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喂夫君避子羹崔展颜李鸳儿最新热门小说_全本完结小说我喂夫君避子羹崔展颜李鸳儿
现代言情《我喂夫君避子羹》,讲述主角崔展颜李鸳儿的爱恨纠葛,作者“朝歌婉婉”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我叫李鸳儿,是崔三少爷最温顺的通房。他大婚夜,我亲手为他熬了避子羹。此后三年,正妻无出,妾室不孕,只有我怀上“庶长子”。全府都骂我狐媚,只有我知道——那碗羹里,是断子绝孙的棉花籽油。这孩子,是我和长工借的种。既然你们毁了我,那就一起烂在崔家这座坟墓里吧!…
《我喂夫君避子羹》是作者 “朝歌婉婉”的倾心著作,崔展颜李鸳儿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他主动与老夫人谈起此事,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母亲,既然那丫鬟怀了我崔家的骨血,无论男女,便是我崔家的子孙。在其出生之前,给予生母一个名分,于礼不合,却也合乎人情。如此,孩子将来身份分明,也免去许多口舌是非,不失我们大家风范。”当老夫人提及陶春彩“去母留子”的建议时,老爷的眉头深深蹙起,脸…

我喂夫君避子羹 阅读精彩章节
此番回京,他不仅带来了宫中的赏赐,也带回了家中通房丫鬟有孕的消息。宦海沉浮多年,他比内宅妇人看得更为长远,也或许,是因自身经历而多了一份难得的仁义之心。
他主动与老夫人谈起此事,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母亲,既然那丫鬟怀了我崔家的骨血,无论男女,便是我崔家的子孙。在其出生之前,给予生母一个名分,于礼不合,却也合乎人情。如此,孩子将来身份分明,也免去许多口舌是非,不失我们大家风范。”
当老夫人提及陶春彩“去母留子”的建议时,老爷的眉头深深蹙起,脸上甚至掠过一丝显而易见的厌弃。
“糊涂!”他沉声道,语气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此等言论,切莫再提!我崔家何时行事需如此狠绝?孩子若无生母在旁,何其可怜?更何况,”他语气微顿,似乎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往事,声音低沉了几分,“母亲难道忘了,当年儿子身为庶出,若非生母竭力护持,悉心教导,焉有今日?血脉亲情,岂是轻易可断的!”
原来,老爷自己便是庶出,幼年时亦曾因出身而备受嫡出兄弟的排挤与祖母的冷眼,全赖生母(那位早已过世的、同样出身不高的姨奶奶)含辛茹苦地抚养与教导,才得以出头。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孙儿重复自己当年的苦楚。
老爷的明确反对,如同一道坚实的屏障,暂时阻隔了陶春彩那恶毒的计划。这番话传到李鸳儿耳中时,她正抚摸着胎动频繁的肚子,怔了半晌,随即,一滴滚烫的泪珠毫无预兆地滑落。
这是自怀孕以来,她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上位者的、不带任何算计的、真正的维护。虽然这维护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孩子,但也足以让她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弱却真实的光亮。
微末的名分
在老爷的坚持下,没过几日,老夫人房里的金嬷嬷便亲自来了疏影斋,脸上带着程式化的笑容,宣布了老夫人的决定:抬李鸳儿为“侍妾”。
这只是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名分,仅在通房丫鬟之上,甚至比不上早先进门的林婉儿“贵妾”的身份。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是在府中名册上记了一笔,月例银子多了些许,称呼从“鸳儿姑娘”变成了“李姨娘”。
但无论如何,这薄薄的一层名分,像一件勉强蔽体的衣衫,终于让她在这深宅大院里,有了一个稍微清晰、不再那么任人践踏的位置。她的孩子,出生后也不再是“通房所出”,而是“侍妾所出”,虽仍是庶出,却终究好听了那么一点点。
李鸳儿恭敬地领了赏,谢了恩。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一种沉甸甸的、暂时松了口气的疲惫。
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有了名分,意味着她正式进入了后宅女人们的战场中心,未来的明枪暗箭,只会更多,更毒。
但至少,她不再是那个可以被人随意“去母留子”的无名之辈了。
她握紧了掌心,感受着腹中孩子的活动。
前路依旧凶险,但她已握住了第一件,微小的武器。
疏影斋内因得了“侍妾”名分而带来的那一点点微末的安稳,尚未捂热,便被一个从后院湖泊里打捞上来的冰冷消息,彻底击碎。
那个曾在假山后与崔展颜有过荒唐一夜的粗使丫鬟——秋桂,投湖自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