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十大名将排名(秦国十大名将排名魏冉)

点击阅读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 2、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 3、战国十大名将是哪些人?
  • 4、在你心中古代十大名将排行有哪些能入榜?
  • 5、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哪些名将?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天才武将如繁星璀璨,耀眼夺目,他们利用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在战争中率部取得辉煌的战绩,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战神,我们的民族才不会为外族欺辱,华夏文明才能不间断发展延续数千年。以下试列出华夏民族十位千古名将:

一、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柏举之战后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着《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二、吴起,战国初期魏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人,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白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阙之战,采取先弱后强、避实击虚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因功晋升国尉。此后30余年,攻取韩、魏、赵、楚等国70余城。三十六年,领兵入楚,攻克楚都,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国华阳,白起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军13万人,淹死赵军2万余人。五十五年,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坑杀赵俘40多万人,为秦国最终一扫六合消除最大的障碍。后为相国范雎所妒忌,于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杀。

四、韩信,秦末汉初淮阴(今江苏淮安市)人,西汉开国功臣,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夜袭魏国,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此后,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乌江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五、卫青,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中国古代三大骑兵战天才之一。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六、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七、李靖,隋末唐初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初第一名将。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祐,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八、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九、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十、徐达,元末明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虽是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1363年鄱阳湖之战以少胜多全歼陈友谅65万大军。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率军20万北伐中原拔洛阳后分兵山东山西,四面出击收复华北、中原,攻克通州包围大都、灭亡元朝。徐达深通谋略,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仅沈儿峪之战就斩获元军首级10余万,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北元第一名将扩廓帖木儿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至黄河时得流木以渡。徐达北伐不仅推翻了元朝黑暗残暴的统治,使燕云十六州时隔430年再次回归汉人的手中,更是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可谓千古奇功。

以上十位名将,几乎都是常胜将军,他们要么以弱胜强,要么以少胜多,他们指挥的战役几乎都是经典。孙武和吴起是中国兵家之祖,白起和韩信协助明君在统一国家进程中奠定基础,卫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岳飞、徐达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在抗击外族入侵或开疆辟土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名将也应让我们记住的,他们有姜尚、乐毅、李牧、王翦、廉颇、孙膑、蒙恬、项羽、李广、班超、曹操、周瑜、诸葛亮、冉闵、谢玄、祖逖、陈庆之、刘裕、韦睿、郭子仪、柴荣、狄青、韩世忠、常遇春、王守仁、袁崇焕、左宗棠,但限于篇幅,本文无法一一列举。

(按自己的想法读书,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百家号。)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2、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4、 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方面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的后代——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7、 岳飞

常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的先河。

8、 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皆败阵),故列第八。

9、 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带七千骑兵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万兵全歼侯景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之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

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 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的苦大仇深、一样的使过“破釜沉舟”、一样的所向无敌、一样的功败垂成、一样的一生只吃一场败仗但军事生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与吕布同类。

战国十大名将是哪些人?

战国九大名将(一)孙膑

庞涓无义妒能贤,谗语酷刑双腿残。诈傻装疯逃大祸,赌金赛马见新天。

围梁救赵连环解,减灶添兵黑夜寒。归隐著书传后世,十三兵法又加篇!

注:围梁救赵连环解——围魏救赵,桂陵之战。梁,魏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国又称梁。减灶添兵黑夜寒——马陵之战。

战国九大名将(二)田单

火牛陷阵万人惊,壮志冲天战鼓鸣。

齐国山河归旧貌,金戈铁马似狂风!

注:战国名将之中能把仗打得象扫地一样的,只有乐毅和田单!

战国九大名将(三)乐毅

幽燕大地起狂飙,席卷黄河万里涛。

略地夺城如落叶,齐山王气顿然消!

注:战国名将之中能把仗打得象扫地一样的,只有乐毅和田单!燕,读“烟”。王,读“望”,意思是“王天下”。

乐毅是燕国名将,得燕昭王重用。当时齐国十分强大,与秦国东西对立,大有吞并天下的气势。齐湣王穷兵黩武,连续对外战争,虽然战果辉煌,但是齐国已经元气大伤。乐毅联合秦、赵、魏、韩等国一起伐齐,自己亲率燕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仅剩莒、即墨二城。后燕昭王病死,乐毅被撤职,齐国名将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恢复了齐国,但是齐国的国力再也没有重振,统一中国的历史重任便交给了秦国。

战国九大名将(四)白起

惊雷伊阕剑开锋,江汉纵横吞洞庭。北讨南征斩百万,辟疆拓土下千城。

长平有意坑降虏,青史无心留骂名。赫赫军功谁可比?知羞孙子不谈兵!

