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效应(米勒效应补偿)

点击阅读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晶体管的放大能力随着频率的增加而下降
  • 2、什么是米勒效应?
  • 3、密勒电容与密勒效应
  • 4、密勒效应的介绍
  • 5、关于密勒效应的问题
  • 6、米勒效应,究竟什么是米勒效应,工程设计中考虑米勒效应的方法与注意

为什么晶体管的放大能力随着频率的增加而下降

1、这是指晶体管的交流电流放大倍数受到所加信号频率的影响。

2、因为晶体管具有有限的放大速度,频率越高,速度相应跟不上,放大倍数就降低。

什么是米勒效应?

所谓的米勒效应(Miller Effect),就是真空管极与极之间的电容,真空管的极间电容愈大,高频响应就愈差,强放管的体积特大,因此极与级之间的距离也比较大,比一般小型电压放大管要大得多,尤其是三极管,只有三个极,极与极之间的距离更大,因此米勒效应也更大。

同源放大器怎样应用米勒效应,除了上述网址外,还可以参考:

密勒电容与密勒效应

米勒效应(Miller effect)是在电子学中,反相放大电路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分布电容或寄生电容由于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输入端的电容值会扩大1+K倍,其中K是该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虽然一般密勒效应指的是电容的放大,但是任何输入与其它高放大节之间的阻抗也能够通过密勒效应改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输入电容的增长值为

{displaystyle C_{M}=C(1+A_{v}),}{displaystyle -A_{v}}是放大器的增益,{displaystyle C}是反馈电容。

密勒效应是米勒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

密勒效应的介绍

密勒效应(Miller effect)是在电子学中,反相放大电路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分布电容或寄生电容由于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输入端的电容值会扩大1+K倍,其中K是该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虽然一般密勒效应指的是电容的放大,但是任何输入与其它高放大节之间的阻抗也能够通过密勒效应改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关于密勒效应的问题

密勒效应

(1)基本概念:

密勒效应(Miller effect)是在电子学中,反相放大电路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分布电容或寄生电容由于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输入端的电容值会扩大1+K倍,其中K是该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虽然一般密勒效应指的是电容的放大,但是任何输入与其它高放大节之间的阻抗也能够通过密勒效应改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米勒效应是以约翰·米尔顿·密勒命名的。1919年或1920年密勒在研究真空管三极管时发现了这个效应,但是这个效应也适用于现代的半导体三极管。

(2)降低密勒效应的措施:

可以采用平衡法(或中和法)等技术来适当地减弱密勒电容的影响。

平衡法即是在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连接一个所谓中和电容,并且让该中和电容上的电压与密勒电容上的电压相位相反,使得通过中和电容的电流恰恰与通过密勒电容的电流方向相反,以达到相互抵消的目的。

(3)密勒效应的不良影响:

密勒电容对器件的频率特性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对于BJT:在共射(CE)组态中,集电结电容势垒电容正好是密勒电容,故CE组态的工作频率较低。

对于MOSFET:在共源组态中,栅极与漏极之间的覆盖电容Cdg是密勒电容,Cdg正好跨接在输入端(栅极)与输出端(漏极)之间,故密勒效应使得等效输入电容增大,导致频率特性降低。

(4)密勒效应的好处:

① 采用较小的电容来获得较大的电容(例如制作频率补偿电容),这种技术在IC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小芯片面积);

② 获得可控电容 (例如受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容) 。

米勒效应,究竟什么是米勒效应,工程设计中考虑米勒效应的方法与注意

(1)原始大气 氧气(2)有机小分子 原始海洋(3)冷凝管 降雨(4)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 试题分析:在米勒做的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pm7:05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pm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