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春秋三传分别是指什么 ?
- 2、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 3、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春秋三传分别是指什么 ?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 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 《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据《汉书·艺文志》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孔 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论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 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 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 传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
《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 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置,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
1、《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30卷。《左传》的作者是谁,历来颇有争议。汉代时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丘明在口授《春秋》以教弟子时,怕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汉书·艺文志》),故用事实来补订《春秋》,作《左氏传》。清代今文经学家们则认为《左传》是刘歆托名改编。
2、《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著于竹帛”。
3、《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
扩展资料
影响
《春秋》与三传文字洗练,记事简洁明了,遣词井然有序,对后世文学家、史学家影响颇大。尤其是《左传》,刘知几在《史通》中称赞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语言之精要已成为后代楷模。
《左传》文字优美生动,在文学性方面较之《春秋》有很大增强,从“大事记”式的记录发展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展示,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堪称为文史并茂的历史、文学名著。
司马迁发扬《左传》的传统,为世人留下了亦史亦文的巨著《史记》,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裁、手法均深受《左传》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春秋三传指的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确立编年史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春秋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毋生合写成书。
《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扩展资料: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据说为孔子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
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为达到这个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所以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
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