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除了人,动物界有同性恋吗?
- 2、猩猩一共有几个品种
- 3、猩猩的种类有哪些?
- 4、猿的由来
除了人,动物界有同性恋吗?
波诺波黑猩猩
波诺波黑猩猩,也叫倭黑猩猩或者小黑猩猩。这种猩猩被认为是和人类最接近的动物,然而它在寻找性快乐上面却非常开放。几乎所有的喜好和平生活的倭黑猩猩都具有双重“性”格,他们在解决争端时采用的常常是“做爱而非战争”的方式。他们会频繁的和其它动物交配,而且交配中还会由于快感到来不断的发出尖叫,而同性交配也常常使它们乐此不疲。大约2/3的 同性恋行为都是在雌性倭黑猩猩间发生的。
日本猕猴
日本猕猴雌性猕猴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而且她们每次交配时只会有一个性伙伴,绝不会发生群交行为。尽管如此,在动物发情期她们却可以有几个性伙伴。雌性猕猴热衷于诸如生殖器刺激之类的活动,也喜欢发出各种形式的笑声来表达她们的性快感。雄性猕猴之间也会出现同性恋行为,但是他们更倾向于一夜情过后不久就把性伙伴给甩掉。
美国野牛
美国野牛美国野牛中的雄性动物之间更容易发生同性恋,而由于雌性野牛和公牛一年只有一次交配所以异性野牛之间的交配行为就更少了,而雄性野牛会由于体内的能量积累的关系,当无法与雌性野牛交配时,会对同性的雄性野牛发情,在野牛发情期,公牛一天会有几次要和同性发生性关系。超过55%的年轻公牛的性生活都是在同性之间展开的。
瓶鼻海豚
瓶鼻海豚海底有3种动物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发生频率几乎差不多。雄性瓶鼻海豚一般具有双重“性”格,而且他们和同性对象之间的感情也真有不得第三者插入的那种牢靠程度。(对这些同性恋海豚来说,这种关系就和雄性海豚与雌性海豚的关系在同等高度)这些动物之间的同性恋活动包括口交,在这发生时海豚会用鼻子会不断给性伙伴的生殖器以刺激。雄性海豚还会让他们已经勃起的生殖器在同伴身上摩擦以获得快感。
长颈鹿
长颈鹿雄性长颈鹿之间的性活动比较频繁。这种雄性动物在爬到性伙伴身上之前常常会搂着对方的脖子不断亲吻。这种亲密的举止可以持续1个小时的时间。根据一项研究,每20只雄性长颈鹿中就会有一只被发现正和性伴侣在耳鬓厮磨。在很多情况下,同性之间的性活动比异性间的性行为还要普遍。
非洲羚羊
非洲羚羊平均来说,雌性羚羊在发情期和同性伙伴之间的性行为1个小时内就会出现几次。在这种野生的哺乳动物之间同性恋行为占羚羊所有性行为的比例几乎超过了9%。在追求同性伴侣 时,追求者会侧着身子在心仪的对象后面悄悄的跟着,这时她的前腿会抬起来以便让她的雌性伙伴的身体夹在其双腿之间。而这种动作最终会让追求者爬到性伙伴身上。
黑天鹅
黑天鹅在这种动物的交配行为中每年都会有多达20%的性行为发生在同性之间。几乎1/4的“同居者”都是同性,而且“同居时间”常常会达数年。而有些时候公天鹅和母天鹅之间也会发生性行为。一旦母天鹅下了一堆蛋后,那些愿意当父亲的公天鹅便会把这些蛋偷走然后由自己孵化。还有一些时候公天鹅会把异性伙伴从巢中哄走然后堂而皇之的趴在天鹅蛋上面越俎代庖的扮演起母天鹅的角色。
海象
海象雄海象到4岁时性才会发育成熟。在之前的性青涩时期,他们最有可能和同性之间出现性上的相互抚慰。年龄大一点的雄海象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格,在发情期会和雌象交配而在1年中剩下的时间则会和同性发生性行为。这些雄海象抱在一起相互摩擦对方的身体,甚至还会抱在水中共眠。
灰鲸
灰鲸向四周喷水会让自己的位置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从而为他和同性间的性行为营造了一块全新的天地。在这种滑来滚去的性狂欢中,5头灰鲸会向四周滚动,同时向周围不断喷水,他们的肚子相互顶着以便让他们的生殖器能够相互接触。
秘鲁岩鸟
秘鲁岩鸟这种长相极为漂亮的在岩石中栖息的鸟常常能从同性恋中获取很大的快乐。几乎40%的雄鸟都曾有过某种形式的同性恋行为,还有一小部分根本就不曾和异性“同床共枕”过,这在动物界也是很少见的一件事。
猩猩一共有几个品种
Papio;savanna baboons
