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简笔画(杜鹃鸟简笔画 儿童简笔画)

点击阅读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布谷鸟的详细资料
  • 2、布谷鸟是什么样子的?
  •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简笔画
  • 4、“咕咕咕”叫的鸟是什么鸟啊?

关于布谷鸟的详细资料

布谷鸟指大杜鹃,大杜鹃额浅灰褐色,头顶、枕至后颈暗银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轴纹褐色,沿羽轴两侧缀白色细斑点,且多成对分布;

末端具白色先端,两侧尾羽浅黑褐色,羽干两侧也具白色斑点,且白斑较大,内侧边缘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两翅内侧覆羽暗灰色,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

飞羽羽干黑褐色,初级飞羽内侧近羽缘处具白色横斑;翅缘白色,具暗褐色细斑纹,下体颏、喉、前颈、上胸,以及头侧和颈侧淡灰色,其余下体白色。

扩展资料:

主要为夏候鸟,部分旅鸟。春季于4-5月份迁来,9-10月份迁走。性孤独,常单独活动。飞行快速而有力,常循直线前进。飞行时两翅震动幅度较大,但无声响。繁殖期间喜欢鸣叫,常站在乔木顶枝上鸣叫不息。

有时晚上也鸣叫或边飞边鸣叫,叫声凄厉宏亮,很远便能听到它“布谷-布谷”的粗犷而单调的声音,每分钟可反复叫20次。鸣声响亮,二声一度,像“KUK-KU”。

主要以松毛虫、舞毒蛾、松针枯叶蛾,以及其它鳞翅目幼虫为食。也吃蝗虫、步行甲、叩头虫、蜂等其它昆虫。

布谷鸟是什么样子的?

准确的说应该是鸟样

背上覆盖灰色羽毛,腹部有浅白色绒毛,个头在一般的鸟中算是较大的了,在我们那里叫做“篙谷(发这个音)”,叫声也象个”篙谷“,就是这个季节出现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简笔画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 【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咕咕咕”叫的鸟是什么鸟啊?

是布谷鸟,中文学名大杜鹃。

隶属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常见以零散个体活动,有时成对,难见集群,在山地及平原的树上都可见,是比较易见于居民点附近的杜鹃,鸣声响亮、清沏,二声一度,象“kuk—ku”之声,即“咕咕咕”的声音,反复不已,“布谷”之名亦是因其叫声而得的。

扩展资料:

宋人刘克庄《忆秦娥》词“……枝头杜宇啼成血,陌上杨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烟疏雨,江南三月。”词中提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

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

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鲜血,故有“尽是冤禽血染戊”,俗称杜鹃花。

传说杜鹃啼血的杜鹃鸟应当就是特指的俗称布谷鸟的四声杜鹃。因为细加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所以又有杜鹃花的颜色是杜鹃鸟啼血染成之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全唐诗》 卷759成彦雄《杜鹃花》句)“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杜鹃鸟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pm8:53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pm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