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亚洲100所大学有哪些
- 2、哪23所高校进入亚洲大学排行榜前100?
- 3、亚洲大学100强,中国有几所大学入围?
- 4、亚洲大学排名
- 5、亚洲排名前十的大学是哪些?
亚洲100所大学有哪些
QS2014亚洲大学排名,中国大陆22校上榜,高于日本的21所,排名亚洲第一。中国大陆排名前10 的学校依次是:北京大学(8)、清华大学(14)、复旦大学(22)、中国科技大学(25)、南京大学(26)、上海交通大学(28)、浙江大学(31)、北京师范大学(42)、南开大学(50)、中山大学(54)。
2014QS亚洲大学排名前100名单:
1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2 韩国高等科技学院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韩国
3 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4 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5 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
6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7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新加坡
8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9 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韩国
10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11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12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13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日本
14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15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
16 延世大学
Yonsei University
韩国
17 成均馆大学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韩国
18 高丽大学
Korea University
韩国
18 东北大学
Tohoku University
日本
20 名古屋大学
Nagoya University
日本
21 国立台湾大学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台湾
22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Fudan University
中国
23 北海道大学
Hokkaido University
日本
24 九州大学
Kyushu University
日本
25 中国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
26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中国
27 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香港
28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中国
29 汉阳大学
Hanyang University
韩国
29 国立交通大学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台湾
31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中国
32 马来亚大学
Universiti Malaya (UM)
马来西亚
33 国立清华大学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台湾
34 筑波大学
University of Tsukuba
日本
35 庆应义塾大学
Keio University
日本
36 国立成功大学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湾
37 庆熙大学
Kyung Hee University
韩国
38 印度理工学院德里(IITD)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 (IITD)
印度
39 梨花女子大学
Ewha Womans University
韩国
40 玛希隆大学
Mahidol University
泰国
41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IITB)
印度
42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
43 神户大学
Kobe University
日本
44 早稻田大学
Waseda University
日本
45 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香港
46 台北医科大学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台湾
47 广岛大学
Hiroshima University
日本
48 朱拉隆功大学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泰国
49 国立阳明大学
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
台湾
50 南开大学
Nankai University
中国
51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台湾
52 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IITK)
印度
53 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dras (IITM)
印度
54 西江大学
Sogang University
韩国
54 中山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国
56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UKM)
马来西亚
57 马来西亚科技大学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USM)
马来西亚
57 西安交通大学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中国
59 国立中央大学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台湾
60 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haragpur (IITKGP)
印度
61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
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
日本
62 千叶大学
Chiba University
日本
63 菲律宾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
63 武汉大学
Wuhan University
中国
65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ersity
中国
66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UTM)
马来西亚
67 金泽大学
Kanazawa University
日本
68 韩国中央大学
Chung-Ang University
韩国
68 国立釜山大学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70 印度理工学院鲁尔基分校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orkee (IITR)
印度
71 印度尼西亚大学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印尼
72 上海大学
Shanghai University
中国
73 韩国外国语大学
Hankuk (Korea)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韩国
73 国立中山大学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台湾
75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台湾
76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UPM)
马来西亚
77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
78 人民大学
Renmin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
7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hang University (former BUAA)
中国
79 北京理工大学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
81 长庚大学
Chang Gung University
台湾
81 德里大学
University of Delhi
印度
81 首尔大学
University of Seoul
韩国
84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中国
85 庆北国立大学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85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ersity
中国
87 国立全北大学
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88 冈山大学
Okayama University
日本
89 国立中兴大学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台湾
90 大阪城市大学
Osaka City University
日本
91 韩国天主大学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韩国
92 清迈大学
Chiang Mai University
泰国
93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中国
94 东京都会大学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日本
95 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wahati (IITG)
印度
96 东国大学
Dongguk University
韩国
96 仁荷大学
Inha University
韩国
96 东京农业科技大学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日本
99 华东理工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
99 熊本大学
Kumamoto University
日本
101 国立全南大学
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详见:
哪23所高校进入亚洲大学排行榜前100?
据新华社消息,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20年亚洲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列第一和第二,这是中国大陆高校首次包揽这一排行榜前两名。
在今年的排行中,清华大学蝉联榜首,北京大学从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十(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并列),这是首次有三所中国大陆高校跻身前十。
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第三。进入前十名的还有中国香港大学、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韩国首尔大学。
除此之外第十一名到第二十三名依次是京都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浙江大学、浦项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高丽大学、台湾大学、延世大学(首尔校区)、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
扩展资料:
今年,来自亚洲地区30个国家和地区的489所大学进入排行榜。中国大陆共有81所高校上榜,其中23所高校进入前100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菲尔·巴蒂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陆高校首次包揽排行榜前两名,继续向世界展示其日益强大的实力。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使用13个绩效指标,在教学、研究、知识转移和国际展望等方面对各高校实力进行考量。
参考资料来源:千龙网-清华北大包揽亚洲大学排名前两名
亚洲大学100强,中国有几所大学入围?