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猴科狒狒属的通称。是灵长类中次于猩猩的大型猴类。体长50.8~114.2厘米,尾长38.2~71.1厘米,体重14~41千克;头部粗长,吻部突出,耳小 ,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齿长而尖,具颊囊;体型粗壮, 4 肢等长,短而粗,适应于地面活动;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 ;毛黄、黄褐、绿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较深;毛粗糙,颜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颜面周围、颈部、肩部有长毛,雌性则较短。共 5 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个别种类也见于阿拉伯半岛。
猴子是很多灵长类动物的统称(包括狒狒),灵长目按照进化程度通常可分成原始的原猴(狐猴、懒猴)类、中等进步的猴类和进步的猿类和人类。
猩猩是我们亚洲的热带动物。它们产于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森林
里。
猩猩是一种大型的动物,毛多而密,呈红褐色。雄的比雌的大些。雄的体高可达
1.4米,重量可达80千克。手臂很长,两只手臂展开可达3.5米,比人长了一倍以上。
猩猩头尖,眼和耳都小,颌部①发达,犬齿大而尖锐,适宜于对付敌人。它们对付
敌人的武器还有强大的手。
①颌部指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
猩猩是森林动物,有筑巢习性。巢是用树枝筑成的,离地大约8~10米,晚上就睡
在里面。白天也多半呆在树上,不轻易下树来。在树上,它们是无敌的。在那里,它们
可以用手臂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上去。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树上的水果、花和嫩叶,也吃些昆虫和鸟蛋。
有时它们也落到地面上来活动。在那里,它们用四肢走路,可走得一点也不快。它
们也可以勉强直立起来行走,但是直立的姿势很拙劣,行走也很费力气,一般需要用前
肢着地支撑身体,就像拄着拐棍那样。
它们一般不大合群。雄猩猩总喜欢独自生活,到了生殖季节,才跟雌的生活在一起。
雌猩猩每次产出一只幼仔,妊期八九个月。
猩猩的智力相当发达。它们的脑比狗的大得多,平均脑量是410立方厘米。从小捕
来饲养的猩猩,人们能训练它模拟人的动作,叫它帮助人做些事。
它们的寿命一般是25~30岁。
黑猩猩是热带非洲的森林动物。
这也是一种大型的动物,但是一般比猩猩小些。
它们的毛色乌黑,所以叫黑猩猩。
它们的头比较圆,鼻子小,耳朵很大,犬齿也发达。
它们的习性跟猩猩有些不一样。比方说,它们喜欢群居,每群由十几只到三四十只。
它们喜欢在树上活动,大部分时间在树上度过。它们善于用臂行法从一棵树荡到另
一棵树上去,它们在树上的灵活性远远超过猩猩。
大猩猩也是热带非洲的森林动物。
这是最大的类人猿,所以叫大猩猩。雄的平均体高在1.6米以上,体重大约200千克。
据现在的记录,最大的大猩猩,体高1.88米,体重达290千克。
大猩猩也是前肢比后肢长,它们的两臂伸开,可以达到2.7米。
大猩猩的犬齿很发达,体力又很大,在自然界里也很少有比它强大的敌人。
它们生活在森林里,常由3只到10只合成一群,过着仿佛是家族的生活,由老的壮
大的大猩猩担任家长。雌的和年幼的大猩猩多半生活在树上。成年的雄的大猩猩却多半
生活在树下。这大概因为它们的身体太重,在树上生活不大合适了。
它们也能够勉强直立行走。
它们的性情很凶暴,很难捉活的成年的大猩猩来饲养,只有幼小的才能养活。
它们只吃植物,不吃动物。它们吃的主要是果实、嫩叶、竹笋等。
它们的智力也很高,脑量平均达500~600立方厘米。脑的结构跟人脑很相似。 _笨笨鸭。 回答采纳率:30.7% 2008-12-24 18:14 我查了很久才有的啊
现代猿类有4种:长臂猿、褐猿、黑猿和大猿。第一种为小型猿,后三种为大型猿。大型猿由于似人又被称为“类人猿”。它们与人类最接近,被称为是人类的“表兄弟”。
①原载《崛起的文明——人类起源的文化透视》,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长臂猿(Hylobates)。它是一种低等猿,身高1米左右,体重约10千克,毛色驳杂,脑量不超过100~120毫升,纯树栖生活。长臂猿,顾名思义,它们的前肢很长,可接近身长的两倍,是臂行的能手,在树枝间摆荡跃进的速度之快,可以攫捕飞鸟。偶尔下地活动时,能直立起来,此时双膝弯屈,用前肢张开或高举在头顶上来维持平衡。它发出的声音犹如歌声,委婉动听。
长臂猿广泛分布于印度支那和马来西亚地区。在我国的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热带雨林中也有分布,但数量极其有限。除了上述的普通长臂猿外,还有一种第二趾和第三趾长在一起的合趾猿,它们形体较大,毛色黑亮,而且拥有发声时起共鸣作用的喉囊,这种长臂猿只栖息在苏门答腊一地。
