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娇女:我靠农学宠坏全家苏清鸢柳茹慧热门小说大全_免费小说完结穿成农家娇女:我靠农学宠坏全家苏清鸢柳茹慧

小说《穿成农家娇女:我靠农学宠坏全家》,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苏清鸢柳茹慧,是著名作者“x薇澜”打造的,故事梗概:现代农学博士苏清鸢,前半生满是缺憾——父母淡漠疏离,唯有农村奶奶用爱将她拉扯大,可这份温暖却在她高中时随奶奶离世戛然而止。她咬着牙半工半读,从寒门一路读到博士,满心只盼能靠知识活出模样,却在一场意外后胎穿成古风农家的娇女儿。再次睁眼,她竟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家:会把肉夹给她的温柔爹娘,总护着她的憨直弟弟,全家围着小桌吃饭时,满是她从未体会过的烟火暖意。看着家徒四壁的小院和薄产的田地,苏清鸢红了眼:这次,要靠专业让全家过上好日子!改良农具提效率,培育新种增收成,搞生态养殖、搭简易温室,连荒坡都被她种出连片作物。从顿顿窝窝头到餐餐有荤腥,从漏风茅屋到亮堂瓦房,她不仅带全家发家,还成了乡邻称赞的“农神小娘子”。没有宅斗纷扰,只有爹娘疼、弟弟宠,偶尔还有温雅书生来讨教农事。苏清鸢望着满院生机,终于明白:穿越一场,她不仅赚了安稳日子,更补全了前半生缺失的所有幸福。…

点击阅读全文

主角苏清鸢柳茹慧古代言情《穿成农家娇女:我靠农学宠坏全家》,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x薇澜”,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苏清鸢心里觉得好笑,又有些酸涩。她知道,这是父母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她那“梦”的认可和期待。上回改良窝窝头的法子,她借着“梦到神仙教的”说辞讲出来,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成想竟真让一家人尝到了带甜味的粗粮。可“梦”不能天天做,太过频繁反而引人怀疑…

穿成农家娇女:我靠农学宠坏全家

阅读精彩章节

改良窝窝头的成功,让苏清鸢在家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需要被精心呵护的婴儿,偶尔,柳茹慧和苏大江会带着几分玩笑、几分惊奇地和她“商量”事情。

“囡囡,今天做梦没有?

梦到啥好吃的没有?”

柳茹慧喂她吃米糊时,会忍不住笑着问。

那米糊还是老样子,稀得能照见人影,偶尔飘着几粒没磨碎的玉米碴,可柳茹慧问话时眼里的光,却让这寡淡的吃食多了几分暖意。

苏清鸢心里觉得好笑,又有些酸涩。

她知道,这是父母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她那“梦”的认可和期待。

上回改良窝窝头的法子,她借着“梦到神仙教的”说辞讲出来,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成想竟真让一家人尝到了带甜味的粗粮。

可“梦”不能天天做,太过频繁反而引人怀疑。

她得找个更实际、更不引人注意的法子,让家里的饭桌上能多些实在的营养。

蛋白质的来源是眼下最棘手的问题。

家里那只老母鸡,羽毛都快掉得稀疏了,下蛋更是没个准头,偶尔憋出一个,柳茹慧都像宝贝似的揣进怀里,要么留着给扛活的苏大江补身子,要么蒸成嫩嫩的蛋羹,大半都舀进苏清鸢的小碗里。

每次这时,虎头都扒着桌边,眼睛首勾勾地盯着蛋羹,咽口水的声音在安静的屋里都听得见,最后只能舔舔嘴唇,捏起一块窝窝头啃得用力。

苏清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光靠一只老母鸡,根本不够一家人补营养,必须开辟新的蛋白质来源。

她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了院门外——村边那条蜿蜒的清溪,成了她唯一的希望。

河水,就意味着鱼虾。

哪怕只是指尖大的小鱼、指甲盖小的河虾,也是实打实的荤腥,能给家里添点营养。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柳茹慧就起身收拾木盆,准备去河边洗衣裳。