注:惊雷伊阕剑开锋——伊阕之战,白起的处女战,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江汉纵横吞洞庭——伐楚,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斩首数十万。长平之战,坑杀俘虏四十万。战国名将之中,白起的战功无可争议是第一!但杀戮太多,名声不好,所以我把他排在第四的位置上。但平心而论,他才是战国第一名将!

战国九大名将(五)赵奢

敌军连胜气嚣张,狭路相逢战太行。

智勇双全奇制胜,谁人能够笑秦邦?

注: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几乎是所向披靡,没有吃过大败仗。公元前270年,秦攻韩,围阏于(今山西和顺县)。韩国求救于赵国,赵国派赵奢领兵救援。赵奢在国境驻扎十几天,使秦军误以为赵军不会加入战争,放松了警惕,然后突然起兵,急行军赶到阏于,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大破秦军,使秦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赵奢因此名扬天下!

战国九大名将(六)李牧

金梁一柱可擎天,列国匈奴尽胆寒!

可恨奸臣不明主,长城自毁太行山!

注:李牧,赵国名将,守长城,大破匈奴,使匈奴十几年不敢侵犯边疆。秦国大举攻赵,李牧以少胜多,连续击败秦军。秦将王翦使反间计,收买赵国奸臣郭开,诬陷李牧谋反,赵国遂杀死了李牧,结果,秦军越过太行山,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亡。

战国九大名将(七)廉颇

军前易帅味如何?东挡西杀百战多。

年逾古稀心未老,仍然跨马舞长戈。

注:廉颇,赵国名将。年轻时就名扬天下。因大破齐军,官拜上卿。长平之战时,他坚守不出,欲以持久战拖垮秦军。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他,结果大败,损失四十万大军。后坚守赵国都城邯郸数年,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终于击退秦军!燕国攻赵,廉颇挂帅迎战,又遭到临阵易帅,愤而出走到了魏国。秦国大举攻赵,赵国危机,赵王想重用廉颇,派人慰问他,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仍然可以吃一斗米,十斤肉,跨马舞戈。但是使者说了坏话,赵王没有起用他。廉颇最后含恨老死于楚国。

战国九大名将(八)王翦

伐楚议兵谋虑深,索求玉帛定君心。

养精蓄锐一朝动,横扫江南半壁坤。

注:王翦,秦国名将,久经战阵。秦王政(秦始皇)欲伐楚,商议出兵多少,王翦此时已经六、七十岁了,认为要六十万,秦王嫌太多,没有答应,派青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人伐楚,大败!秦王再请王翦挂帅,王翦说楚国人多,可以动员百万大军,要灭楚国,最少要六十万人,秦王答应了他。出兵后,王翦反复向秦王索要玉帛田宅,使秦王不怀疑他有异心,免去后顾之忧。两军对峙,王翦坚守不战,养精蓄锐,突然发起总攻,一鼓作气灭了楚国!

战国九大名将(九)吴起

杀妻求将是非人,演阵排兵妙似神。

壮志难酬千古憾,赤心报国却无门!

注:吴起,卫国人。精通兵法。齐国攻鲁国,有人向鲁国举荐吴起为将,但是鲁国国君认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不可信赖!为表明自己的忠心,吴起杀死了妻子,从此落下“杀妻求将”的千古骂名。后来,魏文侯重用吴起,打败秦国,拓地六百里,任命他为西河守。魏文侯死后,吴起守排挤,投奔了楚国。楚悼王任命他为令尹(宰相),改革变法,使楚国迅速强盛起来,但是遭到楚国贵族的强烈反对!楚悼王不幸病死,贵族们杀进王宫,乱箭射死了吴起,变法失败!吴起体恤士卒,亲自为伤兵吸脓,所以手下将士在战场上无不拼命撕杀。平心而论,吴起是良将的典范!

战国第十名将(十)赵括 不算的吧~~

在你心中古代十大名将排行有哪些能入榜?

10、王佐之才-李靖

这个李靖可不是那个“托塔天王”李靖,更不是哪吒的爹。李靖是唐朝初年最出色的将领,南灭萧铣,北伐东突厥,西征吐谷浑。

李靖文武双全,出将入相,著有《李卫公兵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六军镜》等许多优秀军事著作。

9、武穆元帅-岳飞

他严于治军,赏罚分明,连金人都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四次北伐都大获全胜。但宋朝奸臣横行,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是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8、白袍神将-陈庆之

陈庆之身体文弱,骑马射箭都样样不行,这样一个人怎么称得上南北朝最强将领呢?

