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网络小说推荐五零捡漏小当家钱永顺钱来喜_五零捡漏小当家钱永顺钱来喜最新小说
现代言情《五零捡漏小当家》,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钱永顺钱来喜,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卷轴啊”,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一觉醒来,三十多岁的幼儿园老师,穿成了1952年资本家府里五岁的小陪玩钱来喜。眼看主家要跑路,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自家却还是“下人”的穷苦底子。不怕!她带着一个啥都回收却死抠门的“破烂系统”! 何府搬空?没关系,地皮都给你扫描干净!无主宝藏?笑纳了,袁大头金条统统进账! 左手破烂回收系统,右手智斗偏心奶奶,顺便督促全家端上铁饭碗。只是,看着商城里天价的洗髓丹,再瞅瞅手里攒下的“巨款”…… 来喜叹气:统子,商量下,四十万卖不卖?不卖我可真摆烂了! 且看五岁小豆丁,如何在大时代里,捡出一个红火人生!…
以现代言情为叙事背景的小说《五零捡漏小当家》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卷轴啊”大大创作,钱永顺钱来喜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还没走的程婶子一眼就瞧见了一个眨着水灵灵大眼睛,皮肤白嫩,衣着干净整洁的小丫头,瞧着就招人喜欢。来喜没搭理门外那几个人,问小红:“你们咋不在外面玩了?”钱杏儿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总想显摆自己的存在感,端着架子说:“来喜,你没看见我们这些长辈站在这儿吗?”来喜可不给她面子:“我娘说了,跟你断绝关系了。…
五零捡漏小当家 阅读最新章节
钱杏儿脸上堆着笑,对身旁的中年妇女程婶子解释道:“程婶子,这是我大哥家,大哥大嫂出门没在家。”
程婶子只是点了点头,心里对钱杏儿并看不上眼,连带着对她的亲戚也提不起兴趣。虽说她家想买个童养媳,但对这种卖女儿的人家,她打心眼里是鄙夷的。
李大花跟着她们出了门,还不死心地追问:“程婶子,我家那俩丫头,回头给吃点饱饭,养养都是漂亮姑娘。真没相中呀?咱们……咱们可以少要点钱?”
程婶子眼皮都没抬一下,这种上赶着卖自己闺女的娘,她还是头一回见。
这时,小红她们敲门来找来喜,都想凑热闹问问发生了什么事。来喜开了门,让小伙伴们进院子。还没走的程婶子一眼就瞧见了一个眨着水灵灵大眼睛,皮肤白嫩,衣着干净整洁的小丫头,瞧着就招人喜欢。
来喜没搭理门外那几个人,问小红:“你们咋不在外面玩了?”
钱杏儿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总想显摆自己的存在感,端着架子说:“来喜,你没看见我们这些长辈站在这儿吗?”
来喜可不给她面子:“我娘说了,跟你断绝关系了。你不是个好人,想卖我大姐当童养媳。还说,你再打我姐主意,就打断你们全家的腿!”
程婶子眼神闪了闪,心里明白了。看来这钱杏儿一开始想介绍的是她大哥家的孩子,人家爹娘不同意,还要跟她断亲,她这才转而介绍了老二家的。真是可惜了,眼前这小闺女长得可真俊,一看就是精心养着的。
程婶子可想错了,来喜家哪谈得上“精细养着”,不过是洗髓丹的效果日益显现,让来喜愈发显得水灵罢了。
钱杏儿不想在外人面前丢面子,强撑着说:“你这孩子胡说什么呢?都是一家人……”
来喜才不惯着她:“大家都说你卖侄女,就为了让自己男人升官,是真的吗?我爹说了,新社会,买卖人口是犯法的,抓起来要坐大牢!”
小红在一旁接话,学着大人的口气:“我奶说了,要是钱杏儿被抓了,她男人照样娶新媳妇,男人都没一个好东西!”她虽不太明白话里深意,但学舌学得倒快。
钱杏儿被这两个小丫头说得脸上讪讪的,赶紧对身旁的人说:“咱们回去吧。”又对着李大花匆匆道:“二嫂,我们走了。”
李大花心里憋屈得慌,这么好的事儿,咋就没落到她家呢!
