前沿理念。

报道下方附着一张分辨率很低、人影模糊的集体合影。

鼠标滚动,其中一张被红线圈出的挺拔侧影,在低像素下显得格外朦胧,旁边的标注小字早己磨损不清。

林婉清握着鼠标的手顿住了,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

研一的时候……她好像确实被导师拉着去参加过这么个论坛。

当时有个年轻的主讲人,站在台上,身姿笔挺,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逻辑清晰得像手术刀,观点犀利得令人耳目一新,举手投足间有种沉稳又强大的气场,给她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叫什么来着?

记忆的尘埃簌簌落下,那张脸却愈发模糊,只留下一个挺拔的轮廓和当时心中那份被深深触动的感觉。

好像……姓顾?

她猛地甩了甩头,像是要驱散这不合时宜的思绪,嘴角牵起一丝自嘲的弧度。

都什么时候了?

火烧眉毛的当下,还想这些陈年旧事做什么?

眼下最要紧的,是把父亲出事前那点残存的、如今己成为负担的“荣光”彻底掩埋,在这个名为“青塘河项目”的新战场上,为自己和摇摇欲坠的家,挣得一份微薄却安稳的立足之地。

只是,心底那份随着“红星化工厂”这个名字而不断扩散的不安阴云,为何越来越浓,沉甸甸地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窗外的天空,不知何时己聚拢了厚厚的铅灰色云层,一场酝酿己久的风暴,似乎正无声地逼近这座城市的天空,也悄然笼罩了她未知的前路。

(本章完)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