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形而上学,举例说明
- 2、形而上学的观点
- 3、什么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 4、什么是形而上学观点?
什么是形而上学,举例说明
“形而上学”,形,即外形,是指我们对物理能够把握部分,“形而上”,即是透过它的外形去研究它背后的东西,即是比外形更上一层。专门研究物体背后的东西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啦。
我们可以说得更多一点。形而上学也可叫本质论,或叫本体论(这几个概念含义有一点点差别,不过这里当成相同的即可)。比如我们说一支笔,它是黑色的,硬的,塑料做的,这些都不是笔的本质,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笔是白的,软的,铁做的,等等,如果这些“黑的,硬的”是笔的本质,那么当这些东西发生变化的时候,笔也就不再是笔,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因此,我们要透这些现象,去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这是“形而上学”所希望解决的问题。
到这里,不知你对“形而上学”有没有一个概念了。无论你在哪里看到这个词,古希腊的,康德的,海德格尔的,它都是这个意思,即对本质的追求。这是哲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形而上学的观点
具体地说,形而上学是这样一种方法,它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撤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着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作活的东西,而是看作死的东西。在形而上学者看来,自然和社会只是一些彼此隔离、彼此孤立、彼此不相依赖的事物或现象的偶然堆积,它们永远不变,如果有什么变化的话,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且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
形而上学论者无法回答这种外力从何而来的问题;最后必然导致推出一个“第一推动者”——上帝或“绝对精神”。因而,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从哲学史上也可以看到,形而上学往往是同唯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有时形而上学也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十七到十八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一例,这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形而上是咱们儒家的说法也是道教中的名和道,是西方哲学的意识和形态,是佛学的因与果。这是大千世界中人类与自然活动的根本法则。
什么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形而上学(英语:Metaphysics)是指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的学问。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范畴,被视为“第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形而上学家们试图阐明人们用以理解世界的基本概念(范畴),例如存在、客体(objects)及其性质、空间和时间、因果和可能性。
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是本体论,即对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连的研究。另一个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是宇宙论,即对本源(如果有的话)、基本结构、本性(nature)、宇宙动力学的研究。
扩展资料:
英语“metaphysics”或拉丁语“metaphysica”一词源自希腊语:μετά(metá),意思是之后或之上,而φυσικά(physiká)在希腊语原意是“自然,自然的产物”,两个字根组合起来μεταφυσικά的意思就是“在自然之后”。
metaphysica的出现其实由于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作品集中,把他对逻辑、含义和原因等抽象知识的讨论编排在他讨论物理学的书册《自然学》(Φυσικά)之后,并给这些讨论一个标签:“在自然学之后”(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ὰ βιβλία),意即在《自然学》之后的书册)。
而这个用语被拉丁语注解家错误地理解为“超越于自然学的科学”。而亚里斯多德在书中讨论的问题成为了形而上学的很多基本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而上学
什么是形而上学观点?
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指对在无法用经验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对世界本质的猜测。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
形而上学具体来说,它的观点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就是用孤立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这就和唯物辩证法当中的联系的看问题相对;第二就是他否认事物发展之间的这样一种联系性;第三就是他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总结来看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从而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它内部核心要素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