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说一说改革开放40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 2、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有了哪些变化
- 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 4、改革开放40年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情?
- 5、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 6、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
说一说改革开放40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1、信息传递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手机,从语音通话到视频聊天,人们的联系告别了“家书抵万金”的时代。
现代化的生活靠电力支撑。早些年夜生活还一直靠“煤油灯”过日子。如今通了电,电子竞技,用手机视频通话,娱乐方式从单一的打扑克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娱乐。
2、家电的改变
过去家家户户没有一件电器,如今太阳能路灯在村里彻夜通明,液晶电视的屏幕越来越大,家家户户接上了宽带网络,看上了APTV。改革开放之初,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蜂窝煤做饭。每到做饭高峰,楼道里就会充满呛人的煤烟味,厨房的墙壁也会被熏黑。短短几十年,蜂窝煤炉子换成了煤气罐,再换成了管道天然气,电磁炉、微波炉等各种厨房电器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3、农用工具的改变
以前村里犁地用犏牛,每家每户都要养上几头犏牛,一个农忙时节就得犁上几天的地。现在好了,随着科技发展,犁地用上了拖拉机,后面挂个犁耙,既省时又省力。地里的粮食也不用人背马驮了,直接装农用车拉到家门口。
4、衣着服饰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年来,服装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绚丽多彩。如今,人们的衣着早已不再颜色单调、款式单一,服装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个性化,制作强调工艺化,面料趋向高档化。
5、交通出行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道路四通八达,不仅家用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居民出行还可以骑共享单车、叫网约车,出行更便捷。
6、住房条件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住房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览中,一张柱状图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6.7平方米,到2017年增长到36.9平方米,增长了4倍多。
7、饮食条件的改变
改个前凭票才可以购买一块点心或一碗小馄饨,小小粮票见证了人民生活从全面短缺到日渐丰富的转变。吃得饱曾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期望。而今天,国民的膳食结构从单一的吃饱,发展到既讲究荤素搭配又注重粗细结合,食品更追求营养、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衣食住行见证巨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改革开放40年:生活习惯大变样
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有了哪些变化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增长下行中保持就业稳定,减贫成就巨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有哪些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增长下行中保持就业稳定,减贫成就巨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
生活水平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7.8%。40年间,我国居民用31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2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不断扩大,贫富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大部分人已经实现了小康生活。
衣食住行
改革开放前,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吃饭靠粮票和油票,住的是土砖房,交通靠步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收入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舒适的穿衣体验,吃上也开始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瓜果四季常有,大家也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和新房子,用上了现代化的家具,出行方式的选择也多了很多种,公交,地铁,私家车,高铁飞机等等,不管是去哪儿,总能在24小时到达。
体育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体育新的时期,明确了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战略思想,中国体育开始回到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正确轨道。79年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
2018年,受惠于国家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和发展成果所带来的无限活力和巨大动力,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奥运冠军237个;获得世界冠军3319个,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99%以上;创超世界纪录1125次,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86.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1、中国经济发展遵循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7亿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经济特区作为“点”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2、特区的成功也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经济特区不仅名字是中国首创,而且涵盖多种形式,如中国陆续建立的众多国家级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乃至沿海开放城市,为中国利用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中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形式。
3、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带来了旅游业的繁荣。
中国旅游市场规模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法国、西班牙和美国。中国的发展与旅游是双向互动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增长的旅游业又促进了相关领域更好地发展,如机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
4、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来中国旅游、学习、工作、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如今,中国正在全面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在商业活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方面,中国已经与世界接轨。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的报道更加多样化,调查报道也不断增加。
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给中国媒体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7.88亿。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畅通,内容更加多元,个人也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展现自己的才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改革开放40年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情?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转型。其间,两件大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是,上世纪90年代朱镕基总理的国企改革,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有企业效率,降低了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并拥有了高增长的坚实基础。
二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开放加快,内外市场融合产生的竞争、合作,推动国内企业竞争力增强,劳动生产率提高,带动国民收入上升,居民可以在国内与海外两个市场选择商品,整体社会福利上升。
同期,中国商业也发生巨变,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零私企,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改革初期的草根创业;到80年代下海潮;再到千禧年前后的互联网时代;以及70后企业家和80后创业者。在此期间,商业友好型的制度环境也在发展、巩固。
改革开放推动国家走向法治,财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逐渐厘清,进一步了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令人欣慰的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齐头并进。移动智能终端、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的线下商业模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商业繁荣拥有了技术与制度的双引擎。
然而,中国商业仍需居安思危。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阴晴不定,中美贸易战阴云密布,中国企业在创造巨大的辉煌之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迎接挑战需要改革的智慧与魄力,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壁垒、促进私营经济成长、降低企业税负、培育创新基础,这些中国改革的长期主题,今天更到了积极应对、破题求变的时刻。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四十年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深刻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1995年,我前往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那时候的北京马路上都是自行车。如今北京马路上虽然还有自行车,但已经从“凤凰牌”变为了“共享牌”。那时,我买了一部手机带到中国,周围的人看到后都觉得非常新奇;如今中国人已可以用一部智能手机解决生活中的一切所需。
改革开放给中国百姓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我有许多中国朋友。这几十年里,我看到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好,许多人甚至自己当起了老板。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深圳这些大城市,创业创新氛围十分浓厚。
我曾访问过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一些企业。那里的年轻人充满朝气,那里的工作环境比肩世界一流公司。中国企业让我感受到一种蓬勃发展的力量。
参考资料:中国文明网-四十年 中国奇迹般的发展变化
参考资料:凤凰网-外媒:改革开放40年 两件大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开始就是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从温饱到小康下来是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高楼大厦建设新农村等交通方面实现了乡乡村村柏油路从汽车到火车到高铁等等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
一是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渐明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激发了经济活力,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
二是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传统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能力等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社会流动性增加、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等趋势,协调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政府逻辑与基本内容。
三是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
1978年,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典型农业型国家。此后,经过采取加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单位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增设开放城市等改革创新。
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
四是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
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消费量比1949年低18斤,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低0.2斤;当年全国有139万个生产队(占总数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
1978年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同步追求分好的问题,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