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填报2021年高考志愿的技巧有哪些?
- 2、2021志愿填报怎么填 填报志愿的方法有哪些
- 3、2021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方法有哪些
- 4、2021年志愿填报方法技巧有哪些?
填报2021年高考志愿的技巧有哪些?
以第一志愿为主,报考学校要有梯度,比如超一本线100分能上的,超一本线50分能上的,够一本线就能上的(要参考近3年的录取线,就低不就高);报考专业也要有梯度,该校的名专业、一般专业都要报,一般要同意调剂。除非你特想学某专业,那就降低要求,冲某校的名专业,十拿九稳,非此专业不报。如640分,报北大的通信工程没有把握,又特别想学此专业,就报北京邮电大学的名专业通信工程。另外,报志愿也不能不冒一点风险,要“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
2021志愿填报怎么填 填报志愿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同学想知道志愿填报怎么填,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志愿填报怎么填
1、看招生章程
许多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忘记看招生章程,这是不可取的。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各个高校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招生章程的内容,否则会吃大亏。
2、一定不要非名校不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名校,但是不能完全从名校的角度去填报。名牌大学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也有一些实力强劲、有特色的专业。
对于专业,也不要盲目的非热门专业不选。有些家长认为热门专业好就业,其实不然,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填报落选率高,也不一定适合自己。应该从多方面选择专业,例如兴趣爱好、特长等。
3、不填或者全部填写“服从调剂”
其实服从调剂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另外一个是专业是否服从调剂。院校服从是指在你所选报的院校都没有被录取时才会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一般概率很低。专业服从是指你超过某个院校的投档线,但是没有达到你所报的专业的录取线,同时该校还有专业未录满可以录取你,填写“专业服从”便会被该专业录取。
志愿填报的方法
首先,先了解自己本身的分数在哪个段位,比如一二三本,专科。其次了解家人的想法,比如以后毕业希望在哪个城市工作啊,离家里远不远啊,习不习惯那边的环境之类的。
然后,就可以参考以往的学院分数线,与今年的分数线进行类比推到你在哪一部分。做好心理准备。
等出分数可以填报时,可以城市专业学院进行选择,第一个是自己或家人希望你去的城市。然后是自己比较喜欢或者比较热门的专业。其次是学院。学院里的专业好环程度可以直接上网搜。
最后是选择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方式填报。第一志愿肯定是你最想去的。第二志愿是你第二可以考虑的,第三志愿是后路。
2021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方法有哪些
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有什么方法,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
1、明确学习方向,正确处理好选学校与选专业关系
高考填报志愿的实质就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选择学校和专业。从近几年考生录取的实际情况看,能够实现“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的并不多,许多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陷入“优选学校还是优选专业”的矛盾之中。那么,学校与专业怎么选择呢?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批次的院校应有不同选择。
2、拓宽信息渠道,全面准确地掌握填报院校和专业信息
在高考志愿填报前,考生要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这是填报志愿的基础,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密切关注教育部阳光高考、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湖南招生信息港这三个招生考试机构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
2.2根据自己所报考的类别,收集相关院校的具体招生政策。
2.2.1是参考省教育考试院所编发的招生计划书上的院校信息;
2.2.2是通过登陆院校官网了解相关院校的招生信息;
2.2.3是对心仪的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四是通过咨询会电话网络等方式了解。
2.3既要了解报考院校的“共性”,更要了解相关院校的“个性”,即各院校的录取规则。
填报高考志愿有什么技巧
以第一志愿为主,报考学校要有梯度,比如超一本线100分能上的,超一本线50分能上的,够一本线就能上的(要参考近3年的录取线,就低不就高);报考专业也要有梯度,该校的名专业、一般专业都要报,一般要同意调剂。除非你特想学某专业,那就降低要求,冲某校的名专业,十拿九稳,非此专业不报。如640分,报北大的通信工程没有把握,又特别想学此专业,就报北京邮电大学的名专业通信工程。另外,报志愿也不能不冒一点风险,要“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
2021年志愿填报方法技巧有哪些?
①以成绩为基础。高考成绩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的层次和专业去向。
②院校综合情况。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是选择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等问题。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③考虑专业和就业。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一般关系到大学学习的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考生要选自己喜欢、符合个性特长的专业,改革省份考生还要考虑选考科目范围等因素。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有的专业报考很热门,到了就业却遇冷,需要理性判断。
④结合身体等条件。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规定。还有一些中外合作专业、民办院校收费较高,选报时还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