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在线看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木正居朱祁镇_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木正居朱祁镇)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
小说《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木正居朱祁镇,文章原创作者为“天使加百璃”,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又名:《开局土木堡,我百岁老大爷稳坐朝堂》《大明:我苟成首辅,天幕却向朱元璋剧透我是权臣》好消息:我叫木正居,穿越大明,六元及第,辅佐六朝,成了权倾朝野的五朝首辅兼三朝帝师。坏消息:这代皇帝是个要去土木堡当留学生的二百五。更坏的消息:我的所有骚操作,都被天幕直播给了开国太祖朱元璋!…木正居原以为这辈子就是搞搞权谋,给朱家打工赚福报,顺便享受养老生活。可惜,总有人逼他加班。他想喝茶,皇帝朱祁镇非要去土木堡“留学”。木正居只好放下茶杯,让他明白什么叫“三朝帝师的权威”木正居想赏花,天幕却直播他当年忽悠朱棣“靖难”。木正居(满脸确信):“清君侧,奉天靖难,你就是太宗!”朱棣(虎躯一震):“先生真乃神人也!”木正居想睡觉,学生于谦跑来问他为何变得冷血。木正居(白眼一翻):“孩子,不玩权术,我拿什么护你这种愣头青?”百官:“木公不出,奈苍生何!”瓦剌留学生:“太傅,救我!”天幕另一头的朱元璋看着木正居忽悠他儿子朱棣造反,气得发抖:“好你个朱老四!反了天了!不对,先给咱查!把这个木正居给咱绑来当丞相!”“谁跟咱抢,咱跟他急!”朱棣:不是,冒出个天幕剧透就算了,爹你跨时空抢人是不是有点不讲武德?!…
小说《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木正居朱祁镇,也是实力派作者“天使加百璃”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可就在这时,那小孩儿的笔尖,又是一顿。他挠了挠头,嘴里嘟囔着什么,似乎是自言自语。“哎呀,差点忘了,上个空还没写完呢。”说着,他竟然又把笔,从个人评价那一栏,挪了回去!挪回了之前那句只写了一半,吊足了所有人胃口的名言上!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噗——”奉天殿前,不知是谁,一口气…
阅读最新章节
这侮辱性,比那句“参见永乐大帝”还他娘的强!
就在朱元璋一口气堵在胸口,不上不下,感觉自己随时要驾崩于此地时。
天幕上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终于写完了他那惊世骇俗的“身份”定义。
他似乎对自己的杰作十分满意,还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
然后,在所有人几欲抓狂的注视下,他的笔,终于慢悠悠地移向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栏。
个人评价
所有人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想看看,在后世小儿的眼中,这位功过难定、权倾天下的木首辅,最终会得到一个怎样的盖棺定论。
可就在这时,那小孩儿的笔尖,又是一顿。
他挠了挠头,嘴里嘟囔着什么,似乎是自言自语。
“哎呀,差点忘了,上个空还没写完呢。”
说着,他竟然又把笔,从个人评价那一栏,挪了回去!
挪回了之前那句只写了一半,吊足了所有人胃口的名言上!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
“…….”
“噗——”
奉天殿前,不知是谁,一口气没憋住,直接喷了出来。
朱元璋的脸,已经彻底变成了酱紫色。
他又来!
他又他娘的来了!
这后世的神仙,是不是就喜欢看咱这副抓耳挠腮、求而不得的猴样!
朱元璋现在只想冲进天幕里,把那个写卷子的小屁孩抓出来,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抽一百个大嘴巴子!
告诉他什么叫尊老爱幼!
什么叫说话要说全!
就在朱元璋即将暴走的前一秒,天幕之上,那孩子终于落笔了。
一行行带着稚气,却又透着无边血腥与霸道的字迹,缓缓浮现。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瓦剌王庭之内,再无一人敢言胡语,再无一纸敢书胡文!
我只要他们的后代,都以我汉家衣冠为荣,以说汉话、写汉字为傲!
轰!
这两句话,比之前所有的功绩、所有的权柄,都更让朱元璋感到震撼!
他猛地睁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几行字。
诛心!
这是真正的诛心之策!
杀人不过头点地,可这个木正居,他要的是灭其国,绝其种!
他要的不是一场战役的胜利,而是从根子上,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脊梁,彻底打断,然后揉碎了,融入华夏的血脉之中!
这……这比他朱元璋还狠!
奉天殿前的武将们,在短暂的错愕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吼。
“好!”
“说得好!”
“这他娘的才叫读书人!”
这才是他们想要的!什么狗屁的怀柔,什么以德服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该这么干!
而文官们,则是个个噤若寒蝉。
他们终于明白,这位木状元那句“宁背千古骂名”的分量。
这等同于文化上的种族灭绝,必然会被后世某些腐儒骂成千古暴臣、酷吏。
可他,不在乎。
就在这极致的震撼之中,那孩子终于写完了名言。
他心满意足地吹了吹笔尖的“墨迹”,然后,郑重其事地,将笔落在了最后一栏。
个人评价
这一次,他没有没有再写什么“牛逼上天”。
他只是用一种稚嫩,却无比认真的笔迹,写下了一句话。
他守住了大明,守住了汉家衣冠,守住了天下苍生。
他与永乐大帝开创了万世基业,为后世子孙铺平了前路。
他什么都做到了。
看到这里,众人心中都是一松。
这评价,中正平和,倒也配得上“文正”这个谥号。
朱元璋也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虽然心中依旧对这个权臣充满忌惮,但对其功绩,他也不得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