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出自哪首诗?
- 2、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
- 3、“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是什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出自哪首诗?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山行》,全诗原文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文释义:一条弯弯曲曲倾斜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看在白云飘浮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轿子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的小路。斜:为倾斜的意思。车:轿子。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扩展资料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三四句写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对红叶喜爱之极。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如下:
《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27]、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是什么?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拓展:《山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