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专业分类目录是什么?
- 2、学科分类目录有哪些?
- 3、什么是本科专业目录
专业分类目录是什么?
专业目录分类一般指的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专业目录,包括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报考时,考生的专业需与专业目录中的专业一致。
部分省份公务员在招考时适用的专业分类不统一,具体详情考生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进行查询,也可以电话致电招考单位咨询。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我国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与修订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目录,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2021年2月10日,教育部又对该目录进行了更新,公布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2021年12月10日,教育部再次对该目录进行了更新,公布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2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学科分类目录有哪些?
按照国家2011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的学科、专业目录》,学科分类目录可以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3大门类。
在这13大门类下面,每大门类又设有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级学科;工学门类下设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冶金工程等。除开军事学外,所有的一级学科共有110个,有的一级学科下还设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共有375个。
学科分类目录(一级学科分类代码与名称:58个)是研究生报考,填报专业时必填的内容。考上研究生后,还要在相关领域科研型论坛找到尽可能多的“同行”,一起切磋,以便更好的开展科研工作以及撰写毕业论文。
什么是本科专业目录
按教育部2012新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国大学的本科学科分为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学科门类是最大的学科,学科门类下设专业类,专业类下设专业,专业是学科的最小划分单位。高考招生填报志愿中的专业,指的就是学科的最小划分单位。
什么是本科专业目录
按教育部2012新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国大学的本科学科分为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学科门类是最大的学科,学科门类下设专业类,专业类下设专业,专业是学科的最小划分单位。高考招生填报志愿中的专业,指的就是学科的最小划分单位。本科共有12个学科门类,其中理科4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科8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均可文、理兼招兼报。12个学科门类下设专业类92个,共506种本科专业。新本科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