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起因(1950年南北朝鲜战争起因)

点击阅读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 1、朝鲜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 2、朝鲜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结果
  • 3、朝鲜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 4、朝鲜战争起因是什么?
  • 5、朝鲜战争发动的真正的起因是什么?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朝鲜时间),朝鲜内战爆发。从25日至30日,美国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军事干预的决定,并逐步升级,最终全面卷入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南北双方为了朝鲜民族的统一问题而进行的一场内战,美国武力干涉别国内政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侵略行为。

韩国人称朝鲜战争为“韩国战争“或“6·25战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从权威主义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人们开始反省权威主义时代的历史,在这种背景下,韩国人对朝鲜战争也有了新的认识。

扩展资料

由于朝鲜战争,苏联打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 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

为中国打下了冶金、石油、矿山采掘、煤炭、发电、电力装备、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糖、航空、航天、交通铁路、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科研生产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借助苏联的技术成功制造出核武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结果

1950年6月25日,南北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发生军事冲突,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由此爆发。1953年7月,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

朝鲜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二战即将结束美苏两大国为各自的国家利益通过雅尔塔阴谋人为的将朝鲜一分为二。使朝鲜半岛被人为的一分为二,造成朝韩分裂。朝、韩两个政权为武力统一而开战。

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非法干涉朝鲜内战,并用轰炸机非法轰炸中国丹东等地侵略中国主权,中国应北朝鲜政府之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和平而战。

经过:抗美援朝历经三年,五大战役和反剿杀战、上甘领战役,中朝联军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战争双方达成《停战协定》。

结果: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由于美国拒绝阻挠达成任何协议。致使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的两句话协议:

1、与会各方一致同意为解决朝鲜问题而继续不懈努力。

2、与会各方将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继续讨论朝鲜问题。得到日内瓦会议除美国以外的所有成员国一致赞成的最基本的和平协议被美国所拒绝而使朝鲜问题至今都未达成任何《和平协议》

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原本是朝韩之间的一场内战,但却因为支持的双方不同,使得苏联、美国、中国等国家不同程度得卷入到这场战争之中。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这场战场给南北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局面。朝鲜战争由一场内战演变成了一场国家战争,这是苏联政府所万万没想到的。那一场局部性的内战为什么会演变成了一场规模如此大的战争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朝鲜战争的起因。二战的后期,美苏两国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这就是后来的朝鲜和韩国。战后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局面导致了南北朝鲜两个对立的政权产生,南北朝鲜的矛盾不断激化,并且双方都有意通多武力去重新统一朝鲜半岛。于是朝鲜北部想要采取军事的进攻手段去实现统一朝鲜的愿望,所以他在得到苏联的同意直接发动了朝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虽然作为志愿军区支援朝鲜战争,但是中国却造成重大的损失和伤亡。据史料统计:朝鲜战争中双方投入总兵力300万,联合国军120万,比战初增2.5倍;中朝方面188万,朝鲜45,志愿军130多万,比战初增3.5倍。而这场战争所造成的伤亡率我们再来看下面的数字: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万。朝鲜人民军作战伤亡26万人,中朝方面共损失100万。中国有14万英雄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事故死亡、运输死亡和病故等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

这场本来是无关我们国家的战争,中国为什么会作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出战朝鲜战争呢?美国原先将北朝鲜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北的计划因战事进展极其顺利而有所改变。麦克阿瑟将军要求乘势追击,将**主义逐出整个朝鲜半岛。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总统杜鲁门都同意了麦克阿瑟的建议,但是总统要求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国和苏联不会参战的情况下才可攻击朝鲜。次日美军部队就进逼三八线,10月1 日南朝鲜第一批部队终于进入北朝鲜作战,就是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参战。

这场战争虽然在经过多次谈判之后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但是朝鲜战争对交战各国都有深远的影响。美国在朝鲜有3万多人阵亡,而且差一点就要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南北朝鲜是这场战争中的受害者,同样中国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

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事故死亡、运输死亡和病故等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在战斗中负伤22.1万余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非战斗负伤38万人。

这场战争归根结底,不容否认这的确是一场错误的战争。正如美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沉痛检讨时所说的那样:“我们是在一个错误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象,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是的,真是这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同时改变了新中国的地位。

朝鲜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起因:二战即将结束美苏两大国为各自的国家利益通过雅尔塔阴谋人为的将朝鲜一分为二。使朝鲜半岛被人为的一分为二,造成朝韩分裂。朝、韩两个政权为武力统一而开战。

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非法干涉朝鲜内战,并用轰炸机非法轰炸中国丹东等地侵略中国主权,中国应北朝鲜政府之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和平而战。

经过:抗美援朝历经三年,五大战役和反剿杀战、上甘领战役,中朝联军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战争双方达成《停战协定》。

