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专项计划招生是什么意思
- 2、什么是国家专项计划招生?
- 3、国家专项计划怎么录取
- 4、专项计划招生是什么意思 包括哪几种
专项计划招生是什么意思
国家专项计划是指国家为了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性,为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预留的专项计划。满足要求的考生通过院校审核可获得相应院校的降分录取资格。
国家专项计划招生报名条件: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学生。
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1、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什么是国家专项计划招生?
国家专项计划招生是指每年在全国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专项计划,以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为主。本科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在本科一批招生的地方高校共同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高职计划由国家示范性(含骨干)高等职业学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通过专项计划的实施,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国家专项计划申报资格:
1、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并符合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申报国家专项计划须同时具备以上3项条件。批次安排在提前特殊类型批和本科提前批B,执行的文化控制线分别由各高校自行确定。
国家专项计划怎么录取
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的有关省份,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批次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不低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报考区域要求及条件:填报国家专项计划志愿的考生须具有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省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国家专项计划的好处
1、参与国家专项计划招生的高校都是中央部门高校和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办学层次较高,考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2、考生报考国家专项计划最后未被录取,那么也可以参加普通批次的录取,也就是说会比其他考生多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3、贫困地区考生可以凭借国家专项计划,以低于普通考生更低的分数获得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专项计划
专项计划招生是什么意思 包括哪几种
专项计划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下面是这三大计划的简要介绍,供大家查阅。
专项计划招生是什么意思
国家专项计划:
国家专项计划招生的学校为部属高校和各省一批次招生的部分院校。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以此来均衡城市和农村,以及发达地区和贫苦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
地方专项计划:
地方专项计划是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简称。一般只为省属重点大学,在国家专项批次之后。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招生计划一般不会少于本校一批次招生规模的3%。
高校专项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又称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这和自主招生院校范围类似,全国共95所高校具有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资格。其中有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以及其他23所高校。
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招生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三大专项计划的区别
1、报考条件上的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指定县市的城市和农村的考生,只要符合报考条件和要求就可以。
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只限于指定县市的农村户籍的考生。
2、录取方式上的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不需要单独报名和递交其它材料,高考成绩下发后,单独设置志愿填报及录取批次,省招办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高校专项计划:需要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里单独报名,并提交相应的纸质材料,经过该校专家审核后,再到该校参加笔试和面视(有的学校不需要笔试和面试),合格后享受该校一定的录取分数照顾。
3、录取层次上的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有一本及二本院校层次录取,在高考录取过程中,二本分数也可以通过国家专项计划中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一本院校在二本控制线上征集志愿,进而录取到一本院校。
地方专项计划:只有一本院校(二本院校的一本专业)。
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必须是一本线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