2.褐猿(Pongo)。这种猿身体较大,雄性体高可达1.4米,体重为100~120千克,雌性明显小得多,还不及雄性的一半大。雄性与雌性的区别还表现在:雄性两颊有大肉疣,呈内凹的隆凸状;雄性的头骨上还有发达的矢状骨脊;成年雄性的喉囊特别大,一直延伸到胸部,可用它来支持沉重的头部。褐猿的脑量为300~500毫升。身上多毛且密,毛色呈微红褐色(有些人称它为“红猩猩”)。前臂较长,可触及到脚踝处。褐猿主要在树上活动,手脚兼用,攀缘于树丛中。下到地面时,手指攥成拳头,以指背着地支撑着身体,半直立姿态行走,脚掌以外侧部着地呈“反踵状”,行动缓慢,很少直立。褐猿主要以果实、嫩叶为食,常用强大的口齿来咬破坚果外壳。
褐猿现在只有一种,分布在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地区。目前褐猿在我国已无踪影,但在地史上的更新世时期,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南地区。
3.大猿(Gorilla)。这是身体最大的一种猿。雄性的身高达1.8米以上,最高的可达2米,肩宽1米,体重在200千克左右,雌性相对小些。大猿的脑量为400~600毫升。由于身体过于庞大,已不适应树上生活,故多数时间在地面上活动。它以半直立姿势行走,并以前肢作为支撑,以指节背面着地,像撑着拐杖似的。大猿可直立起来,此时整个脚掌着地,脚趾不弯曲。有时还站起来拍打胸部,外表显得很凶猛,实际上性情是较为温和的。基本属素食性。大猿通常结成不大的群体,群体内包含着若干个家庭小群体,后者常由一只雄性带领数只雌性生活,但这种群体是临时性的。
大猿主要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区的热带森林中,只有一个种,这个种可分布两个亚种,一个为沿海大猿或叫低地大猿,主要栖息在西非的喀麦隆和加蓬地区;另一个为高山大猿,栖息在非洲的刚果和乌干达交界处3000米以上的山地里。
4.黑猿(Pan)。黑猿数量最多,共有三个种。最著名的为普通黑猿,它最早为人们所知。黑猿的平均体重为50千克,身高达1.5米,雌雄两性的差异要比大猿和褐猿小得多。毛色一般呈黑色,喜欢在树上活动,能在树上构筑临时用的巢,以供晚上睡觉用。善于臂行,有时下地活动可以勉强地直立行走,但快跑时需用前肢撑地。喜群居,每群可达10只以上,最多时可达30~40只。杂食性,除素食外,常捕捉小鸟兽吃。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热带森林中。
还有一种栖息在刚果河中游东面(扎伊尔)大约200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矮种黑猿,它被称为“卑格米黑猿”。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称号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它们的个子并不矮,体重为25~48千克,普通黑猿为40~50千克。它们的平均身高为1.16米,平均脑量为350毫升,普通黑猿为400毫升。它们的头小,面黑色,唇呈粉红色,眼眶狭,面部突出。脚的第二、三趾间有蹼。一般也称它们为波诺波黑猿(Bonobos),这个名字是来自一个小镇的名称“Bolobo”,因最初就是从这个小镇上获得其标本的。由于它们在1933年才被定名,故又被称为“最新的猿”。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树上取食,有时到地面上用四足行走,50%的时间用双足行走,此时是为了携带食物和其他物品。近年来它们被科学界所看重,认为它们的许多习性可能与人类的远祖相近。
另外,还有一种秃头黑猿,它的头上几乎没有头发。
过去,我们对这些猿类的行为、习性和群体生活的内容所知甚少,有时也被一些似是而非的传闻所迷惑,得出了一些不正确的结论。例如,认为大猿极其凶残……现在对它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因为自60年代以来,一支研究野生猿类和猴类的队伍异军突起,他们通过艰苦的实地考察,有时甚至生活在猿群之中,揭示了以往为人们所少知或未知的猿类群体生活的种种奥秘。这些实地考察,不仅进一步论证了人与猿密切的亲缘关系,而且也为探索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和人类远祖的早期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猩猩的种类有哪些?
