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铁骑(李成梁梁寒雁)最新完结小说_完结版小说推荐辽东铁骑李成梁梁寒雁

小说《辽东铁骑》,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李成梁梁寒雁,也是实力派作者“有趣的車前子”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万历八年冬,努尔哈赤亲手将祖父的骨灰撒进浑河时,李成梁正在百里外的校场上,一箭射穿了叛将的咽喉。寒铁般的辽东大地,从来只信奉一个法则:弱肉强食。李成梁,年近四十仍不得志的将门之后,在妻儿啼饥号寒的困顿中,终于等来了命运的转折。凭借一场雷霆般的夜袭,他踏入军界,从此开启了镇守辽东三十年的传奇。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故事。他是大明的北境长城,组建威震天下的“辽东铁骑”,以赫赫战功赢得“太傅”尊荣;他也是权谋深沉的边帅,虚报战功,纵容甚至亲手扶持了那个名叫努尔哈赤的建州少年,将一头猛虎养在卧榻之侧。虎父无犬子。长子李如松,更是青出于蓝。平宁夏哱拜之乱,他水淹孤城;跨过鸭绿江援朝抗日,他在平壤城下以火炮轰碎倭寇胆魄,在碧蹄馆的血战中以寡敌众。他将李家将门的勇武与荣耀推至顶峰,最终却如流星般陨落,战死浑河,马革裹尸。当李成梁以九十高龄在京师寂然病逝,他守护一生的帝国已是千疮百孔。他死后不过一年,努尔哈赤便建立后金,向大明亮出屠刀。这是一部属于将军、铁骑与烽火的史诗,也是一曲关于忠诚、野心与家族传承的悲歌。看李家父子如何用热血与权谋,在帝国的边疆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看他们亲手…

点击阅读全文

辽东铁骑

无广告版本的现代言情《辽东铁骑》,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李成梁梁寒雁,是作者“有趣的車前子”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放!”李如松猛地挥下手臂。“崩崩崩!”弩弦震动,箭矢如同毒蛇般从两侧石缝中激射而出!如此近的距离,如此狭窄的空间,蒙古骑兵根本无从闪避,瞬间人仰马翻,惨叫声响彻河谷。“杀!”李如松第一个从藏身的巨石后跃出,手中长刀带着凄厉的风声,将一个试图拨转马头的蒙古骑兵劈落下马。明军士兵们也纷纷怒吼着冲出,与…

免费试读

残存的一百多名明军迅速下马,依言隐入河谷两侧嶙峋的乱石之后,强弩上弦,弓箭搭箭,紧张地盯着河谷入口。马蹄声和蒙古人的呼啸声越来越近。

率先冲入河谷的是蒙古前锋,大约百余人。他们看到空无一人的河谷,以及尽头隐约可见的明军战马,发出一阵兴奋的嚎叫,毫不迟疑地策马冲了进来。

“放!”李如松猛地挥下手臂。

“崩崩崩!”弩弦震动,箭矢如同毒蛇般从两侧石缝中激射而出!如此近的距离,如此狭窄的空间,蒙古骑兵根本无从闪避,瞬间人仰马翻,惨叫声响彻河谷。

“杀!”李如松第一个从藏身的巨石后跃出,手中长刀带着凄厉的风声,将一个试图拨转马头的蒙古骑兵劈落下马。明军士兵们也纷纷怒吼着冲出,与陷入混乱的蒙古骑兵绞杀在一起。

河谷狭窄,蒙古骑兵的人数优势无法发挥,反而因为马匹受惊、互相冲撞而乱成一团。明军则以步对骑,利用乱石掩护,三人一组,默契配合,专砍马腿,再杀落马的骑士。

李如松如同疯虎,长刀舞动,每一刀都势大力沉,接连砍翻三个敌人,浑身溅满了热血。他目光扫视战场,发现一名戴着华丽头盔的蒙古头目正在大声呼喝,试图组织抵抗。

“擒贼先擒王!”李如松低吼一声,不顾身边亲兵的劝阻,径直朝着那头目冲去。两名蒙古骑兵试图阻拦,被他悍勇地一刀一个解决。那蒙古头目见李如松来势汹汹,也拔出弯刀,厉吼着迎了上来。

“当!”两刀相撞,火花四溅。李如松手臂发麻,心下凛然,此人臂力不俗。但他仗着一股血气之勇,刀势丝毫不缓,完全是同归于尽的打法。那蒙古头目被他这种不要命的凶狠震慑,招式稍显凝滞。李如松抓住一个破绽,侧身避开劈来的弯刀,手中长刀顺势向前一递,狠狠刺入了对方的胸腹!

“呃……”蒙古头目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没入身体的刀锋,轰然倒地。

头目一死,剩余的蒙古骑兵更是斗志全无,发一声喊,狼狈地向河谷外逃去。

“追!一个不留!”李如松拔出滴血的长刀,嘶声下令。明军士兵士气大振,一路追杀,直到将这股闯入河谷的蒙古前锋斩杀殆尽。

战斗暂时结束。浓烈的血腥味弥漫在河谷中,令人作呕。明军士兵们拄着兵器,大口喘息,许多人身上带伤,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兴奋和战胜强敌的骄傲。

清点下来,此战阵斩蒙古骑兵二十三级,缴获战马四十余匹,兵器甲胄若干。而李如松部,包括断后的刘大刀等人(后来竟有十余人奇迹般生还汇合),共计伤亡七十余人。

“少将军,咱们……赢了?”一个年轻的士兵看着堆积起来的蒙古首级,犹自不敢相信。

李如松没有回答,他只是走到那名被他斩杀的蒙古头目尸体前,用刀尖挑开了对方的衣甲,露出里面一件精致的护心镜。他弯腰,割下了那颗头颅,血淋淋地提在手中。

“打扫战场,带上首级和战利品,立刻撤退!”他的声音因为脱力和兴奋而微微颤抖,但语气却异常坚定,“蒙古大队很快会反应过来,这里不能久留。”

当他带着这支疲惫却士气高昂的残兵,押解着缴获,踏上归途时,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每个士兵看着队伍前方那个年轻将领染血的背影,眼神中都充满了敬畏。这一战,他们以寡敌众,在绝境中反败为胜,全赖这位少将军的临危不乱和狠辣果决。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