小红几个在院子里迫不及待地问:“你二姑来干啥啊?”
来喜才不替她们瞒着,直接说了:“我二姑介绍春花、冬月去当童养媳。跟她一起来的那女人没相中,我二婶不想错过,说可以便宜点,但人家好像也没同意。”
红玉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问:“你二婶真要卖自己的孩子呀?”
来喜点了点头。
陈小美也觉得难以置信:“你二叔二婶不是有工资吗?怎么还卖孩子。以前我和我娘穷得吃野菜时,我娘都舍不得卖了我。你二叔二婶真不是好人。”
来喜深表同意。二房那一家子,确实没几个好东西。又不是穷得要饿死了,居然想用闺女换钱,真是丧良心。
小红猛地站起来:“我得回家,把这消息告诉我奶去!”
红玉和陈小美也坐不住了,都要回家讲讲这桩新鲜事。
没过多久,钱老二家要卖闺女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这一片。大家都对钱老二家,尤其是李大花,充满了鄙夷。以前还有人同情她总被婆婆骂,现在看来,这当娘的不干人事,就是骂少了!
等来喜爹娘和哥哥姐姐回来知道这事,蔡三娘都有些惊讶,对来喜爹说:“我以前还觉得秋玉是被老太太做主卖的。现在再想想,李大花肯定是愿意的。没想到,这人这么狠心,连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都不心疼。”
钱老二两口子和钱老头老太太真是一丘之貉,再加上那个被惯坏的金蛋,以后还有得热闹看。
来喜今天在家晒了几盆水,家里人回来能用温乎水洗漱。
玉梅兴奋地对着来喜说:“我们今天在山上找到板栗树了!你看,摘了满满一袋子呢!”
小燕则有些遗憾:“今天山上人明显更多了。等下周再去,估计山上就没啥好东西了。”
来喜还是趁着家人洗漱的工夫,偷偷从空间里又挪了一大捆柴火出来,混在她爹背回来的柴火堆里。
这时,隔壁的钱老太太扯着嗓子喊:“老大家的,把你们采的蘑菇拿一盆过来,晚上我们尝尝鲜。”
听了这理所应当的话,来喜家人都忍不住撇嘴,可真够不要脸的!一家子闲人不动弹,想吃就张嘴要,跟要饭似的!
来喜这个“假小孩”立刻扬声回道:“奶,你要做小鸡炖蘑菇啊?那一会儿送蘑菇过去,我们都过去帮忙吧!”又对她爹说:“爹,你快点,先去帮奶把鸡杀了,一会我们带着蘑菇就过去。”
三个哥哥在一旁偷笑。玉梅也帮腔:“奶,晚上咱们吃高粱米饭吧,吃点干的。您不用着急做饭,我这就过去帮您。”
钱老太太气得手直哆嗦,嘴里骂道:“你们这群要账鬼!滚滚滚!都不许来我家!一群占便宜没够的东西!”
来喜爹揉了揉来喜的头发,对着隔壁院子说:“娘,你别生气。蘑菇是没采多少,但你想吃,肯定紧着你来。我一会儿就给你送去。”
蔡三娘也语气“真诚”地接话:“娘,你要是真做小鸡炖蘑菇,我就过去帮你做,别把好东西做糟践了。”末了还补了一句:“别担心,我们不吃,就是白帮忙。”
隔壁的小红奶奶在自己家院子里搭了腔:“钱老太太,你家老大两口子是真孝顺,你可不能自己偷吃。别忘了老大家还有三个大孙子呢,你可不是只有金蛋一个孙子!”
钱老太太骂道:“你个老虔婆,哪儿都有你!不用你管我家的事!”
小红奶奶可不怵她:“哎呦!你个偏心的老婆子,老钱家的长子长孙你们都不待见。地底下的钱家祖宗能饶过你们?没有祖宗保佑,你们还能得好?”