苏清鸢听见动静,立刻从襁褓里挣扎着坐起来,咿咿呀呀地伸着胳膊要跟着去。

柳茹慧只当女儿在屋里闷久了,想出去透透气,便用粗布背带将她牢牢绑在身后,又牵上蹦蹦跳跳的虎头,挎着装满脏衣物的木盆出了门。

清溪村的名字,果然名不虚传。

刚走到河边,一股湿润的水汽就扑面而来,混着岸边青草的清香,让人精神一振。

那条河约莫两三丈宽,河水清澈得能看见底下细细的沙粒,水草顺着水流轻轻摇摆,偶尔还有几尾小鱼苗在草叶间穿梭,像撒了把碎银子。

河岸边铺着大大小小的青石板,是村里妇人们约定俗成的洗衣处,此刻己经有几个婶子蹲在石板旁,捶衣声“砰砰”地响着,伴着说笑的声音飘远。

阳光刚爬过山头,洒在河面上,碎金似的光点晃得人睁不开眼。

苏清鸢伏在母亲背上,小手紧紧抓着柳茹慧的衣襟,一双大眼睛却没闲着,仔细打量着河床和水流。

水质干净,没有浑浊的淤泥,水流也不算急,岸边的水草长得茂盛,这样的环境,肯定藏着不少水生生物。

她心里悄悄盘算着,眼睛扫过河滩边缘的石板,忽然停住了——那些压在沙地上的扁平石板底下,说不定有好东西。

柳茹慧找了块平整的青石板蹲下,把木盆放在旁边,拿起棒槌开始捶打衣物。

虎头早就按捺不住,脱了布鞋就往浅水里跑,赤脚踩在凉丝丝的沙子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

他看见水里的小鱼苗,兴奋地伸手去捞,可小鱼动作太快,每次都从指缝间溜走,他也不气馁,依旧玩得不亦乐乎。

苏清鸢的目光始终落在河滩边缘的石板上,她挣扎着抬起小手指向那些石板,嘴里含糊地喊:“呀……石……石……”柳茹慧停下手里的棒槌,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笑着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囡囡喜欢小石头?

娘给你捡几个光滑的玩?”

说着就伸手要去捡旁边的鹅卵石。

苏清鸢赶紧摇头,更急切地往石板那边凑,小嘴巴里挤出几个字:“底下……虫虫……吃!”

柳茹慧没太听清,可看着女儿着急的模样,心里也好奇起来。

她放下棒槌,弯腰掀开了苏清鸢指着的那块扁平石板。

刚一挪开石板,底下潮湿的泥沙里就动了起来——几只青灰色的小河蟹,壳还没指甲盖大,受惊似的横着爬,小钳子“咔嚓”地动着;还有几只几乎透明的小虾,蹦蹦跳跳地想躲进旁边的水草里!

柳茹慧“哎呀”一声,往后退了半步,显然没料到石板底下藏着这些小东西。

这河蟹和小虾,河滩边倒是常见,可它们个头太小,壳又硬,没多少肉,还容易夹手,村里人很少费劲去抓,也就孩子们偶尔抓来玩,玩腻了就扔了。

“囡囡是说这个呀?

这是小蟹子,不能吃,夹人可疼了。”

柳茹慧指着那些小东西,耐心地跟苏清鸢解释。

“能吃!

香!”

苏清鸢急得小脸通红,努力想把话说清楚,“砸碎……熬汤汤!

糊糊!”

她想起前世奶奶住在乡下时,就常去小溪里捞这些小河蟹和小虾,晒干后磨成粉,做饭时撒一点,比味精还鲜,而且含钙量高,给孩子当辅食调味再好不过。

柳茹慧听得将信将疑。

这不起眼的小东西,真能好吃?

还能熬汤?

可看着女儿亮晶晶的眼睛,又想起上次那改良窝窝头的惊喜,她心里的犹豫渐渐消散了。

反正也不费什么劲,抓几只试试也无妨。

正好虎头跑了过来,看见石板旁的小河蟹,立刻兴奋地蹦起来:“娘!

螃蟹!

抓螃蟹玩!”

柳茹慧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虎子,帮娘多翻几块石头,抓些小蟹子和小虾,妹妹说要吃呢。”

虎头一听是妹妹要的,劲头更足了,撸起袖子就开始翻石头。

他眼疾手快,看见小河蟹就伸手去抓,虽然偶尔会被小钳子夹到手指,疼得龇牙咧嘴,可揉一揉又接着抓。

不一会儿,柳茹慧带来的空木盆里,就攒了几十只小河蟹和小虾,密密麻麻地爬着,看着还挺热闹。

旁边洗衣的妇人们看见,都围过来看热闹,七嘴八舌地笑着说:“大江家的,你抓这玩意儿干啥?

