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 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初级阶段的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100年时间(1956——2050左右)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根本任务: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①城乡市场非常繁荣。
②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
③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显著。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党的八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系统概括。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要求人们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当然,人们也必须同时看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