这话戳中了钱老头的心窝子。这年代的人不太信科学,但对鬼神之说却心存敬畏。钱老头自我安慰:我们也没亏待老大多少,就是喜欢和老二一起过日子。可一想到分家没分几个钱给老大,心里又有点打鼓。这就是典型的做了亏心事,害怕鬼敲门。
钱老太太心里也发毛,但嘴上扔硬气地说:“我们可没亏待长子长孙,你别瞎说!”
小红奶奶和钱老太太大半辈子都不对付,有机会就要怼她两句,心里才痛快:“老大家手里没多少钱,都把大富的婚事给耽误了,你说你亏不亏心吧!”
这下,钱老头和钱老太太都不吭声了,仔细一想,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蔡三娘在家偷着乐,隔壁小红奶奶真是个妙人,知道怎么说才能让那老两口理亏。明天大柳树下,肯定到处都是钱老太太耽误大孙子婚事的流言了。
说起大儿子的婚事,蔡三娘也发愁。别人介绍了几个,她都不太满意。不是家里太穷像是卖闺女的,就是扭扭捏捏一股小家子气的。许大嘴的侄女倒是相中她家大富了,又托人来问,但蔡三娘可不敢给儿子娶这么个糟心媳妇回来,那不成请个娇小姐供着了吗?
她其实相中了前院老孙家的二闺女孙桂芳。那丫头性格爽朗大气,做事也麻利,在纺织厂工会工作。她已经托人去问了,还没回信儿。这丫头钱大富也认识,就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
蔡三娘手脚麻利地拣了小半盆品相好的蘑菇,来喜和玉梅抢着要去送。还没出院门,玉梅就亮开大嗓门喊:“奶!我这就把蘑菇给你送过去啦!我妈挑好的给你装了一盆!”这声音,左邻右舍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两个孩子出了自家门,旁边就是二叔家。推门进去,来喜看见钱老头老太太坐在院子里,金蛋正撅着屁股挖土玩。“爷,奶,给你们送蘑菇来了。我二叔二婶没在家呀?”
金蛋现在有点怕来喜,上次看她打二姑留下了心理阴影,听她问,赶忙说:“我爹娘在屋里睡觉呢。”
玉梅立刻夸张地说:“哎妈呀!我二叔二婶咋那么懒呢,这是在炕上躺一天啊?是不是生病了?好人谁能一躺就是一天啊!”
钱老太太翻了个白眼:“你个缺德丫头,咒谁生病呢!你二叔身体好着呢!”
来喜把盆子递给默默站在一旁的春花:“春花姐,你把蘑菇倒出来,盆子我得带回去。”
春花勉强笑了笑:“行,你等一会儿,我去倒出来。”
冬月听见来喜和玉梅来了,猫在屋里根本没露面。
钱老头抽着旱烟,问玉梅:“二丫头,你们上学学得咋样?认识字了吗?”
玉梅点头,带着点自豪:“爷,学得挺好。已经开始认字了,还学算数和算盘。老师都夸我们姐妹三个是班里学得最好的。”
玉梅没说谎,她们姐妹在学习上确实用心。在学校认真听讲,回家在来喜的引导下还会复习预习。这年头肯下功夫的孩子不多,她们自然显得突出。
钱老头没想到这三个孙女学习这么好,感叹道:“可惜了,咋就不是小子呢。”
钱老太太安慰老头子:“等咱家金蛋上学,肯定也是学习最好的那个。咱家金蛋多聪明呀,你就放心,错不了!”
来喜和玉梅心里同时吐槽:聪明?从哪儿看出来的?六岁的孩子话才说利索,满嘴的“赔钱货”、“丫头片子”。两人不想再听爷奶吹捧金蛋,拿着空盆就回家了。
一家人简单吃过晚饭,碗筷还没收拾完,蔡三娘的工友秦大梅就在外面喊:“蔡三娘在家吗?”蔡三娘一看是她,心里就有数了——她就是托去孙家问信儿的人。
小燕赶忙给客人倒了杯白开水,茶叶这东西家里从没备过。秦大梅看着小燕,羡慕地说:“你家小燕可真乖巧懂事。不像我家丫头,一天到晚就知道出去疯跑,不到晚上抓不着人影。”
蔡三娘笑着说:“你家丫头才多大?正是爱玩的时候呢。”
玉梅带着来喜也出来打招呼:“秦姨好!”