1、婆罗洲猩猩
2、苏门达腊猩猩
3、西非大猩猩
4、东非大猩猩
5、倭黑猩猩
6、黑猩猩
1、猩猩:
也叫人猿、红猩猩、红毛猩猩,灵长目人科的一属,与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马来语和印尼语叫做Orang utan,意思是”森林中的人”。与人类十分相近,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6.4%。活动的习性通常不用声音沟通,通常有好几个个体会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但彼此不干扰,平均寿命大概40年,平均身高大概171~180厘米左右。属猩猩科,是一种非常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人们把红毛猩猩称作世界上最憨态可掬的哺乳类动物。红毛猩猩与大猩猩及黑猩猩一起常常被称为”人类最直系的亲属”。
2、体态特征:
体毛长而稀少,毛发为红色,粗 糙,幼年毛发为亮橙色,某些个体成年后变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赤裸,为黑色,但是幼年时的眼部周围和口鼻部为粉红色。雄性脸颊上有明显的脂肪组织构成的”肉垫”,具有喉囊。牙齿和咀嚼肌相对比较大,可以咬开和碾碎贝壳和坚果。雄性体长约为97厘米,雌性约78厘米;身高雄性约为137厘米,雌性约115厘米;体重雄性约为60~90千克,雌性约40~50千克。其中苏门达腊猩猩体型偏瘦,皮毛比较灰,头发和脸都比婆罗洲猩猩的长。手臂展开可以达到2米长,可用于在树林之间摆荡。几乎所有的猩猩都是B型血。
猩猩是亚洲唯一的大猿,仅存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蒸汽缭绕的丛林里。在灵长类当中,猩猩的两个品种有许多方面是很突出的,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树栖,也是繁殖最慢的–哺乳动物。猩猩被认为是社会的隐居者,性生活非常独特,它们建立的地区性模式使人回想起了人类早期的文化。
猩猩就是平常说的红毛猩猩,是亚洲唯一的大猿,现在仅存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蒸汽缭绕的丛林里。在灵长类当中,猩猩的两个种(婆罗洲猩猩和苏门达腊猩猩,曾认为是一个种的两个亚种)有许多方面是很突出的,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树栖,也是繁殖最慢的–哺乳动物。猩猩被认为是社会的隐居者,而且性生活非常独特,它们建立的地区性模式使人回想起了人类早期的文化。此外,猩猩也泛指猩猩科的所有种。为了保护猩猩的栖息地,2006年底,美国与印尼政府在打击非法的原木砍伐活动中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协议。
3、栖息环境:
亚洲猩猩一度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南半岛,现仅存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北部的热带山地森林、低地龙脑香森林、热带泥炭沼森林和热带卫生保健林中。现发现湿地森林生境生活着高密度的红毛猩猩群;苏门答腊岛北部则有大约9000只红毛猩猩存活,它们主要活动在一个国家公园的四周;另有10000~15000只红毛猩猩生活在婆罗洲岛,主要活动在八个隔离区。
由于猩猩的生活习性,其密度通常都很低( 每平方千米只有1只),但是在肥沃的河谷特别是沼泽森林,它们的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千米7只。苏门答腊猩猩的密度比婆罗洲猩猩的大,而且它们也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在不被捕猎的情况下,它们的密度取决于果实的产量,特别是富含果肉的果实。对于富含果肉的果实来说,其分布是峡谷比斜坡和山脊多,低地又比山上多,而地理变化频繁的苏门答腊岛又比婆罗洲多。
猿的由来
早期猿类大约两千五百万年前开始出现。现代小猿在一千八百万年前出现,猩猩则出现于一千四百万年前,大猩猩出现于七百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则在三百——五百万年前出现。
哺乳动物,与猴相似,比猴大,颊下没有囊,没有尾巴,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都是。
虽然人们常把猿猴并称,有时候将猴也称为猿,而猿有时也会称做是猴,不过他们在生物学上是不同的动物。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猴有尾巴,而猿没有。在分类学上,人是猿的一种。
最著名的为普通黑猿,它最早为人们所知。黑猿的平均体重为50千克,平均脑量为400毫升,身高达1.5米,雌雄两性的差异要比大猿和褐猿小得多。
毛色一般呈黑色,喜欢在树上活动,能在树上构筑临时用的巢,以供晚上睡觉用。善于臂行,有时下地活动可以勉强地直立行走,但快跑时需用前肢撑地。
喜群居,每群可达10只以上,最多时可达30~40只。杂食性,除素食外,常捕捉小鸟兽吃。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热带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