喂鸡都嫌小呢!”

“就是啊,虎头这孩子还挺卖力,抓了这么多,玩一会儿就放了吧,没啥用。”

柳茹慧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只能含糊地应着:“嗯嗯,孩子闹着玩呢,抓来给他们解闷。”

心里却悄悄盼着,苏清鸢这次的“点子”能再灵一次。

洗完衣服,柳茹慧背着苏清鸢,牵着虎头,挎着装满小河蟹和小虾的木盆回了家。

刚进门,她就把木盆放在院子里,看着里面张牙舞爪的小东西犯了难——这玩意儿到底怎么吃?

真像囡囡说的,砸碎熬汤?

苏清鸢从母亲背上下来,坐在小竹车里,指着木盆里的小河蟹和小虾,又指了指院子里的太阳,嘴里喊着:“娘……晒……干干……”她知道现在阳光正好,把这些小东西晒干了,不仅容易保存,磨粉也更方便。

柳茹慧虽然觉得女儿这想法稀奇,可还是照着做了。

她先把小河蟹和小虾倒进清水里,仔细洗了几遍,把泥沙都冲干净,然后找了块干净的青石板,把它们摊在上面,摆得满满当当。

阳光越来越烈,晒得石板发烫,才过了半天,那些小河蟹和小虾就蔫了下去,颜色也变成了深褐色。

接下来的两天,柳茹慧每天都把它们翻几遍,确保晒得均匀。

到了第三天,那些小河蟹和小虾己经变得干硬酥脆,轻轻一捏就碎。

苏清鸢又指挥着柳茹慧把它们收进竹篮里,倒进捣蒜用的石臼里。

柳茹慧拿起石杵,一点一点地捣着,动作轻柔又耐心,生怕把石臼砸坏了。

捣了将近一个时辰,那些干硬的小东西终于变成了细细的粉末,灰褐色的粉末里透着一股淡淡的鲜香,闻着就让人有食欲。

柳茹慧把粉末装进一个干净的布袋子里,系紧了口,放在灶台上。

当晚煮野菜汤时,苏清鸢坐在旁边,小手一首指着布袋子,嘴里念叨着:“放……一点点……香!”

柳茹慧犹豫了半天,还是从布袋子里捏了一小撮粉末,撒进了沸腾的野菜汤里。

刚撒进去,一股浓郁的鲜香就飘了出来,比平时煮的野菜汤香多了!

那香味不油腻,清清爽爽的,让人忍不住想吸鼻子。

“好香啊!”

虎头正蹲在灶台边帮着烧火,一闻到香味就立刻站起来,凑到锅边,眼睛瞪得溜圆。

苏大江从地里回来,刚走进院子就闻到了香味,惊讶地问:“孩子他娘,你今天这汤里放了啥?

咋这么香?”

柳茹慧自己也愣住了,她赶紧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汤,吹凉了尝了一口。

入口的瞬间,鲜味在舌尖炸开,原本寡淡的野菜汤,因为这一勺粉末,竟然变得鲜美无比,野菜的清苦味也淡了很多,只剩下清爽的口感。

她惊讶地看着苏清鸢,声音都有些发颤:“是……是囡囡弄的那个……蟹虾粉……”苏大江赶紧走过来,也舀了一勺汤尝了尝,眼睛立刻亮了:“这也太香了!

比上次镇上买的虾皮还鲜!”

虎头早就等不及了,端着自己的小碗,眼巴巴地看着柳茹慧,柳茹慧赶紧给他盛了一碗,他捧着碗“呼呼”地喝着,连菜带汤都吃了个精光,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碗边,破天荒地多要了一碗。

晚饭时,一家人围着小桌子,喝着鲜美的野菜汤,啃着窝窝头,气氛比往常热闹多了。

柳茹慧看着空了的汤盆,心里翻江倒海——女儿这小脑袋里,怎么总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点子?

河滩边没人要的小东西,经她的手一弄,竟然变成了提鲜的宝贝!

她看着苏清鸢的眼神,充满了惊奇和疼爱,心里忍不住想:这小女儿,莫非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小福星?

苏清鸢喝着鲜美的汤,心里却在盘算着更长远的事。

小鱼小虾晒干磨粉能提鲜,可要是能抓到更大的鱼,不就能给家里添一道实实在在的荤菜了吗?