“呦!看看你家这几个闺女养的,可真好!”秦大梅说着,喜欢地掐了掐来喜的小脸蛋,“你家来喜可真招人稀罕,长得水灵灵的。给我当儿媳妇吧!”
来喜心里嘀咕:你想得倒美,我可看不上你家那个流鼻涕的小子。嘴上却说:“我还要上大学呢,不能给你当儿媳妇。”
秦大梅被来喜的童言童语逗得哈哈大笑。“你上学能听懂吗?知道老师讲的啥不?”
来喜内心的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我在学校可好了,老师都夸奖。我们姐三个是班级里学习最好的!”说完,也不理她们,噔噔噔就跑回屋里了。
秦大梅惊讶地问蔡三娘:“你家来喜真能听懂老师讲课啊?”
蔡三娘与有荣焉地说:“这丫头是喜欢学习,没事就爱拿本书看。”
“那我家小子比来喜还大两岁呢,我是不是也得送学校去呀?我还寻思十多岁再送去呢。”秦大梅有些犹豫。
蔡三娘劝道:“他在家也是疯跑,还不如去学校呢。有老师管着,肯定比在家强。就是开学都一个多月了,是不是得等明年了?”
秦大梅点头:“等我让我婆婆去学校问问。对了,今天老孙家回话了,想让俩孩子见见面,认识认识。我看这事有门儿!”
蔡三娘一拍大腿:“那可太好了!你看明天行不?正好大家都休息。”
“行,我也是这么跟老孙家说的。孙婶子这人爽快,都在这片住着,知根知底。她也觉得你家大富不错,工作也好。那咱们就这么定下了。”秦大梅一锤定音。
等把人送走,来喜拉着她娘的手问:“娘,我是要有大嫂了吗?”
蔡三娘瞪了来喜一眼:“别胡说!明天人家来人,你可不许瞎叫。”
然后她对大富说:“你明天好好收拾收拾自己,精神点,别让人家姑娘挑出毛病。”
大有和大力也跟着起哄,让大哥好好“打扮打扮”。
玉梅好奇地问:“娘,那未来大嫂真是孙大军他二姐呀?她二姐可是出了名的厉害。”
蔡三娘不以为然:“你个小丫头懂啥?那姑娘是爽利,不是婆婆妈妈的人。厉害点怎么了?在外面不受欺负。要是那窝窝囊囊的,我还看不上呢!”
来喜爹觉得媳妇说得在理,厉害点没事,只要讲道理就行。大儿子的婚事有了眉目,他总算松了口气。
钱大富毕竟年轻,被弟弟妹妹们问得有点脸红,但表面上还强装镇定。
对于这位可能进门的大嫂,来喜心里还挺期待的。
第二天一早,全家都早早起来了。小燕和玉梅把屋里屋外又仔细收拾了一遍。钱大有和钱大力没管家里来不来人,哥俩吃完早饭就开始收拾菜园子。眼看就要下霜了,得赶紧把地里的菜收回来,在外面晒两天就能放进地窖储存了。
这年代平房家家都有地窖,挖得深,位置隐蔽,储存白菜萝卜不容易坏。
兄弟俩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先砍白菜,放到筐里拿到屋檐下晾晒。大萝卜用力拔就行,翠绿的萝卜缨子还可以腌咸菜,一点不浪费。
玉梅一直在家门口望风,远远看见秦大梅带着孙婶子和她家二丫头孙桂芳过来了,赶忙对着院子喊:“娘!人来了!”
