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司马光是个什么品质的人
- 2、司马光是什么样的人?
- 3、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 4、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5、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个什么品质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幼年聪颖好学,尤喜《左氏春秋》,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不仅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而且可以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司马光好读书,求甚解,又有选择,司马光不喜佛、老,对历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政治保守,无可讳言;但他襟怀坦白,居官清廉,恭谦正直,不喜华靡的品格却也是公认的。史书上记载着他这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一直传为美谈。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钦佩他的品德,愿意以他为邻。
司马光敢于直谏,不阿谀奉承;他举忠斥奸,不为身谋。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司马光是一个机智勇敢,遇事冷静,聪明伶俐的孩子。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识,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乖巧懂事,深得父亲喜爱。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
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
所以,司马光在十五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扩展资料: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
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
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在独乐园中常住的不仅有书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洛阳的名贤如二程、邵雍、文彦博等也常来此聚会,堪称是一个学术中心。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在政治上、文学上、史学上都有所成就,本人自然有大才。而这份才干和聪慧,早在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才有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机智的孩子,名字叫司马光。有一天,司马光和自己的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游戏开始后,有人在树后面躲着,有人在草丛中躲着,有人在假山后面躲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意外发生了。躲在假山后的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假山下面的一口大水缸里,水缸又深又大,装满了水,如果不及时将孩子救出来,恐怕就要溺水身亡了。
司马光的小伙伴们都吓呆了,有些孩子吓得边哭边喊,有的孩子赶紧往家里跑想要向家人求助。只有司马光非常冷静地思考,在附近找到一块大石头,直接向着水缸砸去。
只听哗啦一声,水缸被砸出个大窟窿,水全部流了出来,掉进水缸的孩子也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着急是没用的,应当仔细思考后想出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少年时机智聪慧、勇于救人、诚实守信、不喜奢华;成年后温良谦恭、重情重义;做官后刚正不阿、清正廉、淡泊名利。下面我就列举几个故事,看看司马光的优良品格。
沉着勇敢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诚信刚正
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得了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会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清正廉洁
仁宗皇帝死之前曾经立下遗诏,赐予他为主的大臣们一笔价值百余万的金珠。但是他觉得国库本就不充盈,所以便拒绝了。后来实在拒绝不了,于是便将自己的那一部分给了谏院作为公款来使用。
温良谦恭
作为一个官场元老,这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了。他的府上有一个仆人常称呼他为“秀才”,有一次苏轼来后便教这个仆人改口称呼他为“大参相公”,这个称呼是指“位居宰相之职并享有公爵爵位的人。”
听到仆人突然改口,他觉得非常奇怪。仆人于是如实禀报,他听完后便叫仆人以后仍然叫他为“秀才”。他不仅自己是这样朴实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家人仆人们也是这样的人。因为主人家的权位也能够影响下人。
即便是这些仆人在主人家地位不高,但是主人家地位高的话仆人在外面的地位也会非常高。如果不多加管理的话就会出乱子。有一天,他经过独乐园,发现新盖了一间厕屋,就问守园者,建房的钱是从哪里得来的。
守园者就回答说,是我把游人给的赏钱积攒起来的。他接着问守门人“那你怎么不把钱留着自己用呢?”守门人的回答非常的有意思,难道只有您不要钱?守门人能够这样做,是离不开主人家日积月累的熏陶的。
在他的手底下做事情,既没有权,也不会有钱。比在其他人家都要清苦很多,但是因为他们夫妻两人待人平和,对仆人又不欺辱打骂,所以再他们手底下做事的人还是很多。因为在这里能够活得非常的有尊严,也活得非常的幸福。这样的人生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是非常好的,不得不说他确实影响了很多的人。
淡泊名利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後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被同行的人提醒后,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重情重义
司马光也是一位很爱夫人的丈夫。他一辈子只娶了一位夫人,没有纳妾,不找妓女。司马光的夫人跟他几十年都没有生育,没有后继,夫人心里很难过。就张罗着给司马光找小妾,司马光都拒绝了。找了两次以后,他直接收养了他的大侄子当儿子,名叫司马康。可见,司马光是一个十分重情重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