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爆发的原因(二战爆发的原因)

点击阅读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 1、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 2、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
  •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1、战争爆发是德法矛盾、德英矛盾、德日矛盾、德俄矛盾、俄奥矛盾发展的结果。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军备战,纷纷增加军事预算,扩大军队,制订作战方案,一步步走上战争道路。同时,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宣传机器也配合煽动沙文主义情绪,如,资产阶级御用学者竭力宣扬战争可以解决人口过剩问题,挽救工商业危机等反动谬论,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另外,19世纪末西方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些内容也是促使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本性导致的,是几十年来帝国主义各国疯狂掠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政策的继续。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产阶级追求最大利润的欲望推动各国政府瓜分殖民地与势力范围,从而引起了各国间的矛盾。另外,由于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各国对内压榨和对外掠夺的加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因此,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以瓦解国内革命运动和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也是这次战争爆发的又一个原因。

3、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但发生这一事件的原因还是各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先发展成熟,已形成主宰世界格局的局面。而德意志后来居上,要求打破英法主宰的格局。于是英法与德的矛盾激化,成为一战前各国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正是它们之间矛盾的发展才导致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联盟体系、民族主义愿望。我主要谈一下后两点。

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

战争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扩展资料

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资本主义把大量土地集中在个别国家手里,把最后一块土地都分割完了,再要瓜分,再要扩大领土,就只有牺牲别人,为了一个国家而牺牲另一个国家。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使用武力,因此,世界掠夺者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这是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战争史中首场总体性的战争。它从1914年8月4日英德宣战算起,至1918年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止,历时4年又3个月。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共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2/3卷入了战争。

战争行动中心在欧洲大陆,波及亚洲、非洲和大西洋、北海、地中海以至太平洋等广大海域。双方动员参战军队共6540多万人,死亡2100多万人。物质财产损失3300多亿美元,其中各交战国的战费共达1863亿美元,相当于自拿破仑战争到1914年的100多年全球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战争的规模、力度、烈度和影响的深度,都是历史迄此所没有的。它标志着人类战争历史运动进入到一个无限化总体战争的时代。

由于战争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各主要交战国的军队都走向组织大型化、编制合成化、机动摩托化。陆军发展成包括步、骑后来则为坦克、炮、工程和通信诸兵种合成的作战兵团。战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促使交战国把一切科技发明广泛迅速用于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使人类战争,从平面发展为包括空中和海底的立体战争,从单纯由军队在前方作战发展为没有严格的前、后方之分的全面战争;在人们面前展示了无限化总体战争时代的主要特点。这是人类战争历史运动前所没有的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一战”导火线:斐迪南大公萨拉热窝遇剌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09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