蔡三娘和来喜爹赶紧带着穿着干净衣裳,头发也梳的板板正正的大儿子钱大富从屋里出来,往门口迎。等人进了门,蔡三娘热情地说:“大梅,快和孙嫂子、芳丫头屋里坐”。
孙婶子也不见外:“三娘,哪还用你出来迎,都是邻居住着,客气啥。”
几个人进屋落座,小燕和玉梅给每人端上一碗冲好的红糖水。孙婶子接过来,心里满意,这说明蔡三娘重视这次相亲。
钱大富认识孙桂芳。孙桂芳也偷偷打量着钱大富,见他模样周正,身材挺拔,心里已经有了几分满意。再加上知道他家条件和工作都不错,钱家父母也是本分过日子的人,印象就更好了。
几个女人本就认识,聊起天来也不生分,东家长西家短,气氛很是融洽。蔡三娘笑着说:“我就稀罕芳丫头这个性格,开朗,做事爽利,跟我是真对脾气。”
孙婶子也说:“哎!这丫头随我,一天风风火火的。但干活是把好手,麻利着呢。”
秦大梅在一旁敲边鼓:“这两孩子可是真合适,都读书识字,工作都好。你们看看,长得也般配。”
孙婶子对钱老大家的大儿子是满意的。这家人不重男轻女,闺女都供着读书。虽说分家没分到多少钱,但一家子五个上班的,缓过这阵儿就不困难了。
双方家里都满意,秦大梅便说:“大富,你带着芳芳去院子里转转,说说话。我们几个老的在这儿聊天,你们小年轻的不爱听。”
钱大富便领着孙桂芳站在院子里,两人起初都有些不好意思。还是钱大富先开了口,没话找话地问:“纺织厂工会的工作忙不忙?”
孙桂芳轻声回答:“没啥太忙的事,主要就是过年过节发发福利,有时候调解一下工人之间的矛盾。都是些零零碎碎的活儿。”
钱大富:“那挺好,离家近,上下班也方便。”
来喜在不远处听着,都替她大哥着急,这么聊天可真够呆的!
她不知道,这年代的人思想保守,结婚前能这样见面说说话、互相了解的机会并不多。很多都是见一面就定下了。况且两人都在这片住着,互相多少也有些了解。
孙桂芳看着菜地问:“大有和大力在起秋菜呀?”
钱大富点头:“嗯,今天把菜收回来,晒一晒,晚上就能入地窖了。你家秋菜起了吗?”
“昨天就起完了。”孙桂芳答道。
钱大富:“我们这几天去城外山上砍柴了,顺便摘点山货,就耽误了。”
孙桂芳接话道:“这时候收也不晚。”
屋里,几个女人聊到了正题。蔡三娘推心置腹地说:“不瞒你们说,我本来想着,再攒攒钱,给大富说媳妇。这样手头宽裕点,能给他们小两口买间小房子,让他们搬出去自己过日子,也方便。”
秦大梅和孙婶子都没想到蔡三娘还有这打算。孙婶子心里尤其高兴,要是闺女婚后能自己当家做主,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蔡三娘继续坦诚道:“我也不说虚的,当初分家,公婆把钱扣下了,没分给我们几个钱。我家孩子多,我就寻思,等孩子们结婚,要是有能力,都想让他们分出去单过。一大家子人一个锅里搅马勺,时间久了,难免有矛盾。”
孙婶子佩服地看着蔡三娘:“我就说你是个有远见的。当时就是听了你的话,才送大军去上学的。我听宣传说以后单位都给分房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秦大梅也点头:“我也听说了,但那得啥时候能实行啊?再说厂子里那么多人,哪能都分到?就是个念想。”
“可不就是嘛,单位分房子不得先盖房子?现在都还没影儿呢。”蔡三娘附和。
孙婶子想了想,对蔡三娘认真地说:“我是真相中你家大富这孩子,稳重,有成算。要是俩孩子真成了,我们家也不要彩礼,就想着合力给俩孩子张罗个房子。要是有了房子,里面的家具我们包了,就当是陪嫁!”
蔡三娘心里盘算了一下,点头道:“那行,我也不跟你们装假。要是再给彩礼、操办婚礼,买房子我家真得缓一缓。这样,咱们都多留意着房子的消息。”
秦大梅笑着说:“看出来了,你们两家都是为了孩子好,不在意那些表面形式。孩子得到实惠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