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上官体”﹖
- 2、上官体是哪一个作家的诗风?
- 3、上官体的名词解释
- 4、名词解释上官体
- 5、上官体的由来是什么?
什么是“上官体”﹖
【上官体】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由来】
上官仪(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唐代宰相,著名诗人、政治家。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在扬州发动叛乱,弑杀隋炀帝,上官仪父亲江都宫副监上官弘被宇文化及党羽陈稜所杀。上官仪年幼,藏匿幸免。 贞观初年,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官至宰相。
因唐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被抄没,儿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唐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之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因长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文并绮艳”。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因其位显,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
上官体是哪一个作家的诗风?
上官体是上官仪的诗风。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修辞之美。
上官仪(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唐代宰相,著名诗人、政治家。
上官仪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它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正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度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
在唐诗发展史上,它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 和沈佺期、宋之问。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由于宫廷诗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生活接触面也比较狭窄,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来承担。
上官体的名词解释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名词解释上官体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修辞之美。
上官仪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它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正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度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
在唐诗发展史上,它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 和沈佺期、宋之问。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由于宫廷诗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生活接触面也比较狭窄。
上官体的由来是什么?
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宫体诗。初唐前期的诗坛,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仍沿袭着六朝宫体诗的华艳风习。
上官仪(6087~6447)“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因而受到太宗、高宗的宠信,“仪既显贵,当时多有学其体才,时人谓之‘上官体’。”这便是“上官体”一名在由来。上官仪的诗今存二十首,多为奉和应制之作,其中如《八咏应制》等是典型的齐梁宫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