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
- 2、高中数学必修二几何公式(椎体、台体、球体、棱柱==)体积面积
- 3、高中数学几何表达公式
- 4、- –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所有公式?
- 5、数学几何的运算公式
- 6、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二的所有立体几何公式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
标准方程: 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 (x^2/a^2)+(y^2/b^2)=1 其中ab0,c0,c^2=a^2-b^2. 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 (x^2/b^2)+(y^2/a^2)=1 其中ab0,c0,c^2=a^2-b^2. 参数方程:X=acosθ Y=bsinθ (θ为参数 )
2)双曲线
文字语言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e。定点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是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标准方程: 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x^2/a^2)-(y^2/b^2)=1 其中a0,b0,c^2=a^2+b^2. 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y^2/a^2)-(x^2/b^2)=1. 其中a0,b0,c^2=a^2+b^2. 参数方程:x=asecθ y=btanθ (θ为参数 ) 直角坐标(中心为原点):x^2/a^2 – y^2/b^2 = 1 (开口方向为x轴) y^2/a^2 – x^2/b^2 = 1 (开口方向为y轴)
3)抛物线
参数方程 x=2pt^2 y=2pt (t为参数) t=1/tanθ(tanθ为曲线上点与坐标原点确定直线的斜率)特别地,t可等于0 直角坐标 y=ax^2+bx+c (开口方向为y轴, a0 ) x=ay^2+by+c (开口方向为x轴, a0 ) 圆锥曲线(二次非圆曲线)的统一极坐标方程为 ρ=ep/(1-e×cosθ) 其中e表示离心率,p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焦点到最近的准线的距离等于ex±a 圆锥曲线的焦半径(焦点在x轴上,F1 F2为左右焦点,P(x,y),长半轴长为a)
焦半径
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成为焦半径。 圆锥曲线左右焦点为F1、F2,其上任意一点为P(x,y),则焦半径为: 椭圆 |PF1|=a+ex |PF2|=a-ex 双曲线 P在左支,|PF1|=-a-ex |PF2|=a-ex P在右支,|PF1|=a+ex |PF2|=-a+ex P在下支,|PF1|= -a-ey |PF2|=a-ey P在上支,|PF1|= a+ey |PF2|=-a+ey 抛物线 |PF|=x+p/2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 圆锥曲线上一点P(x0,y0)的切线方程以x0x代替x^2,以y0y代替y^2;以(x0+x)/2代替x,以(y0+y)/2代替y 即椭圆:x0x/a^2+y0y/b^2=1;双曲线:x0x/a^2-y0y/b^2=1;抛物线:y0y=p(x0+x)
焦准距
圆锥曲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叫圆锥曲线的焦准距,或焦参数。 椭圆的焦准距:p=(b^2)/c 双曲线的焦准距:p=(b^2)/c 抛物线的准焦距:p
通径
圆锥曲线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成为通径。 椭圆的通径:(2b^2)/a 双曲线的通径:(2b^2)/a 抛物线的通径:2p
高中数学必修二几何公式(椎体、台体、球体、棱柱==)体积面积
(三)表面积
1、
直棱柱
和
正棱锥
的表面积
设棱柱高为h、
底面
多边形的
周长
为c、则得到直棱柱侧面面积计算公式:
S=ch、即直棱柱的
侧面积
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
正棱锥的侧面
展开图
是一些全等的
等腰三角形
、底面是正多边形、
如果设它的底面
边长
为a、底面周长为c、
斜高
为h’、则得到正n
棱锥
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S=1/2*nah’=1/2*ch’、即正棱锥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
面的
周长和斜高乘积的一半、
2、
正棱台
的表面积
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
设棱台下底面边长为a、周长为c、上底面边长为a’、周长为c’、斜高为h’则得到正n棱台的侧面积公式:
S=1/2*n(a+a’)h’=1/2(c+c’)h’、
3、球的表面积
S=4πR^2、即
球面
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四倍、
编辑本段(四)体积
1、长方体体积
V=abc=Sh
2、棱柱体积
柱体
V=Sh、即柱体的体积等于它的
底面积
S和高h的积、
圆柱
V=πr^2h、
3、棱锥
V=1/3*Sh
4、圆锥
V=1/3*πr^2h
5、棱台
V=1/3*h(S+(√SS’)+S’)
6、圆台
V=1/3*πh(r^2+rr’+r’^2)
7、球
V=4/3*πR^3
高中数学几何表达公式
体积公式:
棱柱:V=S*h
棱锥:V=1/3S*h
棱台:V=1/3h*(S+sqr(S*S’)+S’)
圆柱:V=S*h=π*r*r*h
圆锥:V=1/3*S*h=1/3*π*r*r*h
圆台:V=1/3*π*h(r*r+r*r’+r’*r’)
球:
V=4/3*π*R*R*R
球缺:V=1/3*π*h*h*(3R-h)=1/6*π*h*(3r*r+h*h)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 –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所有公式?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不够的话去这儿看:
数学几何的运算公式
如图:三角函数——sina=a/c
cosa=b/c
tana=a/b
cot=b/a
它们的关系——1.sin60°=cos30°,cos60°=cot30°以此类推
2.sina=cos(90°-a)
cosa=sin(90°-a)
tan(90°-a)=cota
cot(90°-a)=tana
3.0<sina<1
0<cota<1
tana*cota=1
4.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2a+cos^2a=1
tana*cota=1
tana=sina/cosa
cota=cosa/sina
特殊角
sin
cos
tan
cot
30
1/2
根号3/2
根号3/3
根号3
45
根号2/2
根号2/2
1
1
60
根号3/2
1/2
根号3
根号3/3
我今年是初三,这些是中考要考的,所以我给你详细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二的所有立体几何公式
立方图形
立体几何公式
名称
符号
面积S
体积V
正方体
a–边长
S=6a^2
V=a^3
长方体
a–长
S=2(ab+ac+bc)
V=abc
b–宽
c–高
棱柱
S–底面积
V=Sh
h–高
棱锥
S–底面积
V=Sh/3
h–高
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
V=h〔S1+S2+√(S1^2)/2〕/3
h–高
拟柱体
S1–上底面积
V=h(S1+S2+4S0)/6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圆柱
r–底半径
C=2πr
V=S底h=∏rh
h–高
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
S底=πR^2
S侧–侧面积
S侧=Ch
S表–表面积
S表=Ch+2S底
S底=πr^2
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h–高
V=πh(R^2-r^2)
直圆锥
r–底半径
h–高
V=πr^2h/3
圆台
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
h–高
V=πh(R^2+Rr+r^2)/3
球
r–半径
d–直径
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径
a–球缺底半径
a^2=h(2r-h)
V=πh(3a^2+h^2)/6
=πh2(3r-h)/3
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
h–高
V=πh[3(r12+r22)+h2]/6
圆环体
R–环体半径
D–环体直径
r–环体截面半径
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
=π^2Dd^2/4
桶状体
D–桶腹直径
d–桶底直径
h–桶高
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母线是抛物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