2011年亚洲大学排名-2011年亚洲大学排名 1.香港大学2.香港科技大学4.香港中文大学16.香港城市大学21.国立台湾大学30.香港理工大学45.香港浸会大学 中国内地大学共占11位。分别是:北京大学(并列第10)、清华大学(并列第15)、中国科技大学(24)、复旦大学(26)、南京大学(27)、上海交通大学(29)、浙江大学(32)、天津大学(70)、西安交通大学(75)、同济大学(94)、东南大学(95)。(
亚洲大学排名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20年亚洲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列第一和第二。2020年,亚洲30个国家和地区的489所大学进入排行榜。中国大陆共81所高校上榜,其中23所高校进入亚洲大学排行榜前100。
上榜大学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 招收本科生
② 2014年至2018年期间科研产出不少于1000篇相关论文(每年至少150篇),但不可80%以上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某一学科领域。
与2019年相比,中国大陆又有9所高校获得排名资格,总参与数达到81所,创历史新高。在此次亚洲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3所高校跻身前10名,13所高校排在前50名(含)。
清华大学继去年首次为中国大陆高校斩获第一名之后,连续两年保持头名。
北京大学从第5位上升到第2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列第10位(与韩国的成均馆大学并列),展现了中国大陆在高等教育方面日益强大的实力。
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匹黑马,中国大陆表现最好的十所高校在2020年的排名或与去年持平或更上一层。浙江大学从去年的第14位上升到第13位,上海交通大学在去年排名(第24位)的基础上进步5位,进入前20名(第19位)。
其他表现突出的大学还有:华中科技大学从第47位上升至第34位,前进了13名;中南大学从第85位上升至第54位,前进了31名;湖南大学从第97位上升至第73位,上升了24名;深圳大学从第113位升到第88位,冲进前100名。
总体而言,中国大陆有35所高校在2020年排名中更进一步。
亚洲排名前十的大学是哪些?
QS亚洲大学排名: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居第一,清华大学紧随其后位居第二,南洋理工大学第三,此外位居前10的大学还包括:香港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马来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一、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在国际框架下推展高深优质的教育与科研之际,突出展现亚洲视角和优势。
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等高校联盟的成员,商学院获有AACSB和EQUIS认证。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12年,该校改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1949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
1955年,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立了南洋大学。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二、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南洋理工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的一所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南大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成员,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创始成员、AACSB认证成员、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APSIA)成员,也是国际科技大学联盟的发起成员。
作为新加坡的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其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为工科和商科并重的综合性大学。
四、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是中国香港的一所国际化公立研究型大学,有亚洲“常春藤”之称。校训为 “明德格物” ,对应拉丁文为Sapientia Et Virtus。
香港大学奠基于1910年3月16日,次年3月30日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香港西医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
建校初期,香港大学规模极小,自1912年3月11日正式开学,到1916年12月举行首次毕业典礼,仅有23名毕业生。1948年4月9日后,学校秩序重建与结构转型并举,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五、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为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
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六、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七、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现北京)。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八、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HKUST),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重要成员,并获AACSB和EQUIS双重认证,是一所亚洲顶尖、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该校以科技和商业管理为主、人文及社会科学并重,尤以商科和工科见长。
香港科技大学是香港政府为配合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型需要而创办的香港第三所大学。1986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1991年10月,科大举行开幕典礼。2007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成立。2019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批筹建。
九、马来亚大学
马来亚大学是马来西亚首屈一指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坐落于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是全马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尤以文理学科和医学著称,有许多学科领域享有世界级的声誉。
作为马来西亚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大学,马大不仅是亚洲大学联盟成员,也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英文: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简称 APRU)重要的学术成员,同时也是英联邦大学协会成员 。
马来亚大学的前身是 1905 年成立的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和 1929 年成立的莱佛士学院,并于 1949 年 10 月 8 日合并成立了马来亚大学,拥有 115 年的办学历史。
十、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7年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QS亚洲大学排名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新加坡国立大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南洋理工大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香港大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浙江大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复旦大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香港科技大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马来亚大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上海交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