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的关系)

点击阅读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什么?
  • 2、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 3、什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4、我国主要矛盾是什么?
  • 5、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 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显著进步出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是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变化的科学认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观点。

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原因: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剥削阶级已经消灭,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较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代中国,表现为新的性质、新的内容、新的水准,实现了人民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跃升。它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出现了一次根本性转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方法

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基本准则,就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满足人民丰裕经济生活的需要。

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不让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一句口号、一句空话,以满足人民民主政治生活的需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提供人民美好精神生活所需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

什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2017年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主要矛盾是什么?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扩展资料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具体体现:

1、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创造历史伟业的动力,也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源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是时时刻刻展现在中华大地上人们纷繁复杂的现实利益的动态表达,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递增性的特点。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要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递增性方面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认识和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工作中多关注人民的需要,关怀群众的生活,关切到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把握共性又把握特性。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保障、可持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

1、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2017年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产生原因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剥削阶级已经消灭,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较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47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