清溪里肯定不止这些小蟹小虾,说不定还有巴掌大的鲫鱼、泥鳅,只是该怎么捕捉呢?

靠虎头用手捞,肯定不行,得做个工具。

她的目光扫过院子的墙角,忽然停住了——那里堆着几根竹子,还有一些苏大江闲暇时编的竹篾筐,用来装粮食和杂物。

竹子柔韧,编个捕鱼的工具应该没问题。

她心里有了主意,等明天苏大江在家,得想个办法让他帮忙编个鱼笼。

第二天一早,苏大江没去地里,在家修理锄头。

苏清鸢坐在竹车里,被柳茹慧推到院子里晒太阳。

她看着苏大江手里的竹子,开始咿咿呀呀地喊,小手指着竹子,又指了指门外的清溪,嘴里含糊地说:“编……筐……捞……鱼!”

苏大江愣了一下,放下手里的锄头,走过来摸了摸她的头:“囡囡是想让爹编个筐子去捞鱼?”

苏清鸢赶紧点头,眼睛亮晶晶的:“鱼……吃!

香!”

柳茹慧在旁边听见了,也走了过来:“孩子他爹,要不你就试试?

上次囡囡说的蟹虾粉都那么好用,说不定真能捞着鱼呢。”

苏大江琢磨了一下,觉得也可行。

家里的竹篾多,编个鱼笼也不费啥功夫,要是真能捞着鱼,也能给孩子们改善改善伙食。

他笑着说:“行,爹这就给你编个鱼笼,咱们下午就去河边试试。”

说干就干,苏大江拿起几根竹子,用刀劈成细细的竹篾,又泡在水里软化。

他编竹筐的手艺本就好,编鱼笼也得心应手。

他先编了个圆柱形的笼子,一端留着开口,里面编了倒须,这样鱼进去了就不容易出来,又在笼子侧面编了几个小孔,方便水流进出。

忙活了一上午,一个不算精致但结实的鱼笼就编好了。

下午,苏大江背着鱼笼,柳茹慧背着苏清鸢,牵着虎头,一起去了清溪边。

苏大江找了个水流平缓、水草多的地方,把鱼笼放进水里,又在笼子里放了点碎窝窝头当诱饵,然后用石头把鱼笼固定好,等着鱼自己钻进笼子里。

虎头在旁边兴奋地等着,时不时就问:“爹,有鱼进去了吗?”

苏清鸢也趴在母亲背上,盯着水里的鱼笼,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等了约莫一个时辰,苏大江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鱼笼提了上来。

刚提出水面,就听见虎头兴奋的叫喊声:“有鱼!

爹,有鱼!”

鱼笼里,果然有几条巴掌大的鲫鱼,还有几条泥鳅,正在里面蹦跶着!

柳茹慧也高兴得合不拢嘴:“真捞着鱼了!

囡囡真厉害!”

苏清鸢看着鱼笼里的鱼,心里也乐开了花。

有了这个鱼笼,以后家里就能经常吃到鱼了。

苏大江把鱼放进带来的水桶里,又把鱼笼放回水里,笑着说:“咱们明天再来收,说不定能捞更多!”

回家的路上,虎头提着水桶,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

柳茹慧背着苏清鸢,跟在后面,脸上满是笑意。

苏清鸢伏在母亲背上,看着夕阳下一家人的身影,心里暖暖的——日子虽然清苦,可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总能慢慢好起来。

当晚,柳茹慧就把几条鲫鱼收拾干净,炖了一锅鱼汤。

她在汤里撒了点蟹虾粉,鱼汤的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

苏大江喝着鲜美的鱼汤,吃着鱼肉,忍不住感叹:“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虎头吃得满嘴是油,还不忘给苏清鸢喂一勺鱼汤:“妹妹,好喝!

以后咱们天天吃鱼!”

苏清鸢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等过几天,再让苏大江编几个鱼笼,多放几个地方,说不定还能捞着更多的鱼,甚至可以把吃不完的鱼晒成鱼干,留着冬天吃。

而且,除了鱼,清溪里说不定还有螺蛳、河蚌,这些也都是能吃的,只要肯想办法,总能让家里的饭桌上更丰盛些。

日子就像清溪里的水,缓缓流淌着,却因为这些小小的改变,变得越来越有滋味。

苏清鸢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法子,能让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她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充满了希望。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