陈庆之特别善于打“运动战”,他带领的士兵总是士气高昂。一生战绩辉煌,而且都是以少胜多。梁武帝萧衍派陈庆之护送元颢北归途中,陈庆之身披白袍,以七千军队狂虐北魏军队五十万人。

当时童谣唱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不过,陈庆之的辉煌战果仅在《梁书》和《南史》中有记载,可能有夸大的成分。

7、冠军侯-霍去病

霍去病是汉朝另一位名将卫青的外甥。他用兵不拘一格,擅长奔袭战、歼灭战,喜欢迂回包抄战术。十七岁就敢带兵纵横大漠,因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被封为“冠军侯”。

漠北之战消灭匈奴七万多人,打的胡人痛哭流涕,“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6、武安君-李牧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前期以抗击匈奴为主,打的匈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后期以抗秦为主,肥之战给秦军带来重创,李牧是赵国军事的顶梁柱。

可惜赵王中了反间计,自毁长城,冤杀李牧。最终“李牧死,赵国亡”。从未打过败仗的李牧,败在自己人手里。

5、兵仙-韩信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谋战”派代表人物。出道即巅峰,出陈仓、平三秦,虏魏、破代、伐赵、灭燕、定齐,垓下消灭项羽军队十万人。

“王侯将相”他全部都干过,堪称“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4、十三太保-李存孝

“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是项羽,李就是李存孝。能与项羽齐名,不可能是水货一个。李存孝”骁勇冠绝,常将其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甚至有野史说,他曾经率领十八骑兵攻陷长安。《旧五代史》评价说,“惟存孝之勇,足以冠三军而长万夫,苟不为叛臣,则可谓良将矣。”

3、人屠-白起

人屠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战国时期战死的二百万人中,有一半左右都是白起杀的,所以说他是“人屠”或者“杀神”一点也不为过。白起“胆力绝众,才略过人”,一生经历七十多场战役,从未败绩。其中伊阙之战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使得秦国东进再无任何阻碍。长平之战杀死赵军45万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2、武悼天王-冉闵

武悼天王

如果说汉高祖刘邦是我们汉族的开创者,那么冉闵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汉族的拯救者。

冉闵是冉魏政权的建立者,他因为“杀胡令”广为人知,“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冉闵“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作为“屠夫天子”,他所屠杀的胡人难以统计。其中349年和359年的两次战争,就屠杀胡人三十多万。对于冉闵的这种暴行是很有争议的,不过他确实防止汉人出现断层。

1、西楚霸王-项羽

西楚霸王

项羽,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史书中唯一称之“力能扛鼎”的人物。巨鹿之战以五万人大破章邯王离秦军主力四十万人,彭城之战以三万人吊打汉军五十六万人。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就是“霸王”的代名词!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哪些名将?

孙膑

简介:战国时齐国人,孙武后代,与庞涓同为鬼谷子门生,因庞涓嫉妒,孙膑受膑刑。著名军事理论家,统帅。著有《孙膑兵法》

战绩:田忌赛马助田忌获胜。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十几年后马陵之战再破魏军,计杀仇人庞涓。“精兵减灶”典故即出自马陵之战,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提出战术上贵在“势”,认为战争要占据主动和优势。另外提出持久战和歼灭战等著名军事理论。

总评:孙膑作为孙武后代,继承了孙武军事家的传统,提出了多个有着深远影响的军事理论,影响至今。

王翦

简介:秦国人,著名军事家,秦灭六国最大功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战绩:攻破楚国都城邯郸,先后灭掉赵国、燕国、楚国,是秦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与白起相比,虽然没有斩杀那么多敌军,但是最终灭亡了3个国家,实现了秦国几代人统一中国的梦想。

总评:灭国之战中,以绝对优势兵力战胜对手,最有成果的军事家

吴起

简介:战国时期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改革家和统帅。

战绩: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最初在鲁国,因是他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鲁穆公不敢轻易拜他为将,于是发生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做了鲁国大将,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一战成名。

后又到魏国,推行改革,实行“武卒制”,即常备军和雇佣军,帮助魏国打败了秦国,把秦国河西地区全盘收归魏国,魏国因此成为强国,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河西郡守。在河西共23年,进行了系统改革,军事力量也很强盛,与诸侯共有大小七十六次战争,其中六十四次全胜,对魏国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魏文侯死后,吴起在魏国受到排挤,去了楚国,刚开始任郡守,一年后楚悼王重用他为令尹,即宰相。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史称“吴起变法”,推行法治,废除了时代世袭的贵族制度。他同时整顿武备,四处征伐,向东打败了越国,向南战胜百越,北上帮助赵国打败了魏国,使楚国也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亡,旧奴隶贵族发动叛乱,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评:全才型人才,重点在改革方面。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1:58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