结果: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由于美国拒绝阻挠达成任何协议。致使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的两句话协议:

1、与会各方一致同意为解决朝鲜问题而继续不懈努力。

2、与会各方将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继续讨论朝鲜问题。得到日内瓦会议除美国以外的所有成员国一致赞成的最基本的和平协议被美国所拒绝而使朝鲜问题至今都未达成任何《和平协议》。

扩展资料:

战争影响:

朝鲜战争开始之前,中国曾计划用3年—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1950年11月15日,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经中央同意,确定战争期间财政经济的工作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国内经济建设准备工作得到进一步的突出和加强,1952年明确了“边抗、边稳、边建” 的方针。

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至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27.2亿元,比 1949年增长77.5%,钢产量135万吨,居世界第18位,粮食产量3088亿斤,居世界第一位。

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朝鲜战争起因是什么?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因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扩展资料:

英国是反共阵营的重要国家,再加上身为美国的盟友,在若干议题上需要换取华府方面的支持,因此在外交及军事上都采取了对抗北朝鲜的行动。

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后,这种政策受到挑战。对外,伦敦担忧与中国的敌对会危及英国在华利益、甚至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对香港等远东殖民地构成威胁;对内,二战后元气大伤的英国因为武装政策及军费开销而使国库吃紧,冲击民生及社会福利预算。

而在韩国总统李承晚公开指责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英联邦派兵国“影响了麦克阿瑟遭到撤职”之后,英国民众对李氏及韩国政权的腐败、专制产生极大反感,舆论立场也逐渐转向反战。

朝鲜战争发动的真正的起因是什么?

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是二战后冷战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热战。这场战争,一开始是朝鲜民族内部的国内战争,但后来在美国的干涉下逐渐变成一场国际战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鲜战争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国内外原因。

01 内因:朝鲜战争本质上是一场国内战争,南北分裂是其主要原因

朝鲜三面环水,北依大陆,是日本通往亚洲大陆的“天然桥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10年8月,日本公然吞并朝鲜,朝鲜人民在日本的统治下,被蹂躏了35年。但朝鲜人民从未停止过反日光复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独立”。1945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也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然而,战后的事态发展,却违背了上述原则,使朝鲜已被置于美苏两国相互争夺的势力范围内,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

这一历史结局是朝鲜人民所无法接受的。因此,当苏军和美军分别占领朝鲜北方和南方时,他们不受欢迎是理所当然的。对此,美占领军司令也承认,在美军占领的南方,“人们将分裂的局面归罪于美国”,而且“越来越憎恨一切美国人”。

当1945年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会议的协定消息传来,引起了朝鲜人民的极大不满。南朝鲜各地纷纷举行群众集会,抗议《莫斯科协定》,并自发成立了诸如“实现国家独立委员会”、“反托管委员会”等组织,主张朝鲜尽早独立。

“反托管”、“求独立”的南朝鲜运动,逼着李承晚许诺他将努力奋斗,使朝鲜“不被征服,不被分裂”。更甚者,由美国一手扶植的南朝鲜临时议院还通过决议,指责美军政府“无视朝鲜人民对托管的强烈反对”,“歪曲民意把托管强加于朝鲜人民”,这让美军在南朝鲜的处境十分难堪。

后来,美国不得不动用警察来镇压了南朝鲜人民的反托管、反分治的群众运动。和动荡不稳的南朝鲜政局相比,朝鲜北方的苏军占领区,由于共产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基础较好,加上实行了一系列得民心的改革措施,社会较稳定。

但不管朝鲜南方还是北方,废除北纬38度分界线,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统一的愿望是共同的。此后,因美国的作梗,解决朝鲜问题的苏美委员会中止工作并宣布解散,南北分别成立了以意识形态为划线的各自的“一边倒”政府。

从此,朝鲜人民的强烈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意识和斗争,集中体现在南北两个敌对政府之间的绝对势不两立上。其实质是争夺在这片被分割的国土上,谁是朝鲜半岛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南北“两个政府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推翻对方,统一朝鲜,确立己方在全国统治地位为其崇高无上的使命”。这场斗争到1949年6月,苏美两国军队分别从北方和南方撤走后,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朝鲜南北双方都在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同时,一方面积极开展外交和政治攻势,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建立自己的武装,为武力统一做好准备。

比如,1949年3月,南朝鲜国防部制定了一个加强军队的扩军计划,准备把已有的6万5千人扩大到陆军10万人、海军1万人、空军300人、预备军5万人。年底,大体完成了扩军计划。

与此同时,1950年1月,同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大大提高了南朝鲜军队的进攻能力。1949年10月,李承晚扬言“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相信南朝鲜军队“三天内占领平壤”,并声称在1950年用武力来实现南北统一。1950年5月,美国经济援朝署署长约翰逊说:

“由美国武器装备并由美国人训练的南朝鲜10万官兵,已做好充分准备,并可以随时开始作战。”

当时朝鲜北方也认为,解放朝鲜是属于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内部事务,并相信不需要外界支援,北朝鲜可以统一朝鲜半岛。

在这种南北对峙的情况下,从1949年春天起屡次发生武装冲突,其规模从瓮津半岛的团级交战,发展到开城的师级交战,早已把整个朝鲜半岛推到战争的边缘,使它成为“一锅沸腾的稀粥”。关于这一点南朝鲜公开史料称:“包括6次交战在内共发生30余起。”而边境纠纷,“在1949年1年之内,南方即向北方越境达1836次之多。”

因此,朝鲜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它反映了朝鲜民族的一种不可阻挡的意志和愿望,问题只是时间和时机而已。可见,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一开始是朝鲜民族要求独立和统一的国内战争,是朝鲜人民反对分治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外因在朝鲜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能低估。

02 外因:美苏两国推行的冷战政策必然会导致朝鲜战争的爆发

朝鲜战争的爆发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的。冷战首先由欧洲开始逐渐辐射到东北亚的。但是,美国的真正麻烦不是欧洲,而在东北亚。

战后美国和苏联在东北亚主要是围绕着“雅尔塔体系”的执行进行交涉和斗争。根据雅尔塔体系,苏联控制了千岛群岛、蒙古、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北部;美国则独占日本,控制中国国民党统治的广大地区和朝鲜南部。

初期美苏之间虽有矛盾,但并不是那么激烈。但是随着欧洲冷战的加剧和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美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日益尖锐。二战后,美国一直把中国视为遏制苏联在东亚扩张的支柱,所以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但国民党军队却节节败退,最终导致了蒋家王朝的全面覆灭,这使得美国在东亚的遏制政策遇到了极大困难,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不仅是“莫斯科的工具”,而且“侵略”、“好战”。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谁丢掉了中国?”成了攻击上至总统、国务卿,下至一般外交官的咒语。共和党人批评杜鲁门政府将中国推入苏联的怀抱。甚至民主党参议员威廉·富布特等人还建议说:

“如果杜鲁门引咎辞职,那将是他对美国的最大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杜鲁门政府重新调整自己的东北亚政策,一下子抬高了朝鲜的地位,把它定为遏制北方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和封锁新中国的“远东的反共线”。杜鲁门公开说,朝鲜是直接关系到美国在远东地区成败的“意识形态的战场”。麦克阿瑟也说,朝鲜是“价值无限的前哨基地”。从此,美苏之间在半岛问题上的较量开始激化。

朝鲜战争的祸根是强权政治铸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曾考虑过独占朝鲜。但由于力量有限,在军事上占领整个朝鲜是不可能的。于是杜鲁门应麦克阿瑟的要求,向苏联建议北纬38度线为两国共同解除日本武装的分界线,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那时,美苏之间虽有矛盾和冲突,仍不失为盟友关系。但正当两国根据有关协定要着手解决朝鲜问题时,却开始不同了。

由于冷战体制的影响和东北亚局势的日趋紧张,美苏之间的关系也由昔日的同盟关系逐渐变为敌对关系。随着冷战的升级,美苏双方都想把朝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因此,美苏两家在解决朝鲜问题时既缺乏共同的语言和立场,又无解决问题的愿望和积极性,各项建议和反建议都旨在提高本国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千方百计要削弱对方的势力。于是,托管变成了分治,组成全国统一的联合政府无望,便各自成立了对己方有利的“一边倒”的政府,准备扩大自己的地盘。

从此,38线成了美苏之间区分势力范围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分界线。任何想移38线的企图,不管来自何方,都意味着对对方的严重挑战。这就是美苏两国在朝鲜亲自播下的“分裂的火种”。

而在冷战的余波迅速向东北亚扩展的情况下,美苏两国也终究难以完全抑制这颗“火种”的点燃和蔓延。当它遇到干柴,必然蔓延到朝鲜半岛变成燎原大火,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了。

03 小结

朝鲜战争内因是基本的,这场战争一开始本质上是一场国内战争,而外因又是朝鲜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美苏两国推行的冷战政策必然要导致武装交锋,不幸的是地处东北亚的朝鲜却成了战后两大阵营之间第一次军事交锋的事发地区。

当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后,北朝鲜人民同中国志愿军一道,进行了艰苦的保卫战,终于战胜了美国,让它不得不在朝鲜军事停战协定上签字。对此,美国人把朝鲜战争称为“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战争”。

总的来说,朝鲜战争是一场局部的、有限的战争,但它的意义和影响,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其他现代战争都是无法比拟的。它是冷战形成过程中的第一场热战,反转过来又促进了战后冷战格局的发展,导致东北亚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54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am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