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孙思邈的著作有哪些?
- 2、孙思邈著作
- 3、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 4、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主要贡献简介
- 5、孙思邈有哪些著作?
- 6、孙思邈所著的医学著作是什么?
孙思邈的著作有哪些?
孙思邈的著作是《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其中《千金要方》是孙思邈不断积累走访下完成的,而《唐新本草》是在官府的支持下完成的。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士,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的医学成就非常高,他医学经验丰富,有虚心好学,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孙思邈主要擅长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对于针灸技术也有很高的造诣。
虎守杏林
虎守杏林典故已有1300多年历史,精研医学并兼通佛典,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留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
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药王佩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孙思邈著作
孙思邈的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新本草》等。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走访将民间的医疗经验记录下来,最终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这本著作对后世的医疗影响巨大。
孙思邈著作
孙思邈的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新本草》、《明堂针灸图》、《丹经内伏硫黄法》等,其中《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对后世影响巨大,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
《千金要方》是孙思邈在永徽三年完成的,这本书一共有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称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翼方》是孙思邈晚年时期的著作,也是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这本书也是三十卷,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等各个方面。
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孙思邈的著作是《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其中《千金要方》是孙思邈不断积累走访下完成的,而《唐新本草》是在官府的支持下完成的。
孙思邈的著作有什么
孙思邈的著作有《千金要方》、《唐新本草》、《千金翼方》、《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摄生论》、《枕中素书》等。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士,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的医学成就非常高,他医学经验丰富,有虚心好学,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孙思邈主要擅长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对于针灸技术也有很高的造诣。
药王孙思邈对后世有哪些贡献
《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此书共三十卷,其中他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没有记载的810余种药物,进行考证和实践,并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以前医药成就最全面、最有价值的系统总结,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历代名医图赞》说:“唐孙真人(真人,即对高道的称谓),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时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说:“用意之奇,用药之妙,亦自成一家”。
随着盛唐文化的对外交流,《千金方》也随之走向国外,深深影响了诸如日本、韩国、朝鲜的汉医文化。
此外,孙思邈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如:对脚气病的观察、研究及治疗。比欧洲于公元1642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在炼丹活动方面,他总结了唐以前的炼丹方式、方法、用药及配方等,最后提出了“硫磺伏火法”的论述和方法。对我国“火药”的发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主要贡献简介
孙思邈的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新本草》等。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完成了《千金要方》。
孙思邈主要贡献简介
晚年孙思邈主要从事著书立说。70岁时,孙思邈积50年医疗实践之经验,编写了《千金要方》,30年后,又写成《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相辅相成,成为中医学史上极有实用价值的医学手册。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多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托病辞而不受。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农村,为百姓治病。病人来向他求医,不论其贫富贵贱,亲近生疏,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遇到患传染病的危险病人,他也不顾个人的安危,及时为病人诊治。他高尚的医德颇受世人敬重,当时的大学士宋含文、名士孟诜和“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等均以“师资之礼”待他。
药王孙思邈的历史典故
有一天,孙思邈到远处去出诊,当他经过一个村口时,正巧见几个人抬着一副棺材,匆匆地出了村子,后边还跟着几个送葬的人,情景甚是凄凉。孙思邈见棺材抬过来,便站立在路旁观看,当棺材从他身前过去时,他看到棺缝里还在向外滴血,血的颜色鲜红鲜红的。
孙思邈清楚地看到这种血色后,不由地思考起来,他想:人死了,血为什么还这样的鲜红呢?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人可能还没有死。
救人之心驱使着他,不能再作犹豫,他便立刻赶上前去大声问道:“棺材里装的是什么人,死了多长时间啦?”棺材后边一位送葬的青年农民,忽然看见有人来问,便说:“这是我的妻子,半夜里生孩子,头一胎遇到难产,到天明就死了。孩子也没生下来,还问这干啥!”
孙思邈说:“我从棺材缝里流出的.血色来看,不像死人的血,你让棺材停一下,叫我看看情况,或许还能够把人抢救过来呢!”
人已经死了,怎么还能够救活?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仍然抬着棺材匆匆地向前地走。后来在孙思邈的再三说服下,青年农民才让抬棺材的人把棺材停在大路旁边。
打开棺盖一看,那位青年妇女的脸色像黄裱一般,没有一点血色,样子显得十分可怕。孙思邈伸出手来,摸摸她的脉搏,果然不出所料,青年妇女的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着。孙思邈很快选好了穴位,给她扎了几针,又从药包里取出一点药,给她灌进了口里。
这时,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等待着……
抬棺材的人蹲下吸了一锅烟的工夫,青年妇女就生下了一个胖娃娃。在婴儿的哭声中,产妇也慢慢睁开了眼睛,苏醒过来了。
大家看到孙思邈根据对血色的判断,救活了两条性命,都感到十分惊奇,说他是神医下凡,非常佩服他。产妇的丈夫看见妻子活了,又安全地生了孩子,于是由悲变喜,紧紧拉着孙思邈的手,半天才说道:“我一家三口人,怎么报答你的恩情呀!”
孙思邈说:“不必谢我了,赶快把人送回去好好调养。”说罢,便大步向前走去,给远村病人看病去了。
人们看着远去的神医的背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孙思邈有哪些著作?
孙思邈前后共有撰著23种。其中《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堪称中国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孙思邈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我国的医药成果。结合自己数十年行医的临床实践的丰富经验,于71岁时(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编成了《千金要方》30卷。之后,孙思邈又深感《千金要方》不足以全面反映自己钻研典籍、行医看病的心得体会和新获得的珍贵医药知识。又用了30年——到孙思邈逝世前一年,续编定了《千金翼方》30卷。用以补充《千金要方》的不足。《千金要方》中有合方、论5300多首,载医方6500多个,共232门。《千金翼方》共189门,合方、论、法2900余首。这两部医典在我国世代相传。《千金要方》问世以来已刊刻近百版。至今仍是从事中医药的人必读经典。两书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也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孙思邈所著的医学著作是什么?
孙思邈所著的医学著作是《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
书名解释
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30卷。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校正,后列《禁经》二卷。唐代孙思邈撰于永徽三年(652年)。
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