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宋八大家的信息

点击阅读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 1、唐宋八大家有哪些?
  • 2、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哪几个?
  • 3、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 4、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个人
  • 5、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哪八位
  • 6、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

唐宋八大家有哪些?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8个散文作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并称“韩柳”)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王安石、曾巩。明代初年,朱右选韩、柳、欧阳等人之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即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亦仅取“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唐之说,选辑“八家”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颇为流行,“唐宋八大家”之名亦广为传诵。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德宗、宪宗两朝出现了某种转机,有识之士以为中兴有望,致力于改革者不乏其人。政治上有“永贞革新”,诗坛上有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散文领域则有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

韩愈的古文写作理论,一是“文以载道”,其“道”的含义除儒家伦理外,还包含“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因素,二是反对“骈四骊六”,提倡单行散句的先秦两汉散文,尤为注重“词必己出”和“文从字顺”。

他的说理文感情充沛,态度鲜明。《原毁》《师说》《进学解》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叙事文成就更高,影响也更大。《柳子厚墓志铭》文情并茂,卓绝一代。

他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把单行散句的散文由文学扩展到一切应用文领域,与骈体文形成全面对抗的形势,开创一代文风,其功不可泯。

柳宗元散文的第一项成就是寓言小品,《三戒》是广为传颂的名篇,妇孺皆知。他的山水游记也有较高成就,其中《永州八记》最为著名。他的记叙文多是有感而发的,如《捕蛇者说》就是感于“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而写。在《童区寄传》中,他把同情放在区寄一边,将他写成反抗强暴的英雄,已被搬上了荧屏。他的说理文也很精彩,《封建论》、《天说》等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篇章。

欧阳修的散文。诗、词均有特色,但词不如诗,诗不如文。他的散文政治倾向性强,《与高司谏书》是其代表作。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言事触怒宰相吕夷简。吕夷简以“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为名,贬范到饶州。右司谏高若讷依附吕夷简,诋诮范仲淹。欧阳修写信给高,痛斥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全文大义凛然,痛诋范仲淹的反对派。揭露高若讷以“三疑而后决”,断定高若讷“非君子也”。行文曲折条畅,义正词严,咄咄逼人。高见信后恼羞成怒,上报宰相和仁宗,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令。

他的散文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如《伶官传序》提出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见解,不仅对帝王,对“庶人”也有警戒意义。

浓郁的抒情性是欧阳修散文的另一特色。《醉翁亭记》围绕“乐”字写景叙事,在叙事写景中抒情。全文用说明句,而句式结构多变,于不变中求变,层层递进,渐入佳境。是我国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欧阳修还是一个老字辈,“三苏”、王安石、曾巩均出其门下。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被列宁称之为“11世纪中国的改革家”的王安石,虽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那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对后代改革者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他的散文以拗折峭劲著称。峭劲的代表作是《答司马谏议书》,简峭强劲,英气逼人。《读》是拗折的范例,很有气势。

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将叙述与哲理融合为一体。身在山中,神游象外,不畏艰阻、百折不挠的精神,于行文中灼灼可见。

王安石的文章充满了英气、锐气、正气,是一大特色。

曾巩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以平易见长。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在“唐宋八大家”中,其成就不如另外几个人。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哪几个?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

集》。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

曾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指的分别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还有宋朝的三苏(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唐宋八大家是大家对唐代和宋代著名散文家的统称,他们这些人或是闻名青史的诗人,或是在当时影响力比较大的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在“唐宋八大家”中,最特别的大概要数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了。苏洵是苏轼、苏辙二人的父亲,唐宋八大家八个席位他们父子就占据了三席。

不过苏洵父子三人跟另外几位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据悉欧阳修曾教过苏轼,而且宋代的王安石跟曾巩也在欧阳修的门下学习过。“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愈跟柳宗元是唐朝的之外,其余的六人都是宋代的。

扩展资料: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等人掀起的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个人

唐宋八大家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迅、苏轼、苏轼、苏轼、王安石、曾巩。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欧阳修、三苏是宋代古代散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是“古代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它们相继掀起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创新浪潮,给诗歌和散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

扩展资料:

唐宋八大家的历史背景:

唐宋八大家代表了中国散文的一个光辉巅峰,成为清代知识阶层文学修养的主要来源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之所以如此,主要得力于清代选坛的推动。清代选家纷纷选评八大家散文,在今天新的历史语境中对八大家做了新的解读。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古代学文的风气兴盛,经常会出现学问很厉害的大家们,为了区别这些人,一般后人都会总结这些大家们的成就,将相同的人综合在一块,唐宋八大家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唐宋八大家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唐宋八大家简介

古代学文的风气兴盛,经常会出现学问很厉害的大家们,为了区别这些人,一般后人都会总结这些大家们的成就,将相同的人综合在一块,唐宋八大家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第一位是唐朝的韩愈,他是一个倡导学习先秦时期语言的人,还与另一位大家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那个年代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功能,除此之外,他还善于使用前人的词语,又会提炼所在年代的语言,创造了很多流传至今的 成语 ,比如落井下石、杂乱无章等,是一个非常创新但又传统的大家。

第二位是唐朝的柳宗元,他就是和第一位大家一起倡导古文运动的人,两个人还被并称为“韩柳”,也是八位里面唯二是唐朝的。他一生留下了六百余篇诗文,成就斐然。

第三位是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他是那个时代的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而且他还喜欢提携后辈,好为人师,另外八大家中的四位都曾拜入过他的门下。在他的朝代中,他在诗词、散文方面的文采都达到了当时的巅峰。

第四位和第六位分别是宋朝的苏家父子三人,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弟弟苏辙,这三个人中,父亲虽然年纪最大,但是因为发愤比较晚,在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努力上进,所以与自己的孩子成名时间差不多。大儿子深受父亲晚年时的勤奋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也是 历史 上被称为“全才”的人。二儿子经历就比较坎坷,因为反对当时另一位大家的变法,一直被贬谪。

虽然三人的经历都很有传奇性,在文学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轼这位全能的天才了,他不仅在文学方面,就是在书画方面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是一位彻彻底底的全方位发展的杰出人才。

第七位是宋朝的王安石,他曾经官居高位,主持过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是也不掩盖他在 政治 、思想方面作出的贡献,当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第八位同是宋朝的曾巩,他被称为“南丰先生”,目前来看,是八位大家最不出彩的一位,但他同样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名称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古文家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并加以整理和编选,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作品集

唐朝:

韩愈——以尊儒反佛为题材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马说》等,以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 故事 《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gu)鉧(mu)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宋朝: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苏洵(xún)——《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水调歌头》,《浣(huàn)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栾(luán)城集》84卷,《栾(luán)城应诏集》12卷。

曾巩(gǒng)——《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柳”。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故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而王安石、曾巩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说唐宋八大家分为唐二家(韩、柳)和宋六家(三苏、欧阳、曾、王)。

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

唐宋八大家都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 ,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来概括。

历史背景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柳”。韩愈、柳宗元等人掀起的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36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