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 2、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 3、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任务包括哪些
- 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要坚持以什么为主?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有种子生产与经营、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专业。
在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设高职专业66个、开办49个,涵盖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等16个大类。
拥有国家示范(骨干)专业6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4个,入选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一、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规划、系统治理,自然修复、休养生息,分类施策、严格监管的原则,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将吕梁山区建设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的样板区、资源型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的先导区。二、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增加和提高生态考核指标权重,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吕梁山区高质量发展。
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行政、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关工作。
吕梁山区内各级人民政府是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推进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三、省人民政府和吕梁山区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计划,将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四、吕梁山区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布局,统筹开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
支持以整沟治理模式,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综合治理,探索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吕梁山区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增强生态意识,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参与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
对在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五、吕梁山区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为目标,以治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为基础,以主要交通、水系干线通道绿化和两侧荒山绿化、环城绿化为重点,使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创新治理模式、造林模式及技术,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和保护;因地制宜选择连翘、山桃、山杏、文冠果、翅果油树、沙棘等以经济利用为目的的灌木,营造经济灌木林、乔灌混交林,力争2030年林木覆盖率增长十个百分点。六、吕梁山区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综合改革,开展河流生态流量管控和水污染防治,构建水权确权登记、有偿出让、水权交易、收储转让、交易监管、风险防控的水权制度体系,加强淤地坝、规模化有机旱作梯田等水保工程以及其它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小水网工程建设与中部引黄等大水网骨干工程衔接,按照“再生水、黄河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用水顺序,为吕梁山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保障。七、吕梁山区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森林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格野生动植物保护,严防森林草原火灾,严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公益林经营者对公益林中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等低质低效林,采取林分改造、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公益林的质量和生态保护功能。
吕梁山区内的天然林、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商业性采伐;
(二)采脂、割漆、剥树皮、掘根;
(三)毁林开垦;
(四)违反国家规定采土、采石、采砂;
(五)新建公共墓地、露天采矿;
(六)从事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设施建设;
(七)损坏、擅自移动保护设施和界桩、标牌;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林草的,应当采取有利于原生植被保护的措施。
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任务包括哪些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规划》称,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趋势,各类自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稳定性逐步增强,重点生态工程区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提醒,我国在生态方面的历史欠账还比较多,问题积累多、现实矛盾也比较多,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且面临“旧账”没还、又欠“新账”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仍处在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十分艰巨。《规划》明确,到2035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吴晓介绍,《规划》提出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等基本原则;将重大工程重点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重点区域,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生态状况、主要生态问题,研究提出了主攻方向。“《规划》是推进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的总体设计,是编制和实施有关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对推动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战略性、指导性作用。”吴晓说。“一定要让母亲河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众所周知,黄河重点生态区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系统不稳定。而长江重点生态区也面临着河湖、湿地生态退化风险,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突出,水生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中华鲟、达氏鲟、胭脂鱼、“四大家鱼”等鱼卵和鱼苗大幅减少,江豚面临极危态势。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介绍,《规划》在长江重点生态区布局了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上中游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三峡库区生态综合治理,洞庭湖、鄱阳湖等河湖、湿地保护和恢复,大别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重点生态区矿山生态修复8个重点工程;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布局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贺兰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修复、黄河重点生态区矿山生态修复5个重点工程。周远波表示,自然资源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长江、黄河和海岸带三个重大工程的专项建设规划,来推动陆海统筹、河湖联动这种治理模式落地。“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一定要让母亲河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国家林草局规划财务司司长闫振说,要将过去分散在各个工程的项目资金,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方式进行配置,特别是在长江、黄河以及其他重点区域集中投入,和其他行业部门的生态保护修复举措配合起来,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的目的,确保长江、黄河流域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持续改善。全面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规划》提出,到2035年,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闫振介绍,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10个国家公园试点,覆盖面积22.29万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建设,国家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最具代表性的是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旗舰性物种得到恢复,比如东北虎、东北豹、雪豹的种群都得到了恢复。”闫振说,目前,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有27只东北虎、42只东北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监控系统多次拍到一只母虎和四只小虎一同行走的珍贵资料。另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各个国家公园都建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分局和管护站,管护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一条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保护、培育、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要坚持以什么为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要坚持以湿地为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应注重湿地的作用。要加强黄河流域湿地保护顶层设计,填补湿地保护空缺。要合理选择湿地生态修复方法,强调自然恢复,保障湿地的生态用水。沼泽以自然恢复为主,不主张用大规模工程手段;开展湿地“生物链”恢复。
应考虑整个区域生物链的构建,恢复具有共生关系的生物链;在污染区域,可以利用以净化功能为主的“小微湿地”。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措施:
1、在上游要大力开展封育保护,加强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和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2、在中游要完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水土沙化问题。
3、在下游开展重点河湖、黄河三角洲等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保证生态流量、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同时开展滩区的土地综合整治。
4、推进水蚀、风蚀区域的综合治理,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科学有序地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退化草原治理,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