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公式(ksp计算溶解度公式)

点击阅读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 1、溶解度的两个基本公式是什么?
  • 2、溶解度公式
  • 3、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 4、科学溶解度计算公式?
  • 5、溶解度计算公式
  • 6、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溶解度的两个基本公式是什么?

溶解度计算公式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溶剂)。溶解度用s表示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溶剂)。溶解度是指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的性质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物质溶解度与物质的本性,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溶解度公式

溶解度公式为: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

通常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来表示,某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如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5.8g氯化钠,指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100g水。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不同的物质影响不同。

我们可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作出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找出在任何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也可利用溶解度曲线提纯、分离某些物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压力影响较小。因此,溶解度公式为:m(溶质)/

m(溶剂)=s(溶解度/100g(溶剂)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s/ (100g +s)] * 100%。

溶解度的符号是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的变化原理: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

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科学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100(g)

w=m(溶质)/m(溶剂)×100(克)

或者

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的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100(g)

w=m(溶质)/[m(溶液)-m(溶剂)]×100(克)

溶解度计算公式

公式:

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s/ (100g +s)] * 100%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KNO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钠Na₂SO₄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扩展资料: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

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

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3×10⁵Pa,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L;同样在20℃,在2×1.013×105Pa时,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2=0.03638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100%(g)w=m(溶质)/m(总)*100%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g)”.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扩展资料: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溶解度(20℃)

易溶 大于等于10g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 大于等于0.01g小于1g

难溶(不溶) 小于0.01g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溶解度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44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