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 2、立国之本指的是什么
- 3、什么是立国之本
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党章中总纲强调了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立国治国之本。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党员不仅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且也决不能背着党同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发生联系。“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并且触犯了刑律的人,不严肃处理是不行的。”“自由化思潮一发展,我们的事业就会被冲乱。”
1987年初,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全党要充分认识自由化的危害和反自由化的重要性。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写进了党章,用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
拓展资料:
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家园的根基,四项基本原则动摇,理想信念与精神家园就会有崩塌和丧失的危险。因此,可以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党的改革开放决策一起,都是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的最根本性的标准,也是我们党的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最大的政治规矩。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立国之本指的是什么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立:就是建国。“本”是指事物的根、根和本质。国家的基础是立国、立国的根本、根本和本质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也有人说:诚信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和谐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国家的根基;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建设国家的基础;道德教育是建设国家的基础;关注民生是建设国家的基础;道德建设是建设国家的基础;领土是我国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什么是立国之本
有三种回答:
(一)政治的立国之本
按18大新党章的提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同时要注意把所谓立国之本放在宽广的语言环境中,避免单打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二○○七年十月十五日)》
(二)社会发展的立国之本
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是立国之本。历来有主要领导人就此作出的阐述。
应该看到,教育是立国之本,基础科学、中小学教育必须加以重视,这不只是为了今天,更重要的是为了明天。-《邓 颖 超文集》355页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是百年大计、千秋工程。—《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 温 嘉 宝(二○○八年十一月一日)》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政府工作报告 温(二○○七年三月五日)》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实现全面繁荣和进步,教育是基石,科技是关键。—《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温(二○○七年五月十五日)》
(三)总体的立国之本
国家三大要素——土地、人民、主权,此三大要素必须同时存在。其中土地是被动要素,主权的能动性极为有限,人民居于最活跃地位,因此说人民是立国之本。由此派生出其它提法,如民生是立国之本。
如果是考试答卷,(一)能得分。必须可到它的语义、语境局限性,以及不具有普遍意义的属性。30多年争议的焦点,在于能不能拿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历史唯物主义中观念究竟应该居于什么地位,能不能拿精神创造精神、精神创造物质,为什么中国古人说的国本、本固邦宁多指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